马拉莫德小说《修理工》中的暴力书写和创伤解读

时间:2022-06-29 02:42:23

马拉莫德小说《修理工》中的暴力书写和创伤解读

摘 要: 本文以马拉默德小说《修理工》中男主人公雅柯夫为个案研究对象,从创伤角度出发,指出主人公因俄国长期以来的反犹主义而深受创伤,包括身体创伤及精神创伤,并进一步揭示雅柯夫所受创伤的直接原因是俄国本行的暴力统治雅柯夫只有正视自己的民族身份,才能真正走出创伤,担负整个民族责任。

关键词:雅柯夫《修理工》创伤暴力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0-0377-01

伯纳德・马拉默德小说《修理工》的写作背景是在20世纪初,日俄战争之后,美国国内矛后剧烈,反犹势力浓厚。主人公雅柯夫为了寻求美好生活,来到基辅非犹太人居住区,却被诬告为杀害基督小孩的凶手,没有任何证据就银挡入狱并在狱中受到非人的折磨。

本文主要从创伤角度来分析主人公雅柯夫经历的身体创伤及精神创伤,并提示其创伤的根源是国家暴力统治。只有回归到犹太身份,才能走出创伤,担负起民族责任。

一、创伤的表征

自出生以后,雅柯夫从未体会过真正的家庭温暖。他生来就是个孤儿,生下不到十分钟,母亲便去死了。出生不到一年,父亲在一次事件中被枪杀,上小学时,躲过哥萨克人历时三天对犹太人的大屠杀,整个童年是在臭气冲天的孤儿院里度过。与妻子结婚后,五年不曾怀孕,后来妻子跟一个在小旅馆中遇到的陌生人私奔了。厌倦了犹太小镇噩梦般的生活,

雅柯夫急于想摆脱此地来改变自己悲惨的命运。当他满怀希望可以过上美好的生活时,殊不知最大的创伤才刚刚开始。他不仅遭受残酷的身体创伤,精神也严重受到摧残。

因在雪夜里搭救一位俄罗斯老人,雅柯夫得到一份收入颇丰的砖厂工作。但好景不长,随着基督教小孩在附近木屋被残忍杀害后,在没有任何证据下,雅柯夫被捕入狱。在监狱中,雅柯夫受到前所未有的身体摧残。监狱条件极其恶劣,狭小、肮脏、幽闭,冬季阴冷、夏季闷热而且时时散发着浓烈的腐臭气息。在得知他是因杀害基督小孩入狱后,监狱同住室友们对他进行暴打。每一次更换囚室,都会受到新室友们的暴打。当他的脚被钉子扎肿无法行走时,卫兵眼睁睁看着他爬到距离较远的医务室。医生对他进行手术时不上麻药,自至雅柯夫昏迷。

雅柯夫对身体创伤尚且可以忍受,最让他痛心疾首的是精神创伤。精神创伤是由灾难性事件所导致的,对受害人具有持续和深远影响的心理伤害。二战时,希特勒法西斯针对欧洲犹太人进行恐怖统治及种族大屠杀,近六百万犹太人被纳粹分子夺去生命。大屠杀成为犹太人心中永远的痛,他们被“定格在其创伤上”。迪克斯坦这样评说大屠杀给犹太人造成的影响。创伤事件虽然己成过去,但它会一次一次闪回在人们的意识当中,对他们造成不可估量的显性影响。在监狱中,雅柯夫经常会做恶梦,梦见自己正处于大屠杀之中,人们被哥萨克骑兵用马刀砍了头,自己在逃跑中被枪击中亦或是藏在桌子下而被拖出砍头,亦或在逃跑时失去手臂和眼睛,亦或妻子被士兵然后挖出内脏,亦或斯莫尔的尸体被四分五裂挂在窗子上。每次梦到这些,他都痛苦不己。

二、创伤的缘由―暴力统治

小说《修理工》中,主人公雅柯夫处在尼古拉二世统治下风云变化的俄国,日俄战争结束不久,社会矛后激化。为了转移矛盾,统治阶级将目标指向当地的犹太人。政府上行下效,反犹团体,如幽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整个社会都弥漫着一种氛围―俄国的所有不幸都是由这些犹太从造成的。杀害基督教男孩的罪名下,社会不同阶层不同身份的人们,如农民、工人、商人、政治家,甚至是监狱的囚犯,都在政府所宣扬的反犹旗号下团结起来,合力迫害雅科夫。所有证据都统一指向他,官员们绞尽脑汁写书,普通民众力所能及的作伪证,主人公在监狱中所受的身体创伤,如被监禁、殴打、进行无麻药的血腥手术、忍受饥饿、食物被投毒及每天例行的几次搜身都来源于这种无形的有意识的暴力统治。小说中,雅柯夫恶梦不断的精神创伤正是由沙俄的暴力统治所造成的。

主人公雅柯夫被指控有三项罪名,盗窃、及宗教谋杀罪。由于每项罪名都没有确凿的证据,主人公时而被指控为犹太复国主义者,时而被指控为社会革命党或犹太国际秘密政府的人。在整个事件中,雅柯夫的角色只是充当一只在反犹浪潮中无辜的替罪羊,担任整个民族受难的使命。“他的职业是修配工,他一生从未做过对他们不利的事……竟成了沙皇和官员们所统治的俄国的不共戴天的敌人,这除了他是个犹太人外,别无其他原因。”在整个过程中,罪行并不重要,统治阶级只须为其暴力寻找借日。对于统治者来说,重要的不是事实,而是什么被认为是事实,从而有利于其阶级利益。在小说的最后,雅柯夫自己也意识到所有这一切的创伤都是暴力统治造成的。

三、结语

两年的狱中生活,雅柯夫受到非人的虐待和折磨,通过细心阅读《旧约全书》,他了解到自己与犹太人命运是紧密相关的,意识到犹太精神的重要性,雅柯夫获得了道德的成长,完成了自己精神回归之旅。他开始正视自己的犹太身份,决定承担起自己为犹太人受难的历史使命。历尽苦难洗礼的雅柯夫并没有屈服,多次拒绝检察官的威胁利诱,否认自己是杀害基督男孩的凶手,避免了一场针对犹太民族的屠杀。当审判要开始时,雅柯夫在梦中告诉比比柯夫,“我内心有点变了,我不是以前的我了,我怕得少,恨得多。”他不再排斥、痛恨自己的犹太身份,他意识到“对于一个异教徒来说,一个犹太人的身份代表着他们的全部,如果他被控告杀害了他们的一个小孩,那么他的整个民族也被控告了,因为在十字架上钉死耶稣基督的凶手的罪就是一切犹太人的罪。”他宁愿自己遭受苦难,失去自由也不愿意整个民族受难。在监狱的苦难中,他已从一个不信奉犹太教的人回归到犹太传统伦理中,承担起整个犹太民族的责任。主人公雅柯夫就是在反犹浪潮中的一只替罪羊,在经历无论是身体还是精神层而的创伤后,通过犹太精神的回归才使创伤得以复原。马拉默德把雅柯夫的命运不仅与犹太人命运且与其他民族命运相连,揭示出只有将个人遭遇与民族命运结介起来,敢于面对自己的身份,承担起对他人的责任,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参考文献

[1]伯纳德・马拉默德,杨仁敬译:《修理工》,浙江文艺出版社,2011年版

[2]弗洛伊德,车文博主编:《弗洛伊德文集》(第四卷,长春出版社,2004年版

上一篇:《聊斋志异》科举制度受害者形象浅析 下一篇:东方传统特色的意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