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时间:2022-06-29 01:27:05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对于中学生来说,获取知识的途径有两种:一是靠教师传授,二是靠自学。学生在校的时间相对于他的整个人生来说是短暂的,而知识的海洋是无穷无尽的,仅靠学校老师用有限的时间传授无限的知识,那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因此,老师要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教他们自学的方法,以获取更多的知识。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下面就结合我校提出的新型教学模式以及我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转变观念,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主体意识

多年来,人们都说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要给学生以学习的主动权,但是在课堂上我们看到、听到的仍然是学生随着老师的问、讲团团转,仍然是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的被动状态仍然没有真正改变。现在我校实行的“定目标、先自主、再点拨、后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正是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我认为,教师不但自己要转变观念,认识到“学生是主体,自己是主导”,要将“教学”变为“导学”,还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让学生转变观念,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只有增强了主体意识,明确了自己的主体地位,才能积极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才能提高其课堂学习的效率。同时,教师也要相信学生,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该引的引,该导的导;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教师绝不能包办代替。

二、做好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能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充满求知欲,必然会增强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例如:我在上《智取生辰纲》一课时,因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看过《水浒传》的电视剧,对其中的人物和故事比较熟悉,就在课前播放了该剧的主题曲《好汉歌》。在熟悉而又具有豪迈气势的旋律的感染下,很多学生不由自主地跟唱起来,唱完之后,他们就谈论起《水浒》中的谁谁谁、怎样怎样。此时,我就让学生举手说最喜欢或印象最深刻的是谁,并用一句话说明理由。这个问题一提出,竟有七八个人抢着举手发言。之后,我又让学生带着“《智取生辰纲》写了谁?”“写了他的什么事?”“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等问题读课文。这样自然要比直接让学生读课文的效果好得多。当然导入的方式有很多,只要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就行。

三、做好自学指导,为学生自学指明方向

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说拿来一篇课文,教师不提出任何要求,就让学生自己读、自己看。若真是如此放任自流,势必会造成学生学习的盲目性,其学习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根据我们的教学模式,在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后,再让学生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前,教师应作好相应的指导。我认为应让学生明确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明确具体的自学要求

如我在教学《唐雎不辱使命》一文时,定的教学目标为:

(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人物形象以及文章用对话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2)培养学生复述、翻译、朗读和搜集资料的能力。

(3)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目标是明确了,但对于学生来说,要如何完成这些目标还是不清楚的,所以在学生自主学习之前,我对学生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2)理解课文:借助工具书及课文注释,扫除文字障碍,翻译全文。

(3)熟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你认为秦王要求“易地”有怎样的用心?

②秦王是怎样恐吓唐雎的?唐雎是如何回应秦王的?

③他们各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④文章是怎样塑造人物形象的?

这样,学生就可根据具体要求明确自学的内容和自学的方向,并一一完成。我认为这对于中下层水平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2.明确自学的方法

如读课文,教师可根据具体的课文指导学生是从头至尾认认真真一字不落地读,还是速读,抑或浏览。若是文言文,通常又要读上几遍才能达到要求。又如在阅读的过程中也应随时做些圈、点、勾、画,将自己认为的重点、难点,困惑的地方、精彩的地方做上记号,或做些旁注,等等。这样久而久之,既可以训练学生读文的能力,也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明确自学的时间

教师应根据具体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学生规定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自学目标,这样既可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又可使学生产生学习的紧迫感,不至于拖拖拉拉,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当然,教师也要给足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否则自主学习也只能是形式和走过场而已。

4.明确自学的要求

如应达到什么目的,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届时如何检测,等等。

四、做好自学后的检查

通常情况下,我是根据自学要求中的问题来进行检查的,提问的对象是学习成绩中等及中等偏下的学生,这样能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在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如果他们都能做对,说明绝大部分学生都会了,教师就可少讲,甚至不讲;若后进生做错了,则可引导中等偏上的学生分析,讲清错因、引导更正、归纳。这样不仅对后进生有帮助,而且可以使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理解得更深刻。同时,教师还应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如对《范进中举》一文,可设置“你认为范进是一个怎样的人?依据是什么?”“你如何看待范进的科举路?”等问题,让更多的学生有话可说,为学生展示自学成果提供更广阔的平台。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评价以表扬为主,多一些肯定和鼓励,少一些批评和指责,以增强学生自学的信心。

总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时代的需要,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需要,更是培养现代人素质的需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们任重而道远。

上一篇:“综合教学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浅谈网络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