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生态城市构建对策研究

时间:2022-06-29 11:29:32

三明市生态城市构建对策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国外生态城市建设成功案例研究,结合三明生态市建设现状,从政府引导、城市基础建设、公众参与等几个方面提出对策,从而为实现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建设文明三明提供参考,进而为海峡西岸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关键词:三明市;生态城市;对策研究;成功经验

1 引言

生态城市,是在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BA)”计划研究中提出的,一经出现,立即就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18世纪的工业革命为人类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也为人类带来一系列环境和生态问题。进入21世纪,城市生态发展问题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的主要问题,如何改善城市质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已经成为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生态城市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2007年2月,三明市委、市政府印发了《三明市生态市建设总体规划纲要》,启动生态市建设,2012年三明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听取了市人民政府关于提请审议《三明生态市建设“十二五”规划(草案)》[1],在此期间三明市生态城市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种种原因,生态城市的建设与国家生态标和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探索符合我市市情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城市发展道路,已成为摆在政府面前迫切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

2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成功经验

自从提出生态城市之后,已有不少国际有关生态城市建设成功的例子,如美国的加州伯克莱其理念和做法在全球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新加坡经过几十年努力, 已建设成为举世公认的花园城市和生态型城市,澳大利亚的哈里法克斯生态城项目是该国第一个生态城建设项目、巴西的库里蒂巴以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典范而享誉全球,日本的九州市建设,德国的马德里和柏林的城市建设,此外印度的班加罗尔、巴西的桑托斯市、意大利的罗马、美国的华盛顿、克利夫兰和波特兰大都市区、俄罗斯的莫斯科、澳大利亚悉尼、坎培拉等城市都提出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或开展这方面研究[2]。这些生态城市的建设都为我国生态城市的建设提供了可供参考的依据,这些生态城市建设的经验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政府引导[3]

以政府作为生态城市建设的引导者,首先政府通过调研和实地考察,找到本地区的优劣势,确定城市发展的方向:如美国的克利夫兰,将“紧缩城市开发模式”确定为生态城市的发展方向,集约化利用土地,在减少资源的占用与浪费的同时,提高土地功能的混合使用率。如今,克利夫兰市内绿地众多,公园面积约7500hm2,占市区面积1/3以上,有“森林城市”之称。巴西的库里蒂巴市为了解决城市中人们过度依赖机动车所带来的局限及环境问题,将“绿色交通”作为该城市的发展方向,从而使得库里蒂巴和哥本哈根走上了低成本(经济成本和环境成本)的交通方式和人与自然尽可能和谐的生态城市发展道路。

2.2 社会驱动

社会驱动是指公众参与并密切相关,认为公众是城市的生产者、建设者、消费者和保护者。例如1997年实施的阿德莱德生态城规划中提出了“以社区为主导”的开发程序,该程序采取了鼓励社区居民参与生态开发的一系列措施,包括将生态意识贯穿到生态社区发展、建设、维护的各个方面。通过这种渠道,提高了公众的生态意识,促进了生态城市的合理建设和健康发展。同样日本九州市,家庭自发的“家庭记账本”活动,将家庭生活费用与二氧化硫的削减联系起来;开展了美化环境为主题的“清洁城市活动”等。

2.3 科技服务

在生态城市开发过程中,为了使自然环境与城市发展相互和谐,将生态系统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考虑,利用科学技术实施可再生的绿色能源、生态化的建造技术。例如,日本的九州市从20世纪90年代初就将减少垃圾、实现循环型社会作为生态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此外,西班牙马德里与德国柏林合作,重点研究与实践用绿色植被覆盖城市空间和建筑物表面、雨水就地渗入地下、推广建筑节能技术材料、使用可循环材料等,改善了城市生态系统状况。

2.4 持续教育

生态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公众的持续参与,生态城市作为以人口为核心的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生态系统,其价值取向是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因而在生态城市的建设过程中要不断的进行人与社会的价值观教育。

3 三明市城市建设现状

三明市,地处中国福建省中部,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曾是是全国创建精神文明先进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园林城及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加上三明山地城市的独特地形特点,三明城市发展现状与科学发展观指引下的生态城市建设的本质要求存在着巨大的鸿沟。

3.1 三明生态城市建设的有利条件

市委、市政府对三明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视。建设生态城市是三明市市委、市政府,立足市情,深入实施“生态立市”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2007年三明市政府印发了《三明市生态市建设总体规划纲要》。2011年11月,《海西三明生态工贸区》发展规划得到省政府批复。

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优势明显。首先,三明地处闽江上游水资源丰富,在全省生态建设中具有突出地位,其次,气候条件优越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光照充足,冬短夏长,四季分明,立体气候明显,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再次矿产资源及生物物种丰富。

生态建设稳步推进,并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生态效益经济加快发展,三明市着力调整优化产业机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壮大效益型产业。二是,资源保障体系日益加强,环境质量有一定好转。三是,城镇(乡)生态体系不断改善,空气质量、饮用水质量、城市绿化率不断提高。四是,生态保障体系基本建成,防洪、防火(深林火险)、防震减灾能力明显增强。五是,科教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生态文化建设成效明显,全社会生态文化意思明显增强,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4]。

3.2 三明生态城市建设的瓶颈问题

其一,政府引导存在理论上的缺陷。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政府过多依赖外在力量,而缺乏对三明城市建设现状的研究,如三明城市规划编制由三明市政府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完成,首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因而它在三明城市建设规划过程中过多的是考虑自身利益,其次受时间、资金等相关因素的约束它缺乏对三明市全面、深刻的了解,故很难给出完全符合三明市市情的规划方案。

其二,城市规划机制不健全。生态城市的建设是应用利用现代科学与技术手段而建设的社会、经济、自然可持续发展,居民满意、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

其三,地理位置欠佳,基础建设薄弱。三明市位于福建省中西北部,土地总面积2.29万平方千米。山地占总面积82%,耕地占8.3%,水域及其他占9.7%,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由于受三明山地城市独特地形影响,三明城市布局较为分散,可以使用的土地面积较少,不利于城市的整体规划[5]。

4 三明市生态市建设对策

第一:科学制定规划,保证城市建设持续有效进行。通过对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的研究我们发现,政府在一个城市的建设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政府在制定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必须立足现状,征求民意,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城市建设实现最初的设想,不能追随潮流,盲目赶超,因为每一个城市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基础建设等相关因素都不一样,盲目的随从最终会让子孙后代后患无穷。

第二:确立基础设施优先发展的战略,大力发展“绿色交通”。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的经验表明,现代化的交通体系是城市发展的首要环节,因而必须构建四通八达的城市交通网络,从而拉近城市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距离,进而为城市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第三: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公众的参与,生态城市的建设需要全市人民共同创造、共同维护,三明市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过多的注重形式主义,公众的参与主要来源于政府的倡导,政府组织的较多,但大多流于文字和口头,见诸行动的较少。阿德莱德生态城规划中“以社区为主导”的发展模式,提高公民的生态意识,以及日本日本九州市,家庭自发的“家庭记账本”活动都可为三明市生态城市建设提供借鉴。

国外城市建设诸多方面值得借鉴,但由于三明市与国外生态城市存在地理位置、基础设施、人文环境等多方面的差异,同时国外在生态城市的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与矛盾。因而三明市在生态城市的建设过程,切勿盲从,应吸取国外在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因地制宜,突显当地特色,进一步加快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优美的幸福三明、美丽三明。

参考文献

[1] 三明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三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十二五”规划的决议 [N].三明日报日报,2012-11-03(A1).

[2] 候爱敏,袁中金.国外生态城市建设成功经验[J].《城市发展研究》,2006,(3):1-5.

[3] 王青.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的模式、经验及启示[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1):21-24.

[4] 叶凡.三明生态市建设总体规划纲要.[2013-07-15].

[5] 许勋恩.三明城市规划的瓶颈思考[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3,(06):33-36.

上一篇:探讨如何提高初中英语学习的兴趣 下一篇:浅谈电力生产作业中的危险点及预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