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中国历代领导人的西部发展思想

时间:2022-06-29 10:48:03

论新中国历代领导人的西部发展思想

摘要:西部大开发是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不仅有利于加快西部改革与建设的步伐,也有利于保持全国的长治久安,是一项带有全局性的战略决策。本文论述了新中国历代领导人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关于西部发展问题的思想观比较及其意义。从的东西部协调发展、邓小平的“两个大局”思想到的西部开发战略思想,再到统筹区域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历代领导人对中华民族振兴的殷切期望。

关键字:历代领导 西部发展 比较 意义

新世纪中国西部开发战略,凝聚着历代领导人的智慧和思想。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前两代领导人为西部开发做出了早期的思想和实践的准备,以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人在世纪之交,继承了前两代领导人关于西部开发的思想,提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并开始全面实施西部开发。以为核心的第四代领导人提出统筹区域的发展观,完成了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发展。

一、历代领导人西部发展观比较

1.东西部协调发展观

以为首的第一代领导人,实事求是地把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在革命实践中,红军长征时期,转战中国西部的川、黔、西康甘、宁、陕地区,以及又长期扎根于陕北延安。这一代领导人深知西部的具体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资源状况。共和国建立后,、等领导人在党的各种会议上都提及西部地区的发展问题。

1953年,论述了我国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即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国家。1956年,初步探索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写了《论十大关系》。其中把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作为一个重要问题加以论述。实际上已提出了中国西部(内地)的发展问题,以东部发达地区带动西部发展,国家应重视西部发展问题。同时在“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中又进一步论述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问题,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是西部开发的重要任务,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意义重大。时代,由于新中国才成立时间不长,百废待兴,需要建立我国的工业体系,也在探索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之路,经济建设也出现许多曲折,因此,虽然考虑到西部发展的重要性,但在实践上还没有投入主要精力,也没有能力去发展和建设西部。

2.邓小平“两个大局”思想

以邓小平为首的第二代领导人,领导中国人民拨乱反正,全面改革开放,首先使东部地区利用地理环境、国家政策和国外投资等方面的优势条件发展起来,西部地区也有一定的发展,但东西部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仍然存在,且差距越来越大。就国家整体发展大局而言,邓小平在1988年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即“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一个大局。那时候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开发与发展西部,绝不是西部地区单方面受惠于东部地区,而是一种相互受惠的发展策略,西部需要东部的带动与支持,东部地区也离不开西部地区的资源、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其最终目的是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使全国人民走上共同富裕,使国家走向全面富强。

3.西部开发战略思想

中国发展西部问题,由、邓小平时代的关注、准备、创造条件,到时代形成战略思想并付诸实施,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对民族振兴的强烈愿望,是中华民族走向现代化的坚强保证。以为首的第三代领导人,根据“两个大局”的思想,适时地提出了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问题,他在党的十五大上指出,要促进地区经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东部地区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在推进改革开放中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有条件的地方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中西部地区要加快改革开放和开发,发挥资源优势,发展优势产业。1999年,又多次明确提出,“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是全国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大思路”;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时机已经成熟。2000年国务院成立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并在北京召开会议,中央领导人集体研究西部开发的基本思路和战略任务,主要议题是贯彻中央西部开发精神。此后,朱镕基考察西部,就西部开发战略作出重要指示。中国共产党的全国西部开发战略思想在世纪之交已基本形成。

4.统筹区域发展观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在“五个统筹”中,统筹区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的提出既是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理论发展的结果,又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统筹区域发展,就是要继续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和积极性,逐步扭转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实现共同发展。也就是说,要使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和地区内部的不同区域之间相互适应、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相互衔接、相互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相互配合。

当前,加强各区域间合作,促进区域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中国历代领导人以缩小区域差距,改变区域发展不平衡状况,实现区域均衡发展,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为目标,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和世界各国区域发展经验,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区域发展道路,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西部建设理论。

二、西部发展思想的意义

中国西部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整个西部的大部分属于少数民族地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4%,但经济、文化、交通发展滞后,它不仅与中国东部地区发展拉开了距离,同时,也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制约因素。开发西部关系中国现代化全局,中国现代化的困难之点不在东部,而在西部;中国现代化的落脚点最终可能也是在西部地区。因此,开发西部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发展战略,是长期的战略任务。

继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之后,党的十报告更加明确地提出“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从“积极”到“深入”再到“优先”,对西部大开发地位的不断强化,是我们党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的生动写照,彰显了党和政府让全体人民更多更公平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坚定决心。

第一,把握好西部发展,意味着西部地区群众将得到更多实惠。党的十六大以来的10年,西部地区无论是经济增速还是城乡居民收入都呈现出快速增长势头,并且多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这个基础上,党的十报告进一步明确西部大开发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中的优先位置,是党和政府在统筹区域发展上的自我加压。抓住这个机遇,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有效的措施推进西部大开发,西部地区百姓的钱袋子会更鼓,生活也会更加富足、更有质量。

第二,把握好西部发展,意味着内需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将变得更大。西部地区地域辽阔,市场空间、回旋余地和发展潜力巨大,是我们把发展的立足点放在扩大国内需求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方向。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不仅会有力地促进西部地区发展,使西部焕发出勃勃生机,还将为全国发展开辟更为广阔的空间。

第三,把握好西部发展,意味着需要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完成更加繁重的发展任务。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必须在充分发挥西部地区比较优势,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劳动力等要素优势的同时,使经济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和长期发展后劲。

第四,把握好西部发展,坚定了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没有西部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西部地区的现代化就不能说实现了全国的现代化。现在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发展水平的差距仍然较大,西部地区仍然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加大对西部地区扶持力度,支持其加快改革开放、增强发展能力、改善人民生活,必将为西部地区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注入强大动力。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实践,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保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胜利实现的重大部署,是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和富余的重要举措,是保障边疆巩固和国家安全的必要措施,关系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改善全国的生态状况,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有利于培育全国统一市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总之,中国西部地区的发展是新中国历代领导人密切关注的问题,从早期的关注到后来形成西部开发的战略思想,倾注了几代领导人对西部发展、民族振兴的强烈愿望。经过几代中国人的努力,我国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进入关键时刻,西部开发则是此中关键之一。我们要借西部开发战略实施的历史机遇,努力开发和发展西部地区,使中国东西部地区发展趋于平衡,使中华民族走向振兴,使社会主义现代化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1]谭振义.中国西部大开发进程的历史审视[N].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3.3.

[2]李群荣.新中国历代领导人区域发展观比较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2011.

[3]曾培炎.西部大开发决策回顾[M].中共党史出版社.2010.3.

上一篇:急救知识普及培训基地建设在小学急救教育中的... 下一篇:根敦群培艺术人生及美学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