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如何提高农村中学语文的课堂效果

时间:2022-06-29 10:02:02

刍议如何提高农村中学语文的课堂效果

【摘要】农村因为受地理位置、文化氛围、信息接收等因素的影响,其中学语文的教育效果不容乐观。而语文作为中学教学中最重要的一门课程,其教学尤其应该被重视,提高农村中学语文的课堂效果尤为重要。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注意教学方式和技巧,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加深学生的印象,可以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热情,可以走出课堂,让学生接触社会和大自然。

【关键词】农村中学 语文课堂 课堂效果 对策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对于中学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改变应试教育填鸭式的教育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到课堂教学中来,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语文,作为中学教学中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其教学尤其应该被重视。由于课堂是教学实施的主要场所,因此语文教学的好坏主要受到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另外,农村因为受地理位置、文化氛围、信息接收等因素的影响,其中学语文的教育效果不容乐观。因此,提高农村中学语文的课堂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一、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农村教育的逐步重视,农村中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提高很有限,农村中学语文课堂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1.缺乏双向交流,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调动。大多农村中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模式就是“老师讲,学生听”,教师主导课堂,单向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课后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作业,丝毫没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造成了学生缺乏主动思考和探索学习能力的后果。

2.缺乏重点,教学目标不明确。很多老师为了使学生学到范围最广的知识来应付考试,使得每堂课面面俱全,没有重点,没有目标,造成了“全是重点,全是目标”的现象。一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老师想要在有限的时间里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这样学生很难掌握全部知识,压力也会增加。

3.训练方式不当。很多老师采用“题海战术”作为语文教学的训练方式,大量的习题使学生形成了单调死板的机械式做题的学习方式,缺乏创新性思考,而语文教学与其他教学不同的是,语文需要更多感悟和模仿,而不是做题的训练方式,这种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二、提高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效果的对策

1.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教学对于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农村,由于基础设施有限以及师资力量的限制,学生的基础比较差,学习兴趣很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注意营造课堂气氛,改变以往“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

2.注意教学方式和技巧。教学方式和技巧的选择与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接受和掌握有很大关系,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能使学生更牢固、全方位地掌握老师所讲的知识。因此,老师可以采用现场演示、课堂讨论、想象模拟、人物扮演等多种方式来传递知识。另外,老师也要注意讲课的方式和技巧,要在简明连贯的基础上做到声情并茂,从而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3.借助多媒体教学。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采用了多媒体教学的方式,随着多媒体逐渐的普及,多媒体教学也出现在了农村教学的课堂上。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一设施,来辅助课堂的教学,通过图片、动画、音频以及视频等多种形式使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甚至是触觉等多种感官来了解并掌握一定的知识。这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也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4.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在每讲一篇文章之前,老师应该先设计好与之有关的典故或者故事,通过引入生动幽默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热情。也可以采用出谜语的方式,使学生开动脑筋、开拓思路,从而也加深了印象。另外,模拟课文情节的表演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对于一些叙事性比较强的文章,老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戏剧表演,让学生自编自排自演,学生可以进行大胆的创新,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加深了对课文人物的了解。

5.走出课堂。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定期带着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多与大自然和社会接触。可以开展一些与课文有关的观察、参观、访问或者实地操作活动。另外,也可以开展不同形式的学习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也可以体验生活的真,在此基础上会写出一篇篇有独到见解的文章。

综上所述,要提高农村中学语文的课堂效率,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老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还要注意自己的教学技巧,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郑宏伟.提高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效果的策略[J].现代阅读.2012(09) .

[2]余绍龙,黄文辉.现代教育新视点[M].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10.

[3]朱名燕,彭志修.教学实施指南[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上一篇:高一学生数学成绩分化的原因与对策 下一篇:探讨近年来广东高考生物实验题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