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学,满眼风光满心迷茫

时间:2022-06-29 08:25:09

1

每年5月份起,我们一家都为“暑假去哪儿玩”而纠结。

以前,我们全家自助游,经济又实惠,还能促进亲子感情。儿子三年级时,我们给他报了“小记者班”组织的英国7日游学――儿子第一次走出国门,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从此,他的旅游胃口越来越大。国内的线路,已被他嗤之以鼻。

四五年级,他分别去美国、澳大利亚游学,时间大多是半个月到一个月,费用在3到5万不等。除带回当地的纪念品之外,儿子说他最大的收获就是英语口语。然而我计算了一下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觉得“游学”学到的东西应该不止这些。

而媒体的不断曝光,验证了我的猜测:举办游学的机构,质量参差不齐。有的机构以牟利为目的,在孩子去了国外之后,将“去名校参观”“插班听课”和“当地教师互动”等环节改为了购物和自由活动。更有甚者,很多机构干脆将“学”的部分彻底删除,带着孩子们吃喝玩乐。

再看儿子,几次游学下来,心变得浮躁虚荣。他开始对品牌着迷,并且不断刷新朋友圈――在游学中,他国际朋友没交到几个,国内的纨绔子弟反而认识了不少。最糟糕的是,在这种高消费的活动中,孩子们产生了一个错觉――将来,我要是考不进大学,爸妈就会出钱将我送到国外,那里的环境可比国内好多了。

这种错误的思维,让儿子学习变得越来越缺乏动力。原本,我们是想用国际名校来激励他,没想到反而给他找到不好好学习的退路。

2

我多次尝试与儿子沟通,最后都以不愉快收场。

儿子搬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等道理来反驳我,我则用生意人惯有的思维跟他计算“成本和收获”,告诉他这种投资不合算。

最后儿子问我:“如果我暑假不去国外,老师让写暑假作文时写些什么呢?”

我咨询了儿子的班主任,老师无奈地说:“每到学期末,孩子们无心复习,整天都琢磨着假期去哪里玩。父母应该知道,保持孩子有一颗平静的心最重要。这些孩子现在是好好读书打基础的阶段,根本没必要去那么远的地方游学。”

我很认同班主任的看法。无奈,我们过去错误的做法已经让孩子的心变得又野又大,想要重新收回来,谈何容易。

谈到写作文的事,老师说:“一写到‘最有意义的事,最高兴的事,最难忘的事’,全班孩子都在写旅游,讲来讲去都是套话。还有人在作文里显摆自己去过哪些地方,玩过哪些东西……这类作文,我都给最低分。其实,我布置暑假作文,是让孩子们发现身边的真善美,记录下自己的真情实感,绝对没有催促他们去旅游的意思。”

3

我从网上下载了相关资料,好好整理了自己的思绪。然后,我约儿子去一家古色古香的茶馆谈心。

话题就从最新的高考改革开始。我问他对于高考“弱化英语加强汉语”的看法,他吐了吐舌头:“考语文,我真的很虚,文言文的部分需要加强,我最怕了。”

我告诉儿子,我对这样的改革是举双手双脚赞成。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人当然要从小学好自己的语言。儿子反驳我说:“我很多朋友都准备中学出国,他们觉得自己首先是世界公民,然后才是中国人。”

我给儿子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30年前,当我还在小山村上小学的时候,班主任问大家:“你们长大了要做什么?”班级里每个同学都发言,大家的理想都非常远大。只有我和山牛两个人被老师批评了:我说自己长大了只要走出小山村,做啥都无所谓。山牛的理想更实在――他想做个好农民,娶个好媳妇。后来,我们都长大了。这批同学里只有我和山牛实现了理想。山牛现在成了村里最大的企业家,那些梦想做科学家、大官、世界冠军的同学都在给他打工。

儿子笑得直不起腰来,他认识那位山牛叔叔,也知道我所说的都是真话。我借此告诉他:“胸怀世界是对的,然而先要对自己有所认识。自己的位置都没找准,何谈汲取世界文化的精髓?”

我又跟他聊电影,谈到李安和张艺谋的区别。儿子很喜欢这个话题,他也认同李安所说:“先是中国的,然后才是世界的。”

儿子的话匣子打开之后,我跟他又重新聊起游学这件事。我问他是不是有蜻蜓点水、走马观花的感觉。虽然觉得国外的东西很好,然而自己能吸收的东西实在有限,回来不久就忘干净了?

儿子不承认也不反驳。

我告诉他:“这是因为你对中国文化的精髓还没有更深的认识,你的万卷书没读到位,走万里路自然收获不大。”

我明确表态:“我不打算中学阶段送你出国。如果高考你没考上,我希望你复读。如果你想出国,就自己申请奖学金出去。我觉得你在中国接受了高等教育,明确自己的方向之后,再出国学习,才能物超所值。”

儿子嘴上虽然不服气地说:“你这个斤斤计较的商人啊。”心里对我的话还是听进去了。

4

今年暑假,我们全家进行了一次台湾游。

在台湾,我们都由衷感慨,台湾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做得比我们好!台湾的建筑古朴低调,没有西方的那种荣华和铺张,而且这里老百姓的综合素质很高。在台湾一个朋友家里,儿子发现与自己同年级的小姐姐,语文水平比自己高了好多。

虽然,我们走了多年的弯路,兜了个大圈子。但是,国家高考方案的合宜调整启发了我们――对我的孩子来说,后续的补课一定来得及。帮助孩子在国学与传统中认清自己,才能成为国际化的“中国人才”。

上一篇:越比较越毛躁,怎么办? 下一篇:微信分销的6大难题及8个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