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地棚室番茄病害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时间:2022-06-29 08:00:54

寒地棚室番茄病害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寒地棚室番茄的生理性病害,其病症繁杂,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番茄的产量和品质。为了防止此病害的发生,首先要弄清番茄在各阶段的生长发育特点及发病原因,采取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加强栽培技术管理,做到无病先防,达到果红叶绿,才能增加产量,提高经济效益。

1.寒地棚室番茄生理病害发生原因

究其番茄生理病害的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环境条件不适及栽培管理不当而造成的不同病状。

1.1生长点停止生长,俗称无头苗

此病在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苗期发病2-3片叶后没有生长点。成株期发病,第一或第二穗花后生长点停止生长,类似自封顶,发病主要原因:

1.1.1温度高于35℃或低于10℃,导致生理缺硼使其生长点生长受到抑制而早期封顶。

1.1.2农药激素及叶面肥使用不当,除草剂危害,过度干旱使植株顶端生长点受害从而导致自封顶。

1.1.3病虫危害,虫害如蓟马、黄条跳甲及芽枯病也会导致自封顶。

防治措施:对于过早自封顶植株不要拔除,及时选留侧枝进行变杆换头方式管理,使侧枝持续生长,再进入正常的整枝管理。对抢早熟栽培留2-3穗果打顶的植株可不要人工摘心,对产量影响不大。

1.2落花、落果

番茄的花芽分化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大,在花芽分化期严重的低温(夜温长时间低于10℃),高温(棚内白天高于34℃,夜温高于20℃)影响了花芽的正常发育,影响受精,光照不足连阴天气,密度过大不透光而导致落花落果。肥水管理不当,干旱根系发育差,氮肥过多疯长,整枝打杈不及时,不正确的施用激素或农药等都会引起落花落果。

1.3畸形果、盘形果、幼果开裂漏籽

二至六叶期是花芽分化期,夜温长期低于12℃,特别是长期低于5-8℃,极易出现畸形果,在温度忽高忽低,高温超过35℃,激素点花浓度使用不当,也易导致果实畸形。幼果开裂漏籽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目前推广的番茄品种,大多数都属于高圆形品种,按遗传学规律在正常的温度条件下,果实的生长发育速度丛向生长的力量大于横向生产的力量。如果在低温情况下两者生长的比例失去均衡,所以即出现裂果、漏籽现象。此外缺钙、缺硼、激素点花过重也是形成幼果开裂的重要原因。

1.4空洞果

在低温弱光,植株长势不良条件下使用果实膨大剂,由于营养状况不能满足果实膨大的需要,或夜温过高,植株徒长,光合产物不能顺利地运输到果实中去,可引起果实空洞,所以使用膨大剂要在植株长势壮光照充足,温度适应水肥条件好的情况下才可使用,否则极易出现空洞果。

1.5番茄脐腐病又称顶腐病、黑膏药病

只发生在果实上,于发病初期在果实脐部产生褐色略凹陷硬斑,可扩大半个果实,健部变红。病因是由于水分供应失调,土壤过分干旱,导致果实脐部细胞、缺水坏死,和土壤缺钙所致,番茄含钙量较高,叶片中含6%、茎中含27. 8%、根系中含5%,其余均被果实占有,防治措施以正常供水,喷洒1%过磷酸钙或0.1%氯化钙可防治此病。

1.6果实阳光面变黄

一个果实两种颜色,阳光面呈黄色,背阴面呈红色,影响商品性。是由于温度过高、过低抑制茄红素形成而造成的,番茄果实着色过程是叶绿素分解和茄红素、类胡萝素形成的过程,20-30℃可形成番茄红素,高于30℃,低于13-14℃茄红素合成已经停止,而类胡萝卜素合成还正常进行,所以寒地棚室栽培的番茄如温度高、通风不好、阳光面果实就变成黄色。

2.番茄生理病害防治措施

2.1选茬轮作

采用黄瓜-菜豆-番茄,菜豆-黄瓜-番茄。3年轮作制,利用黄瓜茬或菜豆茬种番茄。

2.2加强棚内温度管理

番茄从二片叶开始花芽分化,2-7片真叶分化1-3穗花,8-11片真叶分化第4-6穗花,12片真叶以上分化7层以上的花穗,我省春季番茄栽培是收获3-4穗果实的抢早熟栽培,要特别注意2-6片真叶的苗期温度管理,夜温不宜低于12℃,以保证正常花芽分化与发育,以形成优质果实。

具体管理方法:出苗至二叶期为叶片分化期,要进行低温管理,白天18-20℃,夜间10-12℃,以防止徒长培育矮壮苗,二叶一心期开始提高到白天20-25℃,夜间13-17℃,以保证花芽正常分化,防止果实畸形及花疤。

2.3把握好点花浓度

适宜的点花浓度是保证番茄形正、提高商品性的关键,2.5%防落素20℃时1.0毫升兑水0.5公斤,25℃时0.5毫升兑0.5公斤水,30℃时0.2-0.3毫升兑0.5公斤水,国光番茄灵25℃时每袋兑8公斤水,北京农科院生产的保果宁20-25℃时l克兑1.5-1.75公斤水,寿光生产的保果宁不用稀释,可直接点花柄。配药时不要用金属容器,严格掌握浓度,现配现用。

2.4生理病害防治

早疫病:用45%百菌清烟雾剂或速克灵烟雾剂每亩200-250克,发病前防治;晚疫病:用抗120、武夷菌素或400倍50%百菌清防治;叶霉病:用2%武夷菌素100-150倍液或50%多菌灵防治;灰霉病:用10速克灵烟雾剂200-250克或1000倍50%普海因防治。

2.5合理施肥

以磷钾肥为主注意钙、镁、硼元素的补充每亩用腐熟优质鸡粪3000-4000公斤,饼肥50公斤,复合肥50公斤,钙镁磷肥100-150公斤,硼砂1-2公斤,硫酸镁500克及少量硅、锰、钼肥。叶面补钙从苗期一直到采收前,每隔10-15天喷一次氨基酸态钙或300倍牛奶、豆浆。补镁可叶面喷施0.2-0.4%硫酸镁。补硼叶面喷0.5%硼砂或50克持力硼兑水50-60公斤。

3.综合技术管理

3.1选用抗病、抗畸形品种

即选择早熟自封顶或无限生长类型,高产、优质、抗病、纯度98%以上的杂交一代品种,如东农704、早丰1、西粉三号、中杂9号、L-402、利生一号、美国红王等优良品种。培育适龄壮苗、早熟品种50-60天,中熟品种60-70天。苗龄太长秧苗易老化,定植会造成落花落果。

3.2合理密植保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

春大棚栽培3穗果打顶,株行距30-35×60-65cm,亩保苗3500-4000株,4穗果打顶亩保苗3000-3500株。

3.3苗期管理

移栽缓苗,白天25-28℃、夜间15-18℃,地温20℃,缓苗后白天20-25℃,夜间12-13℃。白天用通风时间和通风量控制温度,夜间用增加覆盖措施保温。定植前7-10天,对幼苗进行低温锻炼,白天20-25℃,可大通风逐步降低夜温至7-8℃。

3.4定植后管理

3.4.1温度。缓苗期白天28-30℃,夜间15℃以上。缓苗后生长期白天20-25℃,夜间13-15℃。白天看天,看苗通风,放底风;夜间保温。缓苗后控制水份进行蹲苗。这时期空气湿度要干燥些,可控制在45-55%,地温应保待15℃以上。结果肥大期,上午温度25-28℃,中午20-25℃,午后15时左右,温度稳定在23℃,晚17-20时,温度14-17℃,20-8时温度6-7℃。

结果盛期加大通风量,打开所有通风口,外界温度不低于15℃时昼夜通风。果实膨大变白时棚温保持在25℃以上。

3.4.2整技:自封顶单干整技,无限生长类型单干或双干整技,每株保花3-4序,及时摘除其它侧技及病叶、黄叶、老叶,保留功能叶片。

3.4.3搭架:定植2周后开始搭架。

.5肥水管理

于定植水浇后在第一穗果坐稳前以营养生长为主,合理蹲苗,要少浇水。待第一穗果蛋黄大小时应及时浇“催果水”,并做到每穗果实膨大时浇一次,平时保持土壤湿润,防止大水漫灌,采收前7天不浇水,防止裂果。

3.6植株调整

无限结果类型品种一般采用单杆整枝法,及时打杈,抢早熟栽培留2-3穗果,在花序上部留2片叶摘心,每个花序保留5-6朵,选3-4果为宜。

上一篇:预应力梁板施工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下一篇:有趣的数学课内教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