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发展性阅读的思考及对策

时间:2022-06-29 07:25:39

小学数学发展性阅读的思考及对策

【摘 要】阅读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提及阅读,往往联想到语文阅读,随着“社会的数学化”,数学阅读已经作为人所必备能力,如对成本、利润、产出、贷款、效益、市场预测、风险评估、股市走势等经济情况的理解都需要数学阅读。

【关键词】数学;发展性阅读;有效策略

由于数学语言的符号化、逻辑化及严谨性、抽象性等特点,数学阅读又不同于一般阅读。包含语言符号(文字、数学符号、术语、公式、图表等)的感知和认读、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各种心理活动因素。它也是一个不断假设、证明、想象、推理的积极能动的认知过程。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对数学阅读的理解常常出现误区:

误区之一:数学阅读=数学+阅读

数学阅读应该包括对数学信息、数学类读物的阅读,阅读这些读物是对学生数学素养的有益补充。但如果仅仅把数学阅读理解为阅读数学报刊、杂志或网络媒体,或者把数学阅读理解成数学教学后的欣赏、阅读拓展,简单地把数学阅读看成:“数学+阅读”,这是对数学阅读狭隘的理解。数学阅读应该是贯穿整个教学的过程,应该包括课前的阅读,课堂阅读和课后阅读,应该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

误区之二:数学阅读=提问+自学

数学学习是以“问题”为核心的,通过问题的生成、解决来发展学生的思维。问题的产生应来源于学生。不少教师误以为数学阅读就是教师布置自学导读题,让学生看书自学。这固然是数学阅读的一种方式,但数学语言高度抽象概括,教师如果以这种短线的问答式展开教学,忽略知识形成过程中的探究、发现,省略学生的体验,怎能体现数学学习的丰富性,何谈发展学生的思维?

误区之三:数学阅读=课本+学生

数学阅读强调用好教材,这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无疑大有益处,但如果过份强调课本的作用,不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班级差异等诸方面的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只让学生围绕课本进行学习、操作、答疑、练习,把数学阅读看成一种程序性的操作,缺乏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思维被课本所禁锢和束缚,反而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数学阅读其实并不陌生,并不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只是在原有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更加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强调学生学习的问题意识的培养,进一步突显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的获得,强调学生的可持性发展。数学阅读实施的有效策略:

一、阅读中激趣、生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感兴趣才是课堂教学的魅力所在。如果丢失了学习的兴趣,获得的知识就会显得苍白无力,最终会被遗忘,学生会在可持续发展上大打折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感兴趣的材料,让学生进行阅读。通过阅读激发兴趣,在阅读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生成问题,激发求知欲。例如:学习《比的认识》时,课的开始教师出示:

你知道我们人体上有许多有趣的比吗?将拳头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的比大约是1:1,身高与双臂平伸的比大约是1:1,成年人身高与头长的比大约是7:1,腿长与头长的比大约是4∶1。教师让学生读一读。同座位互相比划信息中的数据。你是怎样理解信息中的1:1和7:1的呢?关于“比”你有什么疑问?你还想了解比的哪些知识?通过阅读了解学生的知识起点,同时关注学生的差异,让学生提出自己的困惑之处和想要了解的数学知识,以问题引路,唤醒学生学习的需要。

二、阅读中比较、理解

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能避免定势的负效应,把干扰及时消灭在萌芽状态中,达到对知识深刻理解的目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向学生提供阅读材料,让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比较,找出联系和区别,对知识的易混的因素进行辨析分化,有效地克服思维定势,实现学习过程的正迁移,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目的。

在概念教学中,为帮助学生理清概念,教师可以通过正话反话等形式,让学生进行阅读比较。例如,为帮助学生理解方程的定义,把“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与“所有的等式都是方程”进行比较。在学生认识钝角的知识时,把“钝角都大于90度”与“大于90度的角都是钝角”进行比较。学习圆的周长时,将“半圆的周长”与“圆周长的一半”进行比较,帮助其理解之间的区别。

三、阅读中探究、发现

由于数学语言的符号化、逻辑化、严谨性及抽象性等特点,决定了数学阅读必须勤思多想,不能只是用眼浏览,而应是眼、口、手、脑等器官充分协同参与。学生数学阅读还应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相融相伴。只有在阅读中探究,在阅读中发现,才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达到深入理解的目的。例如:在教学《数字与信息》研究身份证编码时,教师出示课前学生收集的身份证号码让学生进行阅读:

622222197801053015

622222198612022014

622222197412056013

622222198503062042

……

通过阅读引导学生进行探究:①身份证号码的开始都有“622222”这些相同的数字,猜一猜这些相同的数字可能表示什么?②“19780105”、“19861202”等这些数字有什么相似之处,可能表示什么?你是怎样发现的?……在阅读中,引发猜想,讨论交流,探究发现身份证编号中的一些信息。

四、阅读中丰富、拓展

数学阅读可以丰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加深数学学习的体验,达到深入理解知识的目的。通过拓展性阅读可以拓宽视野,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求,充分挖掘潜能,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例如:在研究《百分数的认识》时,教师向学生课前收集的百分数的信息:①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介状态”。据调查,全世界处于亚健康的人占人口总数的60%以上。②一次性筷子是日本人发明的,日本森林覆盖率高达65%,但他们不砍伐自己的国土树木做筷子,全靠进口。我国森林覆盖不足14%,却是出口一次性筷子的大国。③麦当劳,肯德基,比萨饼等洋快餐正在席卷中国,南京去年快餐营业额中洋快餐是中式快餐的220%。让学生说一说这些信息中百分数的意义以及读了这些信息有何感想。通过阅读,丰富学生对百分数意义的认识,帮助学生逐步抽象认识百分数的意义。再如学习了《因数和倍数》后,让学生阅读1小时=60分钟的好处,以此来拓宽学生知识面。

上一篇:MPLS VPN在大客户组网业务中的应用 下一篇:试论高层建筑消防中的自动喷淋灭火系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