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多娇 跃然画中

时间:2022-06-29 04:45:59

王振俭先生自幼酷爱书画,苦心研究其中之道,取众家所长,加之勤奋的笔墨耕耘,不断锤炼自己的艺术形式,运用中国画传统与现代结合手法,令其作品在格调和品质上达到了雅俗共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其画质朴、凝重、豪放、率真,既有传统内涵又有浓郁的现代气息;其书法圆润醇雅,章法自然,灵动流畅,潇洒出尘、不落俗套,令人过目难忘。

搜尽奇峰 山河多娇美入画

美是艺术的核心和目的,艺术作品不但要表现优美,更要表现壮美,壮美能给人以震撼、鼓舞。王振俭的山水画气壮山河,内涵丰富,意蕴深刻,当然会引起观众的喜爱。他的画不以耀眼的色彩炫人,而是朴实素雅,以韵感人,以情动人,以意取胜。王振俭的山水画重气、重情、重神、重境,情景交融,通情达理,既源于对象,又高于对象,画出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

只有画出气势和意境才是优秀的山水画。王振俭的山水画,以形写神,气势雄浑,意境优美,让人感到场面大、神韵足,充满阳刚之气。他多以大山、大水、大景构建自己的画面,咫尺千里,饱满厚重,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在他笔下,那山水、树木,像铜墙铁壁的堡垒,像顶天立地的英雄,坚不可摧、高大雄伟,给人以力量和振奋。

气势和意境的表现,主要靠章法和布局,他的每张画几乎都有近景、中景、远景,可谓“全景式山水画”。近景虽少,但浓重具体;中景层峦叠嶂,是描绘的重点,也是最精彩的部分;远景飘渺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这三部分相互配合,浑然一体,充分表现了祖国山河的雄壮和辽阔。

王振俭的山水画,将中国画中的线与墨并用,以浓淡相间的墨块去表现山石的植被和光影,又用长短不一的线条,勾勒出被风化后的山石裂缝和结构,画中的线与墨交相呼应,融为一体,变化巧妙,自然天成,有儒雅之气。

没有对比,就没有艺术;没有变化,就没有艺术。王振俭善于应用和处理艺术中的辩证关系。看他的画,黑中有白、白中有黑,粗中有细、细中有粗,粗细结合、细而不糙,简繁有序,繁简得当,聚而不堵,散而不乱……这些辩证因素的巧妙结合,形成了作品的艺术品位,让观众感到可看耐看,和谐优美。

中国的山水画非常重视写生,不写生,就会雷同。不论三九严冬,还是炎炎夏日,都阻挡不住王振俭写生的脚步,在真山真水之中,他画了大量的速写和写生稿。创作时他胸有成竹,更善于剪裁、组合、取舍、夸张、想象,甚至幻想……因此,他才能创作出既源于山川又高于山川的山水画。

我行我道 画出新鲜味

王振俭认为:画画,既要不同于别人,又要不同于自己。画家要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就必须努力探索一种独到的创作思路,以表现中华民族山河多娇美如画之艺术。他用自己的艺术实践了这一创作风格。

他力求每幅画作都画出新鲜味,要与众不同。他的画不追求过分的奇特、怪诞、变异、抽象,总的特征是朴实自然、雅俗共赏。

清代大画家石涛曾曰:今问南北宗: 我宗耶?宗我耶?一时捧腹曰: 我自用我法。齐白石先生也曾主张:“我行我道,下笔要我有我法”。

王振俭认为,艺术风格的形成,不仅要将各种艺术营养兼收并蓄,而且还必须坚持一种艺术创作的排他性。愈是坚持自己独特的艺术创作个性,艺术家的艺术风格就愈鲜明。因此,艺术家在实践中必须主动地寻找自我,认识自我,主动寻找一种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和艺术表现手法。

王振俭说,画家对于传统要广泛学习,不能拘于某一家。选择性继承的结果表现为画家对知识结构中某些方面的倾向和侧重。知识结构对艺术家的创作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古代多数文人画家都能做诗、写字、绘画: 郑板桥“作字如写兰,写兰如作字”,吴昌硕以篆入画,自成一家。可见画家对某一方面知识的侧重也是其艺术风格、个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王振俭告诉笔者,画家绘画风格的形成还和自身的性格、气质有一定关系。王时敏的《丛林曲涧图》以水墨写出,用披麻皴,近坡有几株古木,墨叶由介字、混点、双勾圆点组成,线条放逸、墨色清润,近细看有苍郁之笔感,格调典雅、落笔生花。黄宾虹是代山水画派的革新者,他的画作古今兼备、浑厚华滋,创造了“黑、密、厚、重”的技法特色。如 《山水图》中锋为骨,侧锋为肉,相互有虚实,达到重而不板、轻而不浮的神妙意境。画家傅抱石天资过人,学识渊深,对美术史有很深的造诣,他的画作气势激荡,奔腾飞跃,充满激情。他独具的胆识充实了他山水画的内涵,特别是在皴法运用上,创“抱石皴”,以散锋皴擦挥洒,再细勾细收,大气恢弘,如江河一泻千里,真所谓“落笔惊风雷,气吞万里云”。代表作《待细把江山图画》写的是华山西峰气象,把太华一段奇绝表现得酣畅淋漓,用纵逸的笔法、奔放的结构一气呵成。李可染“可贵者胆,所画者魂”抓住了山水画创作的艺术本质,真实地体现了不懈追求、大胆探索艺术的强烈时代感。

因此,王振俭在绘画创作中,把强化自我感受作为基础,抒写自我的境界,其山水画的个性十分突出。他把自己的感受以及自己笔墨的独特,表现得淋漓酣畅。他的山水画线条苍劲、勾勒有序,浓淡着笔干湿互用,有虚有实,把草木华滋的感觉和苍茫灵秀之意境统一成一种基调,使人看了觉得非常洒脱、通透。

雅俗共赏 尤尚白石老人

王振俭学诸家之长,尤为崇尚齐白石先生之画风,潜心研究。这与他个人经历紧密相连。王振俭有过木工、电工、瓦工等劳动群众的经历,又任过国企经理、政府部门主任、局长等公务员岗位,深知艺术来源生活,服务于人民群众,雅俗共赏才是最好的艺术风格。

王振俭潜心研究齐白石先生的虾。他认为,画虾的真谛在于虾的造型,通过造型才能表现出虾的神。在虾的艺术造型上,白石先生曾下了几十年的工夫,进行多次提炼概括,达到了较完美的程度。学习齐白石的虾,首先要懂先生的虾的内涵,不能以画为画,见型描虾,而要体会先生从型的外部表现而达到虾的神的内在形态。一切艺术的内涵都是来源生活而高于生活。

在学习先生画虾的艺术创作中,王振俭潜心在神的形态中探索、练习、体会、揣摩,认真学习先生的艺术造型,结合自己对虾的直感,练就了既有白石先生所画之虾的主要特征,又有高于虾的现实造型,在体味白石画法精神的同时提炼自己的艺术主张。王振俭画的虾,直感表现惟妙惟肖,游虾刚劲有力,用墨深浅变化恰到好处。

王振俭亦欣赏白石先生的山水画,认为其山水画更体现了白石先生艺术风格上的独到之处。王振俭说,白石先生一生的山水画不是太多,但就艺术风格已达到了意识超前、赋予创造、寓意于事物中的高尚境界。他的中国山水画坚持走自己的路,画自己的风格,坚持自己的探索。概括白石先生的山水画,大体有以下特点:它们极少表现华丽、艳美,而强调平朴的格调和生活气息;不讲究笔墨自身的意趣,而讲究表现生命感觉的活跃,不很讲究描绘的具体、层次的丰富,而强调简括疏朗和大写意性格;不大讲求语言的含蓄内在,而强调率直与雄健。

齐白石先生的山水画雅俗共赏,深受喜爱,源于两个基本母题:一是家乡景观,二是远游印象。前者多画村居、院落、渔庄、荷塘、柳岸、松溪,时或点缀鸡鸭、竹径、老屋等,丘陵起伏、丰远亲切,弥漫着乡土气息,几乎没有高山大岭、重峦叠嶂、松木寒林。后者多湖海扬帆、洞庭日出、桂林山水、洲渚鸬鹚、蕉林书屋等,正是这些特点,使他的山水画粗而不糙、粗中有细、拙中有味。研习白石先生的山水画,令王振俭受益颇多,也令其画有了白石风格,被众多内行人士和大众所认可。

王振俭书画兼能,从他的生活经历中可见他对生活的追求与自信。他所做工作总是追求物质与工作的艺术和完美,从他篆书的写作中也可窥见一二。他的篆书在吸取古人传统字型中不断探索创新,以独特风格给人以新鲜、流畅、严谨、美观的感受。

他常说,艺无止境。要将自己的艺术风格达到高深意境,是要付出艰苦和长期的努力的,要善于学习研究古人艺术的特点,也要学习现代书画名人之杰作,博采众长,补己之短,以创出一条符合自己特点的艺术之路。

王振俭

王振俭,字江冰,号愚人居士。现为河北省美协会员、中国书画联谊会会员,作品多次在各类书画大展中获奖。作品经全国艺术文化专业考评专家委员会评审,价值为三万元/平方尺。

王振俭自幼酷爱中国国画,苦心研究其中之道,取众家山水画之所长,加进自己的笔墨耕耘,使作品在格调和品质上达到了雅俗共赏,从而形成了自己的山水画风格。特别是二零零八年以来,先后在河北、河南、陕西、山东、浙江等地举办个展和联展,作品多次获奖或被众多高层人士及文化部门收藏。他从事中国画的艺术和研究,运用中国画传统与现代结合手法,不断锤炼自己的艺术风格。他的画质朴、凝重、豪放、率真,既有传统内涵又有浓郁的现代气息。

上一篇:2013中国动漫品牌授权产业发展解读 下一篇:纸香墨色里的“胡魁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