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环保厅数据打架 迪瑞医疗或夸大产能

时间:2022-06-29 04:38:23

与环保厅数据打架 迪瑞医疗或夸大产能

5月底,迪瑞医疗获发审委审核通过,其上市闯关之路已完成大半。但是,这家从招股书上“看起来很美”的企业,事实上却是问题重重。

《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发现,公司招股书将其现状和未来前景描绘得相当完美:当前公司产品供不应求,畅销国内外,公司急需募资扩大产能。

但实际上,公司当前的真实产能数据却是一个最大的疑点。公司招股书(申报稿)披露的2011年产能数据和2011年吉林省环境保护厅的数据相差悬殊。其中,招股书中显示的仪器类产品产能比环保厅的数据几乎多出两倍。

此外,环保厅公文在对迪瑞医疗的介绍中还披露,公司年产1万台医疗检验分析仪。对于这些产品,公司不生产零部件,均为外购零部件组装。其组装零部件的产能比公司自己研发产品的产能还要高。这不得不让人怀疑,公司其实只是一家大型的代工厂。

除上述问题外,公司还存在上市前夕剥离不良资产、研发人员学历较低、宋氏家族一股独大等诸多问题。

处理问题资产 为规避责任

在申请上市前不久,迪瑞医疗进行了一次重大的资产重组,即把经营了6年之久的子公司迪瑞制药卖掉。

招股书显示,为集中优势资源发展公司主要业务——医疗检验仪器及配套试纸试剂的研发、生产与销售,2010年3月,公司将其持有的迪瑞制药的全部股权转让给吉林省吉塔房地产公司,转让价格为4320.26万元。

迪瑞医疗于2004年6月起控股迪瑞制药,而其获得迪瑞制药的方式居然是原股东无偿转让。2004年6月,迪瑞制药原控股股东长春通达集团与迪瑞实业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将其持有的600万元股权无偿转让给迪瑞实业。

长春通达集团为何无偿转让迪瑞制药,发行人以及保荐机构未作进一步说明,成为一个待解的谜团。

不过,迪瑞医疗在上市前夕卖掉经营6年之久的迪瑞制药,却是另有原因。

招股书显示,迪瑞制药在被转让前夕已陷入亏损,其2010年前5个月亏损额为109.6万元。此外,在迪瑞医疗“掌管”迪瑞制药的6年间,这家制药厂曾多次因违法违规经营行为而被相关部门查处。

专业人士分析认为,对于一家打算IPO上市的公司来说,剥离不良资产、优化股东结构,才能扫清“路障”。

由于迪瑞制药曾因药品不合格受到行政处罚且经营陷入亏损,属于不良资产,将会影响上市,因此迪瑞医疗才选择在上市前将这部分资产卖掉。这才是迪瑞医疗转让迪瑞制药的直接原因。

数据打架 产能在忽悠

如果说上市前夕剥离不良资产属于小问题,那么公司产能数据打架则暴露了公司经营中的大漏洞。

我们通过多方搜集资料发现:公司招股书(申报稿)标示的产能数据和吉林省环境保护厅的产能数据相差悬殊,招股书有夸大产能之嫌。

2011年9月27日,吉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长春迪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市环境保护核查情况的函》(以下简称环保厅公文)。

环保厅公文中介绍了迪瑞医疗的产能情况,“(公司)现有生产能力为年产尿液分析仪系列产品2000台,生化分析仪系列产品600台、血球分析仪系列产品400台以及尿液分析试纸130万筒、10000台医疗检验分析仪(不生产零部件,均为外购零部件组装)等。”

然而,迪瑞医疗今年4月25日在证监会网站的招股书(申报稿)(第1-1-317页)显示,2011年,迪瑞医疗尿液分析仪年产能为4600台,尿沉渣分析仪产能为450台,生化分析仪产能为2000台,血细胞分析仪产能为1200台。上述仪器合计年产能为8250台。此外,公司试纸年产能为150万筒,试剂年产能为25万盒。

将两组数据对比不难发现,吉林省环保厅公文中,迪瑞医疗仪器类产品(不包括外购零部件组装)的年产能仅有3000台,这与招股书中的8250台相差近两倍。

同时,环保厅公文中迪瑞医疗仪器尿液分析试纸年产能为130万筒,但招股书却显示有150万筒。

我们考虑到2011年9月环保厅的公文或许存在滞后性,其介绍的迪瑞医疗的“现有产能”不是该公司2011年的产能,因此我们再度将环保厅的数据和公司2010年产能数据对比。但是,两组数据依然对不上号。招股书显示,2010年,迪瑞医疗仪器类产品年产能为5210台,这比环保厅公文公布的数据多出近一倍。

组装产能高 或是代工厂

此外,环保厅公文中提到的“年产1万台医疗检验分析仪分析品(不生产零部件,均为外购零部件组装)”,在招股书中没有丝毫体现出来。

这也暴露出公司的另一重大问题:公司外购零部件组装产品数量超过了其2011年招股书标示的产能,这说明迪瑞医疗极有可能是一家以代工为主的工厂。

公司的代工嫌疑,在招股书中也暴露了蛛丝马迹。招股书显示,公司原材料采购可分为四种,分别为国内标准件、国内特制件、进口标准件、进口特制件,2011年其期末余额占原材料期末余额的比例分别为19.35%、38.21%、38.69%、3.76%。可见,公司进口标准件占其原材料期末余额的近四成。

此外,公司还称,为保障公司产品的质量及其性能的稳定性,公司部分原材料,如芯片、泵、阀,需要从国外进口。

原材料大量外购,也会给其带来经营风险。如果未来原材料价格因市场供求等原因而上升,或质量不符合要求,将使公司面临经营成本上升或不能如期生产的风险。

因此,即使公司1万台组装产品不是代工,公司原材料大量外购也会给其带来很大的经营风险。

除上述疑点外,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的研发能力也令人担忧。

公司招股书自称有“实力雄厚的研发团队”。但是我们发现,其研发团队中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人才只占23%。

招股书显示,截至2011年底,公司共有研发人员312人,占职工总数的23.94%。其中,博士3人、硕士70人,总计73人,占研发人员总数的23%。

这与其竞争对手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公司招股书披露,其主要产品的竞争对手为国外实力雄厚的公司,包括迈瑞医疗、罗氏、西门子、日立、美国雅培等。

研发人员是企业未来发展的核心,公司聘用大部分较低学历的本科或其他人员从事研发工作,其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令人担忧。

截至发稿前,《投资者报》多次致电招股书公布的迪瑞医疗及保荐人国信证券联系电话,均处于无人接听状态。

上一篇:嘉实陈勤:我是一名相对价值论者 下一篇:券商基金力挺伊利 45%流通股暗藏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