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有的民族文字镜

时间:2022-06-29 03:44:46

稀有的民族文字镜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各民族发展的过程中,有他们自己的语言文化,如藏族使用藏文,蒙古族使用蒙文,新疆少数民族使用回文,云南纳西族也有几近失传的纳西文……遗憾的是这些文字在铜镜上尚未发现过,或者说他们当时没有制造铜镜的条件或技术。尽管如此,仍有极其珍贵的少数民族文字镜出现,它像晨曦中闪烁的星星,是中国灿烂辉煌的铜镜史中的奇葩。今将本人收藏及所知的几种少数民族文字镜从历史的背景加以探讨。

一、契丹文字镜

1973年蒙古昭乌达盟出土一件八角形镜,凸起素宽缘,圆钮,钮外四方铸契丹文四字,译为“长寿福德”,双凸线方框,框外饰芝草纹。左下侧錾刻汉字“宝官”三字及画押,对角径14.6厘米(图1,见昭明、洪海《古代铜镜》151页,中国书店 1997年出版)。

1971年黑龙江大安永合村金代遗址出土一面契丹文字镜,径26厘米,八角形,圆钮。钮外双线方框,框内钮两侧各有界栏,间有五行竖写的契丹文字。框外四边成等腰三角形,内饰缠枝花草纹,素宽缘外卷。镜右上边缘刻有“济周录事颜完通”字样(图2,见张英《吉林出土铜镜》文物出版社 1990年出版),表明这件铜镜一直沿用到金代。这件铜镜中的契丹文大致释为:“时不再来,命数由天,逝矣年华,红颜白发,脱超纲尘,天相吉人。”宣扬的是时光短暂,人命由天,只有超脱现实,才能避凶化吉的宿命思想。据《金史》载,天眷三年(1140年)改黄龙府为济州。该镜是目前契丹文镜中最大、铭文最多的一件(李缙云《古镜鉴赏》262页 漓江出版社 1995年出版)。

“契丹”是本民族的自称,意为镔铁或刀剑。“契丹”一词和有关契丹人的记载,最初见于《魏书》的“契丹传”,唐初由纥便部的大贺家族联盟八部组成第一个部落联盟,首领可汗,联盟归附于唐,唐玄宗先后将宗室外甥女三人封为公主,嫁给契丹首领。907年,迭刺部世里(耶律)家族的阿保机被推举为联盟首领,947年建国称帝,改国号为辽(李桂枝《契丹》《文史知识》,1983年1月)。

契丹人建国前无文字,建国后仿照汉字、回鹘(契丹西部的回鹘部落文字)创造了契丹大、小字。契丹字不仅是辽代的官方通用文字,而且金代、元初仍在使用,通行三百年之久(同上)。

二、女真文字镜

笔者藏有女真文八卦镜两面,圆形,径5.8厘米,圆柱状钮,宽平缘,凸弦环分区,内区铸八卦纹,外区饰女真文10字(图3),另一镜径5.4厘米,长条钮(图4)。两镜女真文字、八卦纹大致相同,文字无从辨识。估计是金元时期随身佩带,作吉祥辟邪、消灾祈福之用,仕女系带悬颈垂于胸前,可随取照容。男子挂在腰间,兼有装饰功能。女真文字镜资料中未见记载,可见它是稀缺之物。

八卦是道家创造的阴阳哲学思想标志性图案。初始以乾坤定南北,称先天八卦,到了周朝,气候地理环境发生变化,与八卦方位不相符,周文王将八卦方位作了变动,以离坎定南北,称文王八卦图。八卦镜中的八卦图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文王八卦。至今所知最早八卦纹铜镜是安徽望江县博物馆藏南朝八卦纪年镜,镜上铭文有“建元元年广陵泰守河南侯造”,系南朝高安帝萧道成元年(479年)造。唐代八卦镜趋多,宋代盛行。由于宋辽金民族之间的交往沟通,八卦纹镜继续在少数民族间流传。五代十国时期,黑水(黑龙江)的后裔开始以女真为族名。1115年阿骨打称帝。女真人原无文字,建国之前,往来文书用契丹字,建国后,完颜尹参考契丹字、汉字,创造了女真文字,发展了女真民族文化,加强了汉人和女真人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李桂枝《女真》《文史知识》,1983年12月)。女真文八卦镜的出现,说明女真人同汉人共同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丰富了我们的文化宝库。

三、西夏文字镜

西夏国地处大西北的边陲地域,以今宁夏自治区为中心,兼廓甘肃、内蒙、青海和陕西部分地区,当时军力强盛,文化发达,与宋辽金王朝分庭抗礼,严重影响了相互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1127年被成吉思汗的蒙古大军所灭,西夏民族远徙他乡,融入了其他民族之中,缺失了西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条件。由于历史的变迁,缺少考古发掘相关资料的引证,西夏国是否制造过铜镜,尚不能毅然定论。

由邓昭辉、刘路编著的百姓收藏图鉴《铜镜》一书收录有一面圆形西夏文字镜,光边无缘饰,直径8厘米,圆柱状钮,钮顶上有方印工匠铭,因磨损字迹模糊,难于辨认,光素的背上刻有西夏文字六个(图5)。《铜镜文化与图案》的作者介绍一面西夏文六字真言方镜,边长7.4厘米,圆钮,重206克,缘钮间有双线圆环饰,其内为六字真言西夏文(图6)。两镜的西夏文基本相同,被称之为极其稀罕的西夏文铜镜。

佛教的六字真言为“嘛呢叭咪哞”,属佛教密宗莲花部,其缘起即莲花生菩萨,往极乐世界所唱的六字圣歌,表示佛心部,嘛呢梵文是如意宝的意思,表示宝部心,又叫“聚宝”;叭咪是莲花的意思,表示莲花部心,比喻佛像莲花一样纯洁;哞字表示金刚部心,是起愿成就的意思。全句有依靠佛的力量得到正果,成就一切,普度众生,达到佛的境界的含义(贾亦显、李婷《铜镜文化与图案》,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7年出版)。其实所谓的“真言”,来自于印度的密咒,梵文称之为“陀罗呢”,属密宗身口意之三密,又言咒语,是佛陀、菩萨、金刚等诸护法禅定中说的密言,其语真实,不虚幻。以简单的文字总摄佛、菩萨等功德,誓愿及佛法的奥义,是人与佛、菩萨等沟通极为奥妙神秘至理名言、特音、信息码,具有神奇的作用,是密宗教重要修持的内容之一。

西夏王元昊,对汉文、佛学都很精通,于公元1038年正式称帝,国号大夏,定都兴庆(今宁夏银川市),因为它位宋朝西北,所以历史上称之为西夏,称元昊为夏景宗。早在西夏正式建国以前,元昊就授意大臣野利仁荣创制了一套笔画繁复的“蕃字”,后来又仿唐宋翰林体制,建立了“蕃字”、“汉字”二院,在国中将新制的蕃字一道推行,并将蕃字称“国字”,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西夏文。西夏文不仅在西夏统治的近二百年中一直通用,而在西夏灭亡之后,还流传了相当长的时间,对西夏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聂鸿青《西夏史料简说》《文史知识》,1989年4月)。西夏文字镜的出现,有客观的时代背景,但从镜的形制判断或晚于西夏,且金元时期的风格比较明显。

四、八思巴文镜

元代的蒙古统治者对宗教采取兼容并蓄、广为利用的政策,从元代梵文镜在镜著中频见,足以引证,然有无本民族的八思巴文镜?对收藏者而言,则是闻所未闻。我有幸珍藏一枚,镜呈六出菱花形,径16.5厘米,镜缘窄凸圆润,不规则低钮,背饰线凸圆环,内区由钮处向四方铸十字状阳文八思巴文字四个,为“富贵家平”吉祥意。有宋镜的风韵,通体绿色包浆,古朴典雅,粗犷豪放,时代特征浓烈,品相完好,十分罕见,其文化历史价值,显得格外珍贵(图7)。

大致相同的八思巴文镜,至今仅见江西瑞昌市洪一乡麦良出土一面,现藏瑞昌市博物馆。上海博物馆收藏一面元代祝寿杂宝镜,钮上方铸有一银锭纹,银锭上有八思巴文。而北京五棣收藏的一面元代博局纹镜,右侧凸起的银锭上铸有八思巴文印记。这些镜上虽有八思巴文,因分别有杂宝、博局主题纹饰,不能称八思巴文字镜,而是元代铜镜。

元朝第二代领袖忽必烈独崇佛教,信奉喇嘛教,他尊大喇嘛八思巴为国师。八思巴(1235-1280年)是藏族著名的佛学家,同时又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学者,在中国元代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269年,八思巴向忽必烈敬献自己创制的蒙古新字,忽必烈欣喜有加,次年下诏,颁行天下,俗称八思巴字,封八思巴为帝师,即是全国最高的宗教领袖。当时我国江南一带就有不少学习八思巴文的学校(朱良志、姜波《上下五千年》第四卷77页,《元代的喇嘛教》,沈阳出版社,1995年;王棣《残镜浅谈》,《收藏》2008年1期126页)。今日所见两面八思巴文镜,一面在江西九江,一面在安徽安庆,两市毗邻,位长江中下游衔接地段,它可能与当时在江南开设学习八思巴文学校有关。

我国是一个有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文明古国,制造使用铜镜历史长达四千年之久,战国、汉唐镜工艺精湛,文化内涵丰富,享誉世界,国外著名博物馆、收藏家竞相珍藏。国家及地方博物馆藏镜数量充盈,民间藏镜发现了许多显为人知的新镜纹,犹似百花争艳,增添了光彩夺目的铜镜新篇章。回眸我国制镜、藏镜及研究铜镜的历史长河,少数民族文字镜仅见契丹、女真、西夏、八思巴文四种,总数不足十面,却见证了少数民族为构筑中华文明所发挥的不可磨灭的贡献。(责编:雨岚)

上一篇:光绪青花“渔樵耕读”图小盘引发的联想 下一篇:调整生活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