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时间:2022-06-29 02:30:26

简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摘 要:兴隆林业局采用了从每根原条准确判断、科学论证、合理设计的方法,以市场为导向按需造材,实现了有限的木材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木材检验;合理造材;方法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最早于1972年提出,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

我国林业的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森林资源总量不足。我国森林覆盖率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2/3,排在世界第139 位。人均森林面积0.145hm2,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人均森林蓄积量10.151m3,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7。

森林资源质量不高。乔木林每公顷蓄积量85.88m3,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78%,平均胸径仅13.3cm,人工乔木林每公顷蓄积量仅49.01m3。

林地保护管理压力增加。第七次清查林地转为非林地的面积虽比第六次清查有所减少,但依然有831.73万hm2,其中有林地转为非林地面积377.00万hm2,征占用林地有所增加,个别地方毁林开垦现象依然存在。

营造林难度越来越大。我国现有宜林地质量好的仅占13%,质量差的占52%;全国宜林地60%分布在内蒙古和西北地区。今后全国森林覆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从总体上看,森林资源的增长依然不能满足社会对林业多样化需求的不断增加,生态问题依然是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最突出的问题之一,生态产品依然是当今社会最短缺的产品之一,生态差距依然是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最主要差距之一。如何能够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我们的后代保留一份林业资源,我认为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点:

1 我国应该“依法治林”

如今,我国正在经历着从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的过渡时期,在这一时期,必须有相应的法律作为保障。1984年9月20日第一次修改森林法,第5条规定“林业建设实行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方针”,1998年第二次修改森林法第5条仍为“林业建设实行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方针”,然而结合实际,我们可以看出永续利用的方针已经不适用于当今的林业工作,应该用“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取而代之,这样让我国的林业工作者有法可依,才能真正的做到有法必依。

2 加快林业产业化发展

林业产业化是指以森林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林业主导产业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建立产供销贸工林一体生产经营机制,实现林业的自我调节,自我发展的良性可持续循环。林业产业化经营寓产业发展于生态环境建设之中, 林业产业的发展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提供了技术和资源的保证, 从而促进了生态环境的不断优化, 而生态环境的优化又产业的进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产业的发展增加了人们就业机会和提高了人们收入水平, 良好的环境又为人们创造了丰富的精神产品。这样, 通过林业产业化经营, 形成了产业、社会发展与环境优化之间的良性循环, 使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协同发挥。加快林业产业化发展步伐能够更好的促进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3 转变我国现有林业局经济发展方式。

我国林业局林业往往占据了林业局总产值的80%以上,过度的依靠林业增加经济收入,也提前透支了森林的利用价值,不利于我国的林业可持续发展。一味的依靠加大采伐量增加经济收入无异于杀鸡取卵。因此,转变我国现有林业局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刻不容缓,各个林业局也应该根据自身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改变过于依赖采伐林业资源的现状,鼓励林业局从业人员从事多种经营,在东方红林业局就有许多职工改为从事多种经营事业,东方红林业局地处黑龙江省东部,属于长白山系完达山山脉平缓的低山丘陵地带,有很好的自然资源优势,现已形成了几大基地。该林业局多种经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从业人员达14544人,有个体专业户1776户、各类加工厂55个。从事的主要行业有种植业、养殖业、林副业、加工业、采集业、运输业、商饮服务业等。发展多种经营已成为本林区职工再就业、脱贫致富的主要方向和重要途径。目前已发展到局有主导产业,各单位有立场项目,户有致富门路。因此,转变林业局的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一步重要环节。

在当今的新形势下,林业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要达到“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中的森林资源增长目标,我们还任重道远。“永续利用”已经不适应当代林业的发展,“可持续发展”将成为我国林业发展的主旋律。

上一篇:《搜索》:城市社会现象的呈现与透析 下一篇: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在校园网中的构建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