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零八十枚硬币

时间:2022-06-29 02:01:45

一千零八十枚硬币

养儿才知父母恩。老辈子说的,过去不懂,现在懂了。

两情相悦的我俩,结婚时没有要求双方家长任何的资助,但我年逾花甲的双亲却执意要按老家的风俗,陪嫁一整套床上用品,说是女儿一生一世才有依靠。客人散尽,灯烛已昏时,我抚摸着厚实、软绵而簇新的铺笼罩盖,心底涌起一阵温暖、一阵酸涩,泪禁不住滴在鲜红的缎面上。

老家还有在被子里塞上几枚硬币的习俗,为的是让女儿能勤俭持家,年年有余。我的手便不由地伸了进去,竟触到了一个硬硬的东西,掏出来一看,原来是个鞋盒大小的普通而粗糙的纸盒,沉甸甸的,上面用一根红绸带系着,我和先生细细地审视着这个纸盒,它是一个装“伤湿止痛膏”的盒子,盒子的一侧是用毛笔笨拙地写的我的小名:素生。另一侧是苍劲有力的毛笔楷书:李晓华存用。

那是十几年前的一个晚上。因为我七岁生日,妈妈破例多炒了几个菜,一家人都高高兴兴的,平时感情不外露的父亲也喝了几杯酒,竟然抱了我一会。老实说,我五岁起就跟随父亲读书,他对我各方面要求都很严格,我很怕他。虽然我知道父亲对我这个四十岁才得的小女儿疼爱有加。

临睡觉时,他照例换下头天晚上贴在腰间的伤湿止痛膏,又贴上几帖新的。(父亲十几岁开始挑盐养活一家七八口人,才四十几岁竟落下了腰疼的毛病。)以前都是妈妈帮着贴的,不知怎的,那天晚上我觉得和父亲的感情特别的融洽,我一边用嘴吹着父亲的腰,一边轻轻地揭去伤湿止痛膏,每揭一块就显出一个长方形的白印来,众多深的和浅的白印叠在一起,犹如一块补丁重补丁的黄布。

我听见膏药揭起时与肌肉剥离的“丝丝”声,泪水竟不由自主滴落在父亲的背上。父亲反过右手来,轻轻地拍了拍我:“莫哭,莫哭,我给你个盒子!”六十年代的孩子,哪里有什么玩具,一个纸盒无异于传说中的百宝盒,我一下子就止住哭了,千般渴盼地望着父亲。父亲从常年提着的帆布包里掏出一个长方形的盒子:粗糙的硬纸壳糊成的,只在正面贴了一张浅蓝色的纸,上面写着没有任何修饰的“伤湿止痛膏”几个白色的字,但在当时的我眼里十分美丽可人。

爸爸把里面剩的几帖药掏出来后将纸盒递给我,我连忙双手捧起来,正笑逐颜开时,才发现几位姐姐正盯着我手里的纸盒―――她们用布头包着的小梳子、短头绳、花纽扣之类也需要有一个漂亮的纸盒存放呀。我抱紧盒子,想着一个稳妥而长久拥有的办法。我的眼睛突然扫过父亲床头的毛笔,我飞快地拿起它,蘸了一口唾沫,歪歪扭扭地在一侧写下了我的小名。父亲见状呵呵地笑我:“瞧你那俩字像鸡爪刨的!”

随即他坐正了身子,嘱我在砚里倒了一点残茶,将干涩的毛笔浸得饱饱的,一气呵成:李晓华存用。

“快看看里面是什么呀!”先生的催促打断了我。我小心翼翼地解开父亲习惯打的“双飞燕”结,揭开盖子:哇!全是锃亮的硬币!五分的、两分的、一分的,像排队一样,呈圆柱形一列列躺在纸盒里!

纸盒里还有一张纸条,父亲苍劲的笔迹写道:“女儿,你长大了,这是你小时候存在我那里的钱,现在还给你,壹仟零捌拾枚,共计伍拾壹元捌角玖分。女儿,勤俭持家,年年有余呀!”

我的一丝不苟的父亲、我的感情不外露的父亲!

我七岁过后,哥哥姐姐们上中学了,我接过了姐姐们打猪草的背篼。每天放了晚学回家,扒拉两碗妈妈焖在锅里的红苕、洋芋或玉米糊糊,就拖着与我一般高的背篼上坡了。年幼的我贪玩又怕累,打回的猪草常不够猪吃,也便常惹来天黑才从队里收工的妈妈的哭骂,甚至于打。

有一天,父亲对我说:“你努力多打些猪草,我买你的,一分钱一斤,怎么样?”我顿时欢天喜地。

第二天,我打了满满一背篼猪草,还是傍晚收工回来的父亲帮着背回来的,回家一称,整整十五斤。

晚上,父亲让我在他破旧的钱包里拿壹角伍分钱。我不喜欢脏兮兮的角票,对亮晶晶的硬币情有独钟。我轻轻拿出三个五分的硬币,呈三角形摊开在手掌心里。硬币在昏暗的油灯下晶亮夺目,令人心醉。可是我无处可藏,父亲又给我找了一个褐色的玻璃小药瓶,就放在父亲床侧的一张大木椅上。

我拧开白色的瓶盖,将硬币一下一下地投进去,“叮叮当”“叮叮当”,犹如优美的音乐一般。从此,我每天努力地打猪草,每晚都能欣赏一次美妙的音乐。

我日日计算着我的钱财的数量,每当玻璃瓶将满时,能够凑起三块、五块整数时,我就让父亲给我放在“伤湿止痛膏”盒子里保存起来。

以后每当我向父亲要钱买东西时,我都理直气壮,觉得是父亲欠我的。

后来,我十岁了,也上了中学,花费的钱日益增多,就把一切都忘了。

今天,九岁的儿子放学回家就嚷嚷着要钱买航模,我刚开始说要节省,不要只注重玩,要注意学习,儿子就不耐烦地打断我:“我又不要你的钱。你还欠我两百多块钱呢!”

“我什么时候欠你的钱?”

“春节的时候,外公外婆、叔叔阿姨给的压岁钱呀!买了自行车之外,还剩两百五十六块哩!想骗我,没门!”

我愕然地望着儿子,蓦地想起了这一千零八十枚硬币。

我想把这个故事讲给儿子听,我想说父母从来都不会欠子女的账,欠账的永远是子女,那是一笔永远也无法偿还的心债。

可是,懵懂而任性的儿子肯定不懂,我写下这个故事,相信儿子读懂的那一天,也会读懂父母了。

上一篇:群众健身不能盲目追求“金牌”水准 下一篇:不要依赖 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