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兵:用坚强举起荣耀和幸福

时间:2022-06-29 01:07:22

半分钟,取、停、举――杠铃被稳稳撑住;然后,被平稳地放回支架。李兵和在场的观众一起,都长舒了一口气。

在志愿者的帮助下,李兵从杠铃床上起身,全场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

今年9月16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体育馆,33岁的重庆选手李兵在北京残奥会男子举重100公斤以上级角逐中,以225公斤的成绩获得铜牌,并成为重庆市唯一一位连续获得两届残奥会比赛奖牌的残疾人运动员。

“我从小就很少觉得自己跟别人有什么不同,凡是健全人能干的我都试着去干!”

李兵,是原重庆庆江机器厂一名职工子弟。工厂是一家三线企业,地处綦江。

李兵刚满10个月,不幸患小儿麻痹症。那时家庭经济困难,无钱治病。7岁那年,李兵做手术,缝了上百针,但李兵不哭。医生护士都说,这孩子真坚强!

李兵生性好强,患了小儿麻痹症,仍拄着拐杖与小伙伴们一块出去爬山、游泳,从不感觉自己比别人差。

家旁边有座永峰山,山势很陡,常人爬上去都很累,李兵经过长期锻炼,却能上下自如。

运动使李兵磨练出强健的体魄,也磨砺出他坚强的意志。

7岁那年,父亲去世了,一家人的生活更加艰难。

初中毕业后,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李兵干过维修自行车的活儿,一个月能收入二三十元;他到工厂做过临时工,用钩针织手套,班组里大多是女工,只有他一个残疾男人……

回忆往事,李兵说:“我从小就很少觉得自己跟别人有什么不同,凡是健全人能干的我都试着去干!”

1999年,李兵母亲所在的原庆江机器厂搬迁到巴南区鱼洞镇。

机遇向李兵敞开了大门。

5月的一天,李兵穿着短袖到巴南区残联办理有关证件时,残联的同志见他虽然下肢残疾,但上肢却结实健壮,便与他攀谈。李兵说自己虽然残疾,但爱好运动,多年来克服了身体上的缺陷,坚持锻炼,才拥有这么强壮的体魄。

“你可以去练举重呀!”残联的同志当即就鼓励他报名参加重庆市首届残疾人运动会。

李兵赶紧回家,把这事告诉了母亲。母亲说,只要你愿意,就去吧!

从那时起,从未摸过杠铃的李兵开始了举重生涯。

为了增强体质,李兵每天到附近一家用地下室改成的健身房锻炼。每月,母亲都从微薄的退休金中节省40元钱,为李兵交训练费,还举债3000多元到上海购买杠铃。为了增强李兵的营养,母亲省吃俭用,到市场上买回碎肉,熬成汤给李兵喝。

1999年9月,李兵在重庆市首届残疾人运动会上获得了举重82.5公斤级冠军!

这一成绩带给李兵极大的欣喜,他从那副沉重的杠铃上看到了未来的阳光和希望。

从此,李兵坚定了从事举重运动的信念。

训练是艰苦而枯燥的,几百斤重的杠铃全凭双手的力量,上下来回反复地推举,一天下来,手、肩、背疼痛难忍,吃饭时,端碗的手不停地发抖。

意志坚强的李兵从未言退。

2000年5月,李兵随重庆市直辖后首次组团的残疾人代表队,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全国第五届残运会,在90公斤级的举重比赛中举起了162.5公斤,获得第五名。2001年9月,李兵在南京举行的全国选拔赛中获得第二名。2002年5月,他有幸入选了中国残疾人举重队,在天津体育学院开始了艰苦的训练。

一段时间,李兵的成绩没有起色。教练对他说,要想取得好成绩,就要刻苦,动脑筋,只有拼和钻才能出成绩。

教练的话启发了他。

节假日,李兵独自一人在举重房里度过,他将全身心融入举重训练与揣摩中。

功夫不负有心人,李兵的成绩快速上升。

2002年10月30日,李兵同206名中国运动员一道赴韩国,参加了有43个国家参赛的远南运动会。这是他第一次参加国际大赛,他心潮澎湃,比赛时,他的水平得到超常发挥,夺得了第二名。

从此,李兵在举重的道路上大步向前。

2003年9月,李兵在全国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上获得90公斤级金牌,并打破了全国纪录;10月31日,在新西兰举行的世界轮椅运动会上,他又获100公斤级银牌。

2004年,在雅典初次参加残奥会的李兵,为祖国摘得一枚铜牌。

2006年,李兵在一次参赛中左肩不幸受伤,此次参加2008年残奥会,李兵是带着伤病参赛。遗憾又幸运地摘得第二枚残奥会铜牌后,他说:“治好伤病,我会继续努力,争取在4年后的伦敦残奥会为奖牌镀上金色!”

李兵用坚强不断证明自我,超越自我,挑战自我!

“有时我甚至忘了自己是个残疾人,我和常人一样努力拼搏,努力参与社会,也收获了一个幸福的家庭。”

“我很久都没有回过家了,现在比赛完了,我想早点回去看看家人。”

结束比赛,李兵的心回到了家人身边。李兵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两岁多的女儿活泼可爱,妻子赵青是个健全人,她给予了这个家庭最大的支持。

李兵认识赵青纯属偶然。

2001年春天,李兵随重庆市举重队到广阳坝参加集训。

一天,训练之余,李兵与队友一道,去离训练中心不远的农场玩,同伴邀约住在附近的赵青一起打牌。李兵与赵青打对家。有时,赵青出错了牌,李兵也不责怪,笑一笑,安慰她:“不要紧,不要紧。”而当李兵出错了牌时,自己连忙承认过失,赵青也同样笑一笑,也不责怪。

第一次见面,赵青对李兵的印象不错。

这之前,赵青也常去训练中心,看见李兵与队友一道开心地玩耍,她欣赏李兵;看见李兵柱着双拐,吃力地行走,她同情李兵;看见李兵在训练时那股坚韧劲,她敬佩李兵。

在相互接触中,偶尔,他们也聊天,李兵从赵青不多的话语中,了解了她的家庭,她的理想与追求。

集训结束了,偶然相识的缘份,似乎也结束了。

然而世界真的太小,续缘的机会从天而降。

10月的一天,李兵到上清寺一家公司去看望同学,巧的是,赵青也在这家公司打工。

这次见面,李兵心里掀起了情感波澜……

李兵是一个帅气、乐观、豁达的小伙子。他也曾经为自己是残疾人而感到过懊恼,但他从不自卑,他相信残疾人也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也应该有自己的感情。之前,曾有一个身体健全的女孩与李兵谈过恋爱,但这女孩承受不了世俗的眼光,最终离开了李兵,但李兵仍然相信爱情,相信有一份幸福在等着自己。

对赵青,李兵感觉良好,他认定,赵青就是他的终身之爱!

对李兵,赵青也有同样的感觉。

在与李兵的交往和接触中,他倔强的精神,豁达、开朗的性格,为人忠厚、诚实的品质,深深地感染了赵青。

两颗年轻的心,紧紧地贴在了一起。

2002年,赵青走进李兵的家。

这是怎样的一个家啊!

李兵父亲去世后,继父走进了他们家。继父为人正直,对李兵一家很好,可惜1999年因病瘫痪,全靠坐轮椅度日。李兵的母亲身体不好,做了手术。这个家,唯一健全、健康的人就是赵青!家里的经济状况也很拮据。当时李兵母亲和继父的退休养老金每月不足千元。

李兵紧紧地握住了赵青的手:“这个家虽然不富裕,但并不缺乏幸福,如果你愿意,我会和你一起让它变得更幸福。”

面对李兵真诚的眼睛,赵青毅然嫁给了他。

李兵每年都要到天津参加训练,在家里的日子只有两个月时间,家庭的担子全压在了赵青身上。每天早上,赵青的第一件事就是背着继父上厕所,然后擦洗、喂饭、做家务。在李兵母亲和赵青的精心照料下,继父的身体长得健壮,脸色也红润起来。

李兵衷心地感激:赵青是一个好妻子,好儿媳,把世界上所有最美好的字眼放在她身上都不过分……

怀中抱着可爱的女儿,李兵感到由衷的幸福:“有时我甚至忘了自己是个残疾人,我和常人一样努力拼搏,努力参与社会,也收获了一个幸福的家庭。”

虽然双腿无力承载李兵的身体,但他用双手举起了自己的“奥运梦”,他用坚强举起了荣耀和幸福!

上一篇:重庆离开放型制造业高地还有多远? 下一篇:宗申派姆,从制造到“智造”的三级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