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发挥遵义红色旅游的教育功能

时间:2022-06-28 11:19:24

论发挥遵义红色旅游的教育功能

摘 要:红色旅游具有各种教育功能,可以陶冶情操和增长知识。随着红色旅游在遵义的兴起和持续发展,遵义红色旅游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来提升红色旅游的教育功能。

关键词:红色旅游;教育功能;遵义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23198(2013)13005302

红色旅游的兴起具有一定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在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的今天,红色旅游既能满足旅游者求知、求异的旅游需要,更是旅游者的一种精神追求。红色旅游作为政治工程和文化工程,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红色旅游资源传达给旅游者的教育和引导是显而易见的,经历红色旅游,广大干部群众可以更加充分认识和深刻体会到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从而不断坚定广大干部和群众对党的信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对改革开放的信心,进一步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红色的教育意义可谓重大。

1 红色旅游的教育功能

1.1 思想政治教育

当今的世界,国际形势复杂多变,西方国家针对于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的和平演变从未停止过。公民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和各种各样精心伪装后的的嘴脸,很难进行准确地判断。特别是当代大学生,思想还未完全成熟,容易被西方不良思潮所利用。要使他们适应新时期的新形势、新问题,就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他们理性思考和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我国从2004年开始的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纲要,其本质之一就是要通过红色旅游,加强公民的思想政治教育。经过红色旅游实践体验,去深刻感受和体会老一辈革命家的思想政治境界。让公民心灵接受洗礼,思想得到净化,意志得到升华。通过旅游,以轻松快乐的方式接受到深层次的思想教育。通过对红色旅游产品的亲身体验,促使公民能更深刻更全面地了解革命历史,更加深刻地感悟革命前辈的精神价值和崇高理想,坚定不移的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2 爱国主义教育

红色旅游是新时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形式。在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中华大地上,留下了无数个蕴含着革命先辈们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面对死亡无所畏惧的革命奉献精神的战场,他们那种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主义伟大情操,是鼓励和指引每一代华夏儿女的巨大精神财富。通过对红色资源的深度挖掘,可以让公民在红色旅游中学习到革命烈士和老一辈革命家的爱国精神,弘扬中国共产党人不畏牺牲、矢志不移、勇敢顽强、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让中华儿女在心中牢记热爱党、热爱祖国,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断努力奋斗。

1.3 道德观念教育

红色文化传播是培育社会主义文明道德风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方法。公民道德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时期,党和政府正在积极着力于处理社会公正和分配公平的社会问题。协调公民之间的关系,以使社会关系和环境和谐融洽,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以力保社会公平正义等等。然而,要做好上述事情,还需要提高我国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红色旅游是对老一辈革命家们团结同志、尊老爱幼、关爱他人等的革命高尚道德观念的重要展示。通过红色旅游,可以促进公民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道德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促进全国人民不断提高道德建设。

1.4 价值观教育

“红色旅游教育”可以充分发挥其深入浅出、潜移默化的特点,使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精神教育更加生动形象,入耳、入脑、入心,增强教育的效果,从而激发人们为老区、为国家、为社会的发展而贡献自己力量的奉献意识,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功利思想盛行的今天,部分公民的价值取向也开始出现一定的偏差。对于物质文明的过度追求,会使其价值观念步入歧途。这些功利思想严重地腐蚀着公民的精神,也对青少年儿童的价值观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应该充分利用历史教育这个载体,以红色旅游为重要的教育形式,让公民在游览革命胜地的过程中,挖掘红色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促进公民树立准确地价值观和人生观,促使人们坚定信念、追求理想、追求真善美、贬抑假恶丑。红色旅游有利于公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

1.5 精神文明教育

红色旅游资源蕴含的革命精神是中华传统精神的脊梁。红色文化所蕴藏的乐观向上、追求理想、藐视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对公民的精神文明建设有着极大作用。红色旅游有助于帮助公民树立健康的精神风貌,培养高尚的精神情操,进而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红色旅游内容丰富且形式多样,适合各个不同阶段的公民,公民可根据自身喜好和需要进行选择性游览学习,通过其适用性强的特点,使红色旅游成为帮助公民讲文明树新风,实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形式。

1.6 历史文化教育

红色旅游目的地所富含的革命历史文化知识,很多是从书本上无法学到的。通过红色旅游,公民可以身临其境,去近距离感受革命历史文化对于视觉和心灵的冲击,通过对革命旧址和文物的客观环境的参观学习,使人置身其中,触景生情,穿越时空隧道,回到革命岁月,可以使公民学习到的书本上的历史文化知识得以验证和升华。通过这种寓教于娱的旅游活动,让公民和红色资源和文化得以互动,枯燥无味的历史资料变得形象生动有趣。在这样特殊的客观环境里,身临其境,睹物思人,感受中国共产党人光辉的奋斗历程,感受党的阶级和时代的先进性,其教育效果要比一般历史教科书和影视剧来得直接和明显。

2 遵义红色旅游资源概述

遵义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全国十大红色旅游基地之一,是国家红色旅游发展纲要培养的十二个“重点红色旅游区”,在全国红色旅游有很高的地位。遵义是红军发展壮大之地,是中国革命由曲折走向胜利的转折之地,红色旅游资源非常的丰富。遵义红色旅游资源主要有遵义会议会址、红军总政治部旧址、苏维埃银行旧址、旧居、博古旧居、红军山烈士陵园、突破乌江、娄山关战斗遗址四渡赤水各渡口、遵义县革命委员会、遵义群众大会会场遗址、习水四渡赤水纪念馆等80余处。遵义会址旅游景区、四渡赤水景区先后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3 提升遵义红色旅游教育功能的策略

3.1 精心设置教育情境

以遵义会议和四渡赤水等为背景,打造红色影视外景基地。为游客设计参与性强的实景基地,让游客可以自由地融入情境中,去仿佛如亲身感受革命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形成强烈的感官刺激,使游客精神得到升华。应该加强遵义红色影视作品的创作力度。要以遵义为背景,以民主革命为主题并加以创作渲染的影视作品。中国共产党在遵义留下了许多英勇奋斗的足迹,这为遵义创作各种记录或反映当时革命情况的红色影视作品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如《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和《长征》等。此外,遵义红色旅游的发展中,要注重红色精神文化的营造,必须在红色旅游景区注入足够多的精神文化元素,让游客在旅游中感受精神文化气息,打造出精神文化氛围浓郁的旅游景区,促进精神文化的传播,发挥红色旅游的育人作用。

3.2 丰富红色旅游产品的教育内容

遵义红色旅游产品开发中,应该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有针对性地开发红色精神底蕴深厚的旅游教育产品。一方面可以通过现代技术,以集声、光、色效果的方式来对红色文化史料和遗留物进行综合展示。如遵义会址、四渡赤水、娄山关战役等重大事件的其史料及遗留物。另一方面可以开发互动性和体验性较好的各种旅游产品。寓教于娱,像举办红色文化知识有奖问答,红色文化知识竞赛,穿红军服,走长征路,体验红军生活等等形式多样,内容新颖丰富的红色旅游活动,让游客在快乐中学习红色文化知识,增长红色文化见识。

3.3 以专业学术研究带动民间学习

遵义应该形成研究红色文化的良好学术氛围。可以依托遵义师范学院的教育部红色文化研究基地等专业性的研究机构,引导民间参与红色文化史料的挖掘和研究。在学术界形成一定的影响力,逐步打造成全国红色文化的重要研究基地。并借助专业的研究,带动全民参与红色文化学习的热情。可以举办专业的红色文化研讨和特定红色纪念活动,调动全社会参与红色文化学习。这样,就可以使遵义红色文化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更好地传播到人们心中,进而提升遵义红色旅游的教育效应。鼓励进行红色文学作品的创作。通过有效的媒体传播,激发游客探索红色文化知识的兴趣。此外,遵义应该定期举行红色旅游论坛峰会,针对发挥遵义红色旅游的教育功能这一方面所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探讨,实现其教育功能的最大发挥。

3.4 提高旅游服务人员的文化修养

一方面通过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推动深层次红色教育型旅游活动的开展。可以聘用国内的在旅游业领域管理经验丰富和创新能力强的高级人才,创新和策划一系列具有教育意义的旅游活动,促进遵义红色旅游中教育功能的最大发挥。另一方面要注重遵义红色旅游的专业人才培养。管理部门应该制定红色文化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可操作性策略,确保培养出的红色旅游人才的适用性。在培养的方式上,以专业培训为辅,自学为主,让红色旅游人才队伍系统地学习和了解遵义红色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为弘扬遵义红色文化精神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才能在工作服务中自觉地传播遵义红色文化精神,发挥遵义红色文化精神对社会的教育意义,提高遵义红色旅游的教育功能。

红色旅游具有丰富的教育功能。遵义应该在今后的红色旅游规划中,充分利用红色旅游资源的突出优势,打造精品红色旅游品牌。通过深度挖掘红色文化内涵,打造全国一流的红色教育基地,充分发挥红色旅游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 殷盈.试论红色旅游的教育功能[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16(3):1416.

[2]傅爱平.发展红色旅游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6,8(2):248250.

上一篇:我国社区养老思考 下一篇: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