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巴特与杜威对“兴趣”研究的区别

时间:2022-06-28 10:41:33

赫尔巴特与杜威对“兴趣”研究的区别

摘要:兴趣在现代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说到对兴趣的研究,我们不得不提到赫尔巴特和杜威。兴趣教育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我们在关注学生成绩提升的同时也要关怀学生个性的培养。因此,我们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也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兴趣。

关键词:赫尔巴特 杜威 兴趣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9-0117-01

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杜威是“现代教育学派”的代表。人们对两者有不同的争论,但两者都对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关于两者教育思想研究的著作不计其数,但是把两者的教育思想加以区别研究的不多。他们都对“兴趣”做过研究,笔者在本文进一步厘清二者的研究区别有哪些。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教育教学带来启示。

一、赫尔巴特和杜威对“兴趣”研究的区别

前人已对“兴趣”的概念、内涵、外延都做了一定的区别研究。本文从两者“兴趣”研究的思想基础来看: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基础是主知主义、观念心理学和实践哲学;杜威的教育思想体系建立在实用主义经验论的基础上,他强调以儿童的经验为中心,突出儿童的主体地位,同时把教育同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相联系,所以,教育乃是一个抚养、培育和教养的过程。[1] “经验”包含着行动或尝试和所经受的结果之间的联结[2]在杜威的教育思想观念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思维又在经验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思维可以把“经验”准确巧妙地联结起来。其次可以从两者对于“兴趣”的来源来区分,赫尔巴特认为,“兴趣”来源于使人感兴趣的事物和活动,多方面的兴趣产生于这些事物和活动的富源之中。[3]并不是所有知觉的东西都可以称作兴趣,只有在兴趣中已知觉的东西突出地占有一个人的心灵,并由于某种原因在其他观念中起作用的情况下兴趣才高于单纯的知觉。再者,我们可以从两者对“兴趣”分类的不同来看;赫尔巴特指出在通常生活中儿童获得的兴趣有两类:一类是与自然知识相联系的兴趣,它是由于对物质世界的了解而产生的。他把种类各异的兴趣分成两类:一是同情的兴趣,另外一种是经验的兴趣。两大类兴趣又分出了六个维度的兴趣。与此同时还设置与之相对应的一些适应时展的课程,这一切对于当时的社会发展来说都具有不可小觑的意义。现在来看杜威的兴趣分类,他把兴趣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一种是在目的与手段的视角下来看可以是直接兴趣和与之相对的间接兴趣。另外在杜威看来,真正的兴趣意味着能通过行动在客体中发现自我,因为该客体对于保持这一自我引发的活动是必需的。最后,对老师的要求也存在不同。从赫尔巴特对兴趣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他对于老师的教育教学的专业技能知识要求很高,因为在他看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起主要作用的,因此他对于教师的硬件设施要求很高,他认为老师应该设法运用各种教育智慧来帮助儿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能让儿童自己感受到他们能够在舒适的环境中幸福快乐地获得他们想要获得的有用的知识及技能。杜威比较关注儿童自身的经验,他把兴趣看作是实现教育教学活动目的的非常重要的方式,他运用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材料、灵活有趣的教法、轻松舒适的教学环境及其他多种与兴趣有关的教育影响等以此期望获得比较好的教育结果。所以他较多地关注儿童兴趣的主动性方面、积极性方面和动力性方面,他更多地强调的是儿童自身的兴趣作用,而教师只是作为一个引导者角色。

二、赫尔巴特和杜威对“兴趣”研究不同的缘由

我们可以从赫尔巴特和杜威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来分析,当时正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需要大批的工人来进行生产劳动,此时赫尔巴特率先提出了班级授课制的想法,这也是客观环境与教育思想相互碰撞的结果。杜威生活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力的发明促进了美国工业化的进程,但是在工业化进程中出现了物质文化进步,精神文化后退的现象,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美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杜威一直都很关注社会问题,所以当他发现这些问题时,开始想办法从教育上着手来寻求解决的办法。时代背景的不同是导致二者研究不同的根本原因。但导致二者研究不同的原因,也不排除有他们原生态家庭及二者自身兴趣的因素。这两个因素对于个人思想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赫尔巴特和杜威对“兴趣”的研究对现代教育教学的启示

从两者对“兴趣”各个侧面的不同研究结果以及他们的教育观念的异同比较中,可以看出两者不但突出兴趣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关键地位及价值,而且说明了兴趣的来源――兴趣不仅来源于学生的学习,而且来源于学生的平时生活经验。在我们国家教育的发展中有很多专业教育家也都经常论述兴趣对于教育的重要意义,我们要用辩证发展的眼光来扬弃两者对于兴趣教育的研究成果,并坚持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它们的价值作用,使其可为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有用的指导。

参考文献:

[1]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65.

[2]赫尔巴特著,李其龙译.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47.

[3]赫尔巴特著,李其龙译.普通教育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77.

上一篇:苦难来了,换我支撑你 下一篇:“一带一路”形势下中国海外仓建设的标准与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