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福利主义视角下的公共服务均等化

时间:2022-06-28 10:29:16

非福利主义视角下的公共服务均等化

摘 要:社会福利的实现与不断提高是政府不断努力想要达到的最终目标,而福利主义所提出的研究方法存在缺陷使得其在政策制定的应用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非福利主义从公平正义的角度思考如何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提出了一些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本文是在对公平正理论思想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探讨其在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上都有哪些体现。

关键词:非福利主义;公平正义;公共服务均等化

福利主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对社会状态进行完全排序这一问题上,讨论效用问题。社会选择理论指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获得人际间效用比较方面的足够信息,而要获得这些信息就必须要对效用以外的其它概念,例如平等、正义等等进行明确的定义和研究。因此,非福利主义应运而生,它选择另外一个视角去研究社会福利的实现,虽然很多观点和原则都与福利主义的帕累托最优相冲突,但是确实为公共政策制定、社会问题解决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和参考标准。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正是非福利主义公平正义思想的延伸和体现。非福利主义思想的理论源于国外,也将公平主义思想运用到了公共服务均等化上,而我国则在借鉴国外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加以运用。那么针对公平正义思想在公共服务均等化上的研究国外都有哪些主要理论,我国的研究实践情况如何,如何去看待出现的问题,接下来本文将逐一展开讨论。

一、相关理论概述

均等化的思想雏形最早是源于柏拉图式的公平正义的感官完美理念,而亚里士多德则开始提出‘按比例判断平等’的相对实质性内容,到边沁为代表的功利主义者,由个人效用得出的社会总效用的得失成为评价公平正义的主要标准,这个理论受到后来罗尔斯的挑战并提出了自己关于公平正义的两大原则:一是平等自由原则;二是差别原则。此时,对公平正义的思考已经逐步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及社会意义,而阿玛蒂亚·森又在此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完善,他在肯定罗尔斯观点的同时提出还应该考虑极为重要的效率因素,提出能力平等说。这就是西方关于公平正义均等化思想的一个经历感官超完美理念到具有具体社会意义的发展过程。

我很赞同罗尔斯的观点,以及阿玛蒂亚·森对罗尔斯观点完善后的思想。公平正义既是均等的也是差别的,由于初始条件的差异等原因造成非均等现象,之后想要再实现均等就得有差别的对待,此时的差别是为了最终的均等,差别是实现均等的手段。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内涵正是这些理论在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公共服务是每个公民实现财富、福利的重要基础条件,有着很大的社会效益,但是因为其特殊性没办法完全交由市场提供而需政府承担责任,如果它出现非均等,说明有的公民在实现福利的基础条件上就已经处于落后,又怎能使个公民间的福利均等呢。因此,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对公民福利实现及社会福利增加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公共服务均等化

国内已经有众多学者致力于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由于公共服务本身包含的内容较广、涵盖范围较宽,没办法直接对其进行衡量,学者们大多通过对公共服务的具体内容,例如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一般基础设施等的统计数据与财政收支或GDP等进行各种形式的变异洗漱分析、对比分析、回归分析等。众多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目前公共服务是处于严重非均等化,主要体现为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群体之间的不均等。全社会的福利是个体福利的加总,个人福利的最大化就是社会福利的最大化,但是我国目前公共服务的提供方式使得一部分人无论是在追求福利最大化的起点还是过程中都未受到公平正义的对待,已经处于落后,又怎么可能实现个人福利的最大化,也就必然导致整个社会福利实现的非均等化。

三、我国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

目前政府对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的解决办法主要是依靠转移支付制度实现,国内学者认为政府急需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公共财政政策,其中同样也很强调转移支付制度的完善是关键,也做了很多实证研究证明转移支付制度确实对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起着重要作用,要讨论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就必然讨论转移支付制度的实施情况,由于其自身制度缺陷导致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效果不明显,没有完全达到其实现公共资金的公平分配、解决区域性公共产品的外溢问题的目标。但是从我国转移支付的类型看,包括纵向的转移支付即上下级之间、横向转移支付即同级之间、纵向和横向的混合转移支付三种。此外,还包括对西部地区和特别贫困地区的倾斜,这都是罗尔斯差别原则的现实体现,也是非福利主义公平理论的实践。

我国转移支付制度上横向、纵向转移支付是公平理论中横向、纵向平等的延伸。转移支付的纵向转移是指上级对下级的转移支付,横向转移则是指在各地区之间实现的转移支付。正如福利主义中提到的,整个社会福利的提升需要两方面:一是整个社会国民收入总量越大,社会经济福利就越大;二是国民收入分配越是均等化,社会经济福利就越大。对于这一点我认为在公共服务均等化中是适用的,整体发展,经济水平提高,不论是落后地区还是富裕地区状况都会得到改善,而只要落后地区存在,说明其就还有很大的改变空间,在赶上发达地区的过程中所得到的福利增加就会同比例的发达地区改进所带来的福利增加,那么均等化的过程中总福利也是呈扩大趋势,越是接均总福利也就越大。

四、总结

可以肯定的是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对全国人民,尤其是落后地区人民十分有利的事情,它为每一个想追求自身福利最大的公民提供基础条件,才有可能实现福利的最大化。非福利主义中罗尔斯和阿玛蒂亚·森的观点虽然不是完全适用于这个领域,但是我认为他们主要的思想理论及原则是政策制定的正确理论指导。我国目前之所以提出公共服务要均等化也正是侧面肯定他们关于公平正义的理论,具体实施过程中例如转移支付制度也是对该理论的延伸和拓展。(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财税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楠楠.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0

[2]马国贤.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公共财政政策研究[J].财政研究.2007(10)

上一篇: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管理的建议 下一篇:加强我国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