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撷有方,下笔有神

时间:2022-06-28 09:07:21

写文章,第一需要的就是构成文章内容的材料。要有材料,就要扩大“采撷面”,广泛积累。作家毛志成也说:中学生写文章要眼大,“眼大是指阅读视野大,有较多的阅读量”。只有这样的“厚积”,才能“薄发”,才能显现出厚实的历史和文化积淀。为了培养学生的积累意识,使其写作时不至于出现 “手中无粮,心中发慌”的尴尬局面,现就教学中积累素材的一些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一、取材于课本

我们平日所用的课本无所不包无所不容,所有的科目合起来可称之为一部大百科全书。它涉及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与前卫性,要积累素材,课本里的内容绝对不容错过。我们不仅从语文课本中获取资料,还可以从政治、历史、地理、美术、音乐等等中得到素材,既方便又省事。

1、关注语文课本上的素材

语文课本上不能撇开的素材便是作者的生平、经历、精神、思想等,这些内容丰富深刻,令人深思,发人深省,给人以深刻的人生启示。

如高考优秀作文:《发扬长处,青史留名》中就运用了陶渊明、李太白、坡的例子。作者巧借古人故事,浇自己块垒。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不事说教而理自明。深厚的文化积淀,华美的辞章令人拍案叫绝。全文笔墨绚丽、字迹飘香,意蕴绵长,读后唇齿流香。

  当然可运用的还有很多,史铁生对生命的顿悟,鲁迅的深刻与伟大;勾践的忍辱负重,烛之武的巧言善辩;沈从文作品中的自然与健康,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项羽的率真无忌,刘邦的含而不露;屈原的以死明志,司马迁的以生践志;孟子的仁爱,庄子的逍遥;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李乐薇理想的空中楼阁;王维的清新,陶渊明的淡泊;杜甫的沉郁忧伤,李白的飘逸潇洒;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雄心壮志,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伟人气概。

2、关注政治、历史、地理、美术、音乐中的素材

考生在作文中就成功运用了这些课本中的素材:如伟大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的名言“没有站不起的人,只有跌不起的膝盖”。一代喜剧大师卓别林的坎坷经历;情歌王子”张信哲“爱如潮水”般的缠绵, “苏式情歌”经典苏永康“爱一个人好难”的悲凉;麦哲伦的第一次环球航行;1997年,举世闻名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等。这几个片段从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不同的领域论证了自己的观点,充分体现了作者视野的开阔和浓厚的文化积淀。

二、链接古代诗词,经典名句

我国古代诗歌是一座巨大的艺术宝库,许多诗词名句熠熠闪光。链接这些诗歌,就等于链接了美,将作文铺垫在美的基础上,流光溢彩,充满诗意,给人以美的感受。

这种妙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标题拟定诗意化

08年山东高考满分作文《三月陌上花自开》, “陌上花开缓缓归”是一个帝王的爱情故事,“三月风情陌上花”是诗人赵翼的诗句,作者化用这一诗句,使标题既生动形象,又具有文化底蕴;既富有诗意,又切合题意,耀人眼目。类似的还有《此情以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渠清如许》、《君子之交淡如水》、《减负中的“朝三暮四”》、《他年我若为青帝》、《斜风细雨不须归》、《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争渡,争渡,执著人生何处?》等等。

2.开头运用诗句,先声夺人

如:07年云南满分作文《幸福之花,开在感恩枝头》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花儿的感恩。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这是鸟儿的感恩。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是人类的感恩。

3、全文运用诗句,诗意浓浓

如08年湖南满分作文《远近焦距》

禅宗有句话“眼肉有尘三界窄,心中无事一床宽。”一个人眼界开阔与否决定了他的人生价值观、世界观、态度。而眼界开阔又由你看事物的距离决定。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学习也有三个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清醒总附丽于距离,美感也就出现。“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三、浏览经典,从里面找素材

经典大都出自名家之手,有深刻的内涵和高度的艺术性,值得借鉴。

如:08年高考满分作文《如果我能使一颗心免受哀伤》节选:

忽然想起雨果的《关于生活》:生活,就是理解;生活,就是面对现实微笑;生活,就是越过障碍注视未来;生活,就是自己心上有一架天平,在那上面衡量善与恶;生活,就是有正义感,有真理,有理智,心智纯正,表里如一,诚实不欺,忠贞不渝,并且对权利与义务同等重视,生活,就是知道自己的价值,知道自己应该做的与能够做的。

这是一篇令人心疼的说理散文,相信它会深深触动每位读者内心深处一块柔软美好的地方。作者旁征博引、辗转腾挪硬是将个板滞沉重的道德话题,写得极具抒情味道,具有强烈的催泪效果。

四、取材于试卷或复习资料

学生手头的试卷或复习资料都是老师精心挑选的,具有一定的时代性与前瞻性,完全可以作为素材积累下来,用以拓展视野、丰富思想、内化情感、增强语感。

1、对试卷或复习资料中的优美句子或文段进行摘抄

衔接题选摘

如:清人张潮在其《幽梦影》中曾说:“对渊博友如读异书,对风雅友如读名人诗文,对谨饬友如读圣贤经传,对滑稽友如阅传奇小说。”

仿写题选摘

如:我梦想:来到塞外的大漠,在夕阳的金黄中感受“长河落日圆”的壮丽。

我梦想:来到海边的沙滩,从波涛的澎湃中感受“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惊心动魄。

我梦想:来到白雪皑皑的高山,在朝阳的艳丽中,领略“红装素裹”的分外妖娆。

阅读文段选摘

《彩色的荒漠》、《绵绵土》、《创造宣言》、《长城》、《话说知音》、《你知的天有多蓝》、《报秋》等等 ,这些文章中的文段要么优美,要么深刻,要么感人,要么使人警醒,把其中的段落熟读成诵,你的内心就会少一份躁动,多一份宁静,多一份对生活的感悟,你的写作就会多一份灵感,多一份启发。

作文题选摘

近几年的作文多以材料作文为主,每一个作文题本身就是一个个生动形象含义丰富的故事,因此不失为积累素材的一条捷径。

五、取材于现实生活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说明关注时代关注现实一直是我们优秀的传统之一。因此给文章注入具有时代气息的人和事,可以使自己的文章丰富饱满真实感人。

如:08年上海的作文《他们》,就有考生把笔移向农民工这一群体;同样是上海卷《细微深处》,考生们把目光移向了艾滋病,残奥会;08年重庆的关注自然关注生态;辽宁的关注青少年价值观;四川卷的坚强,就有考生把笔指向雪灾、骚乱、奥运火炬传递的受阻、胶济路列车相撞、儿童手足口病、四川地震、奥运会、世博会、世园会等等。当然还有很多,什么“我爸是李刚”、经济危机等等,都可成为作文最鲜活的例子。

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只要我们做一个有心人,本着拾到篮里都是菜的思想,多阅读多积累多感悟,不断给自己注入源头活水,你的写作水平一定会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武秀玲 陕西省渭南市渭南高级中学714000)

上一篇:语文课堂如何渗透情感教育 下一篇:独字型题目如何快速审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