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转变土地利用方式

时间:2022-06-28 08:46:02

加快转变土地利用方式

我国首部专门就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进行规范和引导的部门规章――《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从9月1日起正式施行。

势在必行

尽管资源节约被确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和优先战略,但我国土地资源粗放利用的现状长期以来并没有得到根本转变。据统计,目前我国城镇低效用地占到40%以上,农村空闲住它用地达lO%~15%。处于低效利用状态的城镇工矿建设用地约5000平方公里,占全国城市建成区的11%。

为从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和更深层次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以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证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有必要制定专门规章,从用地的各个环节进一步加以规范,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亮点呈现

《规定》指出,坚持改革创新的原则,探索土地管理新机制,创新节约集约用地新模式。从长远来看,节地评价制度、节地模式和技术创新是推动节约集约用地不可或缺的环节。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关键,就是如何在土地资源利用和配置上降耗增效。《规定》从规模引导到监管考评等多方面形成了系统性配套措施,势必对国土空间资源利用和管理产生深远影响。

《规定》中明确指出,禁止以土地换项目、先征后返、补贴、奖励等形式变相减免土地出让价款。在政府出让土地的过程中,要求必须通过有偿方式来配置,同时要求按照实际的土地出让金数额付款,禁止抵扣或变相减免,此举主要是约束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的土地出让行为,增加土地的市场交易成本,从而达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目的。

《规定》首次明确了县级以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方面的法律责任,约束了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首次从标准控制、市场配置、盘活利用等方面,规定了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参与节约集约用地管理中的法定义务和责任方式,使其既不失职又不越权,既有所作为又不胡作为,能有效保障节约集约用地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全民参与

国土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和根本性作用,支撑各行各业,关系千家万户,影响千秋万代。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应在全社会形成共识。

今年的土地日将宣传主题定位在“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转变土地利用方式”,旨在感召人们充分认识土地国情国策,树立“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的思想理念,在全社会营造依法依规、节约集约管地、用地的氛围,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严守耕地红线,实现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双赢,实现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从而筑牢民生之本、发展之基。

上一篇:“拼车”也时尚 下一篇:文保单位腾退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