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反贪侦查中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的作用及完善建议

时间:2022-06-28 07:51:32

浅议反贪侦查中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的作用及完善建议

摘要:近年来,随着加强检察机关自侦部门规范执法的监督,提升对犯罪嫌疑人权的保障,以及检察制度自身的不断完善,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工作作为一项新的举措日渐发挥出重要的作用。但是检察机关在执行这一制度过程中存在种种滞后,限制了同步录音录像进一步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文拟从反贪侦查的现状出发,谈几点对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的看法,以期对侦查实践有所帮助。

关键词:检察机关 侦查讯问 同步录音录像

一、反贪侦查中同步录音录像制度的有关规定

早在1999年,浙江省检察机关就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尝试于侦查讯问中实施同步录音录像制度。其后四川省也开始选择试点运用。2004年,北京市朝阳区检察院自行研发出一套以全程录音录像系统为核心的侦查指挥系统。2005年11月1日,最高检通过了《人民检察院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实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的规定(试行)》和《人民检察院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实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技术规范》,要求各级检察机关必须在反贪侦查讯问中实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从制度上保障各级检察机关规范执法。2006年又颁布了《人民检察院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实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系统建设规范(试行)》与《人民检察院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实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技术工作流程(试行)》,对同步录音录像制度作出了相应规定,此举被誉为打开了我国刑事取证现代化之门。2010年7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又联合了《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简称“两个证据规定”),明确要求公诉人应当向法庭提供原始的讯问过程录音录像,作为法庭对被告人审判前供述取得合法性有疑问时的证明。并首次明确了视听资料作为证据使用时,审查内容及排除规则等制度。“两个证据规定”的出台使得检察机关固定口供等言词证据的难度更大,侦查过程中出现翻供、串供、变证等现象也可能更为频繁,讯问中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对于固定和保全证据的功用与日突显。

二、反贪侦查中同步录音录像的实践作用

反贪侦查中的同步录音录像具有有别于其他种类证据的优点:一是完整性,它能将讯问的整个过程全面、真实、客观地记录下来,弥补了记录人员由于记录水平限制而导致的记录不全或词不达意的弊病;二是形象直观性,它能直观地展示讯问时的形象特征、声音、被讯问人的精神状态、身体面貌等;三是再现性,讯问结束后仍然可以通过特定设备重复播放整个讯问过程。由于这些优点,在反贪侦查中实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具有重要的实践作用:

第一有利于规范讯问手段,遏制刑讯逼供,促进文明执法观念的实现。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全程录音录像在记录犯罪嫌疑人口供的同时,承办人在讯问时的一言一行也被记录下来,司法权力受到约束的同时,犯罪嫌疑人的权利将会得到更为切实的维护。

第二有利于固定讯问内容,防止犯罪嫌疑人翻供。录音录像资料是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与设备记录讯问过程的原始材料,不受侦查人员的主观意志制约,也不受讯问人和被讯问人的思想、感情的影响。一般来说,只要信息储存的过程合法规范,就会得出准确可靠的结论,犯罪嫌疑人在内心深处也是承认其真实性的,增强了犯罪嫌疑人口供的稳定性。

第三有利于保护侦查人员免受犯罪嫌疑人错误攻诘。讯问同步录音录像给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保护提供了保障,反过来也给侦查人员提供了免受犯罪嫌疑人恶意投诉和指控的保护。在司法实践中,我们发现了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犯罪嫌疑人,尤其是一些重大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在归案之初尚能如实交待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实,但经过一段时间思考、权衡或被关入看守所受到他人教唆后,为逃避或减轻罪责而翻供。理由无非是侦查人员刑讯逼供或者变相刑讯逼供、笔录未让核对等。如果对讯问采取了录音录像,那么侦查人员就可以再现讯问当时的情景,以证明讯问手段的合法性,从而驳回犯罪嫌疑人的错误声称。

三、讯问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办案人员对"两录"思想认识不到位。办案人员对于"两录"的作用认识至少存在三个误区:一是同步录音录像是上保险而已。认为只要犯罪嫌疑人一带进办案区,只要进行了全程"两录"就高枕无忧了。二是同步录音录像是无用的。认为"两录"只是作为一种证据的固定方式,对职务犯罪事实认定起不了多大作用,重点还是笔录。三是同步录音录像是累赘。过于频繁地"两录"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花大价钱弄的办案工作区只是噱头而已。于是,一些办案人员对同步录音录像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操作不规范,自然导致"两录"质量不理想、效果不明显。

(二)讯问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在一些地方实施的过程中随意化、不规范现象依然较为突出。一是突破犯罪嫌疑人心理防线获取到口供后才录像;二是只固定有罪证据,对无罪供述则不进行录音录像;三是单次讯问只对部分讯问过程进行录音录像以代替该次讯问全过程;四是上级检查也是了解有无录音录像资料,没有详细查看录音录像资料的内容,更没有追究不按《规定》执行的责任人。

(三)办案行为尚未适应同步录音录像工作需要。一是举止不端庄。在录制的音像资料中有时会出现少数讯问、记录和安全保障人员着装随意,频繁进出、吸烟闲谈的情况发生。二是语言不规范。干警的部分用语不够规范文明,如有对嫌疑人随意训斥、用粗话进行人身攻击和精神侮辱等。三是发问有问题。发问上有时候过于直接、细节点得太多,有时对嫌疑人发问有假设性的启发和暗示性的引导。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讯问的严肃性和同步录音录像的效果,同时也极有可能在庭审示证中引起辩护人对讯问过程合法性的质疑。

(四)从笔录制作看,存在与录音录像不同步的情形。如对犯罪嫌疑人口供的反复和辩解记录的较少,对于一些关键性事实没有“原汁原味”地客观记录,部分审讯录像的内容和笔录差异较大。另外现在的同步录像一般是在对象已经招供、第一份讯问笔录制作已经完成后进行的。同步录像变成了电脑键盘上的简单操作和讯问嫌疑人的重复问答,电脑上的“复制”、“粘贴”功能为同步录像提供了快捷和省力。于是,同步录像就敷衍了事,出现上述问题,实为必然。这为今后可能出现的司法纷争留下了隐患,为制服嫌疑人的无理辩解带来了遗憾。

四、完善反贪侦查中同步录音录像的几点建议

第一,加强思想上对同步录音录像工作发的高度重视,全面充分地认识录音录像资料的重要作用。一是侦查部门的办案人员要正确认识全程同步录音录像与加大办案力度之间的辩证关系,把推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作为提高侦查工作水平、实现科技强侦的一次新机遇。二是对于当前在录音录像设备或技术上存在的不足要尽快整改,进一步加大硬件设施的资金投入和技术保障力度,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三是强化办案审讯人员对同步录音录像工作规范性和重要性认识,把做好同步录音录像和提高检察机关公信力、维护公平正义法治理念结合起来

第二,完善同步录音录像操作规范,提高办案人员执法规范化水平。一是进一步完善制定有关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的具体操作细则,以便使侦查人员在工作中“有章可循”。例如,严格规定进行录音、录像的人员的条件、资格、人数;录音录像开始的时间、结束时间;告知犯罪嫌疑人等有关事项。二是进一步提高办案人员执法规范化水平。讯问犯罪嫌疑人过程中,检察人员应衣着规范,做到仪表整洁,举止端庄、语言文明,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素养。三是加强对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制度的严格操作。对违反“两录”制度和纪律的情况从严处理,并明确相应违反规定的处罚措施,督促办案人员认真履行各项程序,依法进行讯问工作。四是以实战岗位练兵的方式加大对办案人员规范性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侦查人员和技术人员的适应能力,提高他们规范讯问的能力和实际操作水平。

第三,着力提高侦查人员的审讯水平。司法技术的进步,相应也会促进执法理念和执法能力的进步。只有不断的磨砺审讯技能,强化执法规范性,提高诉讼证据意识,才能使审讯质量不断提高,从而也提高同步录音录像资料的质量。一是要严格执行讯问中各种禁止性规定。禁止采用暴力或者变相使用暴力取证,禁止采用威胁、欺骗的方式取证,禁止诱惑犯意。二是要改进讯问的方式方法。适应“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理念的要求,必须将常规的“硬审讯”方式(造势、粗犷、施压)向“软审讯”方式(说理、感化、逻辑推理)转化。三是侦查人员要注意学习专门的心理学知识,熟练掌握针对不同的对象进行与之相适应心理交锋的能力,并且要将此作为讯问的一种基本常态。尤其要学会在讯问中善于运用心理暗示技巧,让对象自己理解意会,而不简单靠直白的讯问语言来压服犯罪嫌疑人。

第四,提高笔录制作质量。一是讯问笔录的制作过程和录制的时间必须同步。严禁出现讯问笔录的内容和同步录像的内容出现实质性的误差。二是在追求笔录重点突出的同时,不能忽略笔录真实性的反映,特别是对关键情节的交代,要使记录务必体现原汁原味。三是必须认真对待每一次审讯,对于犯罪经过细节的描述,不能简单地从既往笔录中直接复制粘贴,也不能为求得统一而从他人的笔录中直接复制粘贴,必须要培养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倾听审讯对象的供述和辩解,使笔录能够紧紧围绕审讯内容制作,既不要少于、也不要多于审讯的范畴。四是参与审讯的人员应互相提醒,笔录做好后要先行检查,确认无误后才能交由审讯对象签字认可。

上一篇:关于初中语文研究性阅读的思考 下一篇:对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