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校帮 项目扶 制度撑

时间:2022-06-28 02:08:37

强校帮 项目扶 制度撑

临洮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定西市西部,全县总面积2851平方公里,辖12个镇、6个乡,人口53.9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9万人,是典型的农业人口大县,也是定西市教育强县之一。自“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全县教育事业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尤其是面对农村生源减少的小规模学校,临洮县更是采取得力措施,从而取得了显著成效。

据临洮县教体局人事股长张星明介绍,截至目前,临洮县有完全小学195所,其中100人以下完全小学135所,20~60人的60所;教学点172个,其中40~50人的2个,20―30人的10个,10~20人的17个,6~9人的36个,5人以下的78个,0人的29个。全县在校小学生人数3.02万人,其中教学点在校生人数1040人,仅占小学在校学生总数的3.3%; 172个教学点现有教师268人,占在职小学教师总数的10%……” 对于学生的自然、大幅减少,临洮县八里铺王家大庄小学校长李永平深有感触,他说10年前自己刚到王家大庄小学时,学生真的很多,校园里很是热闹,现在校园建设得这么好,却没有多少孩子,看到校舍闲置,他的心里非常难受。

生源锐减给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谈到小规模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临洮县教体局分管小学教育的副局长董世禄告诉记者,这些小规模学校不但在校学生人数少,教学难度大,质量提升慢,而且也给全县推广实施的高效课堂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随着城镇学校布局调整的初步完成,临洮县的小学教育的着力点现在放在了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主抓上,县上目前已逐步形成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思路。局里通过多次调研,积极采取强校帮、项目扶、制度撑等一系列针对性措施予以改进和帮扶。”董世禄说。

教育帮扶让小规模学校有了提升自己的空间

为了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临洮县教体局制定实施了城区校帮扶农村校,中心校帮扶教学点的制度,并实行捆绑考核。城区9所小学与26所农村较大规模小学结成对子,发挥城区小学先进的教育理念、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优势,从教研、资源、信息、学生成长、教师发展诸多方面对农村学校进行帮扶。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键在于班子和师资,一所好学校不仅要有好的设施,还需要有团结奋进的领导班子和爱岗敬业的教师团队。”在谈到如何搞好教育工作时,临洮县教体局局长张国旗如是说。

农村教学点和小规模学校师资力量单薄,不具备教研能力。为了提升当地教师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各学区较大规模完全小学通过多种方式辐射带动小规模学校、教学点,并实行捆绑式考核。每学期,中心小学派骨干教师到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进行示范教学,举行片区教学教研活动,联合举办学生活动等,而小规模学校则积极探索复式教学“垂直互动”教学模式,这达到了资源共享、理念更新、教学改进、共同提高的目的,有力地促进了区域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项目实施让小规模学校有了发展自己的空间

对于贫困山区学校来说,项目的实施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2009年,临洮县争取到了甘肃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实施的“复式教学”教师培训项目,在部分农村学校大规模地开展了全员参与的“参与研究型教学模式的设计与操作”教师培训和教学研讨。2012年,北京21世纪教育研究院和甘肃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的专家到临洮县调研农村小学教育,抓住这一契机,县上又争取到了为期三年的“提升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学质量”教师培训公益项目。

该项目在2013年11月启动,得到了北京21世纪教育研究院和甘肃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专家的支持,全县90名骨干教师参加了复式教学“垂直互动”教学模式培训。12月,18个学区对近300名教学点教师和600余名小规模学校教师进行了培训。2014年,“垂直互动”教学模式得以在县内教学点和小规模学校尝试运用。

教育项目的有效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改进了教学理念,改善了教学状况,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校办学水平。

“县教体局打算在2014年10月期间,通过学区初赛、分片复赛和全县竞赛等形式,把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竞赛、小规模学校教师的培训和项目实施的评估有机结合起来,把复式教学的实施向纵深推进。”临洮县小学教育研究室主任毛朝辉告诉记者。

寄宿制学校的创办让小规模学校的生源自然流转

临洮县大多数乡镇处于山区,地理位置偏僻,幅员辽阔,许多地方山大坡陡,沟壑纵横,交通十分不便,广大农户住所分散,造成学龄儿童上学路途遥远,具有较大的安全隐患。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县上在有条件的乡镇办起了寄宿制小学。寄宿制学校的创办,既方便了学生上学,有效控制了农村学生的辍学率,也为农民务农、务工提供了便利。

据了解,目前,临洮县有20所小学寄宿制学校,寄宿生人数在不断增加。峡口学区杜天虎老师说,峡口是临洮县较早实行寄宿制的学区之一,寄宿制学校的创办,受到了广大家长的欢迎。当地很多农村孩子愿意在寄宿制学校学习,这样既便于管理,又利于学习,小规模学校学生出现了自然流转现象。

政策支撑让小规模学校的教学有了制度保障

为了确保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临洮县采取了硬件和软件两手抓的策略。

在硬件建设方面,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通过实施现代远程教育项目、“班班通”工程等,加快了信息技术手段应用步伐,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目前,全县311所小学(教学点)装备了现代远程教育设备,拥有卫星收视设备437套,实现了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

在软件建设方面,建立了向农村学校倾斜的制度。实施优质学校教师到农村边远学校轮岗支教制度;教师评定中高级职称,必须要有在农村学校任教经历;新分配到农村学校任教的教师三年内不得调动;组织优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送教下乡;组织城区和乡镇中心小学每校结对帮扶一所山区小学,对教育教学质量实行捆绑考核。此外,县上决定,县委县政府每年在表彰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时,向农村学校倾斜,教体局在评选教学质量进步奖时,也面向农村小规模学校。

采访即将结束,记者获悉临洮县教体局正在开会研究如何进一步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相信通过不断努力探索和认真扎实工作,临洮县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一定会有一个崭新的提升。

上一篇:企业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统筹结合 下一篇:浅谈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