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膝盖嵌入泥土

时间:2022-10-22 04:56:07

“生在云阳县,长在长江边,要想水土好,植树要赶早。”

2014年9月25日下午,云阳县青龙街道亮水平社区二期安置房2栋5号102室内,56岁的王国云哼起自己编的“顺口溜”。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到现在,30多年来他累计种树3万多棵,让一个个荒坡披上了绿装,云阳人称他为 “树痴”。

2013年,王国云荣获第六届“母亲河”奖,2014年8月他又名列“最美巴渝・感动重庆月度人物”。

与常人不同的是,他的一双小脚呈180度弯曲,脚心朝上、脚背朝下,常年裹在脚上的是一双棕色的草鞋。

这样的脚其实每走上一步,都会伴随疼痛。

“30多年来,你是怎么坚持种树的?”有人忍不住问。

“我有自己的秘密。”王国云嘴角一翘,微微一笑。

“我不是一个无用的人”

故事还得从这双脚说起。

1958年11月,当王国云呱呱坠地时,命运对他是这样的不公:兄弟姊妹7人,只有自己是先天性脚部残疾。

长到十几岁,王国云的脚一直维持在15厘米左右,每次走路,抬脚、调整、尽量放平、再放下,全身重量下压,都是一次剧烈的疼痛。

“从小到大,别人一步走完的路,我要分好几步走。”王国云回忆说,“但我告诉自己,我不是一个无用的人。”

很快,机会来了。

云阳地处三峡库区的核心地带,长期以来水土流失极为严重――从上世纪80年代到2012年,全县水土流失面积高达2681平方公里,占全县国土面积的73.5%,每年冲进水库的泥沙达397万吨。

上世纪80年代初,国家号召:植树造林,绿化祖国。

“植树确实能保持水土,这是个好办法。”王国云迅速加入植树大军中。

“国云,你身体不是很方便,再说这种事情又没有什么好处,这么勤快干啥?”村民刘代荣不解。

“第一,国家支持,给提供树苗;第二,树长大了,我能多收些干柴,烧火做饭都可以用呀。”王国云一边笑着,一边给人轻松“解释”。

只是连他自己也没想到,这一种就是30多年。

“不知不觉地,30多年就这样过来了。”王国云说。

“我想得到更多人的尊重”

“王大哥,又要去种树呀。”这是王国云常常听到的问候。

“是呀,咱是庄稼人,闲不住。”他总是笑着说。

30多年来,他一个人在石云村默默地绿化着每一座山、每一条路。

而每一棵树的种植难度,只有他的膝盖最清楚!

刚开始时,倔强的王国云并不服输――他要站立着种树。

一棵、两棵……不一会儿,他汗流浃背,而且两腿酸疼,双脚麻木……

“其实以他的身躯,站立干活最多维持半个多小时。”云阳县人民医院医生郭颂说。

“但我不能因此就落后于别人,我希望别人认可我、承认我。”王国云说。

后来他干脆直接跪在地上种树,只有这样,才能减轻全身重量下压带来的巨大疼痛。

挖土、立苗、填土、浇水,每用一次力,他的膝盖都要嵌入泥土几厘米。

长此以往,王国云从膝盖骨到脚骨都是平的,是大地磨平了他的小腿正面。

“膝盖和小腿都磨平了,就不疼了,这就是我的秘密。”王国云说。

杨槐树、李子树、柿子树、黄桷树……几十年下来,王国云认识了很多“朋友”。

“大哥,种了这么多树,现在也没给咱挣多少钱,你图啥呢?”远在广州打工的妹妹王国琼回到家,忍不住“抱怨”。

“只要大家认可我,更多的人尊重我,我就感到高兴。”王国云说。

“有这些树,我不孤独”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可。

“是不是想出名啊?”

“白费力气。”

“现在谁还这么傻呀,做这些事情。”

种树的前几个年头,王国云经常听到这种议论。

但议论不要紧,“开始的时候,最难受的是孤独。”王国云说。

“当时大家确实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这么拼命地种树。”石云村村主任旷甫春说。

多少次,王国云都是一个人默默地从村办公室领回树苗,然后默默地去栽种。

“一般春秋季节最忙,忙的时候我会带上几个馒头、一壶水,一天干上十几个小时。”王国云说。

2010年,重庆拉开了“绿化长江 重庆行动”保护母亲河植树造林的序幕,双江街道组织了500余人参加。

作为“跪着”种树的“异人”,王国云引起了大家的强烈关注,多家媒体争相来报道。

王国云一下成了十里八乡的名人。

“那段时间,热闹惨了,来找我的人很多。”王国云说。

但热潮很快过去,关注的人少了,王国云感受了另一种孤独。

“后来,我还是继续上山种我的树。这些漫山遍野的树是我真正的朋友。”王国云说。

这是一种习惯,这是一种信念,一种坚守的力量。

“现在,我无比地佩服他,也只有他耐得住时间,忍受得了寂寞。”村民杨应说。

从不解到如今的争相赞叹,与杨应一样,很多人的看法在逐渐变化。

“每一棵树都有灵性”

变化的还不止这些。

2011年,农历正月初一这天,大雪下个不停,王国云收到一个特殊的信封。

打开一看,里面是一笔钱,数额虽然不大,但赠款人的姓名却令王国云心里一惊:李洪义――时任云阳县委书记。

“这是我没有想到的。”王国云心里泛起一股暖流。

2013年12月14日,团县委副书记黄昱达急匆匆来到王国云的住处。

“老王,赶紧收拾东西,去北京。”黄昱达催促到。

“北京?去北京干什么呦?”王国云一脸狐疑。

“莫问这么多,到了就知道了。”

2013年12月16日,全国第六届“母亲河奖”表彰会在北京机关隆重举行,共表彰了10名先进个人,其中王国云是重庆唯一的个人代表。

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秦宜智亲手将奖状递到王国云手上。“希望云阳县发挥好王国云这一先进典型的带头作用,保护母亲河。”秦宜智对黄昱达殷切交代。

作为奖励,王国云还得到了2万元奖金。

“这钱,我准备先还给这些年默默帮助过我的人。”王国云说。

2014年8月,由于其感人事迹,王国云名列“最美巴渝・感动重庆月度人物”。

“痴心不改,一心奉献,他现在是我们云阳人的精神榜样!”云阳县双江街道工作人员曾燕说。

“老王,你和你的树又要出名了呦。”有人打趣说。

“我应该感谢这些树,在我心里,这些树每一棵都有灵性。”王国云笑了起来,“这些树偶尔也会说话,只有我能听得懂。这个也是秘密。”

上一篇:“衣锦还乡”只为“服务暖乡” 下一篇:企业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统筹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