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闹花灯

时间:2022-06-28 01:41:19

上元闹花灯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春灯节,是中国民俗传统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清代学者赵翼(1727-1814)在他的笔记《陔余丛考》中考证,上元、中元与下元三节,即农历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分别是道教天、地、水三官的生日。道家认为,天气主生,木为生候,候天气,面对春天;地气主成,土为金候,候地气,面对秋天;水气主化,水为化候,候水气,面对冬天。此三官,分别面对三季,作用于三界: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紫微大帝称天官,清虚大帝称地官,洞阴大帝称水官。赵翼认为,三官之称出自东汉道教第一代天师张陵(即张道陵,?-156)或第二代天师,张陵的儿子张衡(?-179)。三元之称则是北魏寇谦之(365-448)在三官说基础上的发展。

与春节一样,元宵节源远流长,在中国已有近二千二百年的历史了。元宵节早在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元宵放灯在隋唐之际发展到一个极致,一方面是帝王们信仰佛教这样一个文化背景,另一方面,是社会经济文化得到和平发展,统治者要通过歌舞升平,来显示富强繁荣,并以示亲民、与民同乐。据史书载,当时唐都长安已有百万人口,唐代灯市盛况空前,社会富庶。在皇帝的亲自策划元宵节活动,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连京城外的乡野百姓也前来观赏。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更为壮观,燃灯5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璀璨绚丽,蔚为壮观。

宋代市民文化更为发达,经济自由度也超过唐代,我们通过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可以看出宋代城市生活繁华景象。宋代的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胜过唐代,而且活动更为民间化,民族特色更强。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有关专家研究发现,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从某种意义上说,元宵节,是在历史长河中长成的节庆,元宵节内容里,被加进了丰富的历史的多元文化元素。它不仅与自然节律相关,还与政治、宗教、人伦之情、民间习俗等相关联,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以致全球化的今天仍受到世人的关注。

上一篇:春节,传统与文化精神的思考 下一篇:元宵吟灯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