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培育路径研究

时间:2022-06-28 01:29:25

【前言】“95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培育路径研究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1.职业评价标准务实化 职业评价标准是人们用来衡量职业及职业活动价值和意义的尺度,直接影响大学生对职业目标的定位和对职业的选择[2]。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力发展,职业岗位对人才要求逐步提高,使“95后”大学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不免逐...

“95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培育路径研究

(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 合肥 230012)

摘 要: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直接影响他们的择业就业及整个职业生涯的发展。针对当今“95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上存在的问题及其中一些积极合理的因素,社会、高校和家庭应当从多方面探索,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提高其择业就业的能力,促进其职业生涯健康发展。

关键词: “95后”大学生 职业价值观 培育路径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是大学生在学习和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关于职业评价、职业价值取向和职业选择的总体认识,反映了其对待职业的基本信念和态度[1]。它对大学生择业就业及未来的职业生涯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95后”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有着新的特点,如何更好地培育他们的职业价值观,是政府和高校的重要任务。

一、“95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存在的问题

1.职业评价标准务实化

职业评价标准是人们用来衡量职业及职业活动价值和意义的尺度,直接影响大学生对职业目标的定位和对职业的选择[2]。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力发展,职业岗位对人才要求逐步提高,使“95后”大学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不免逐渐形成愈加现实的职业评价标准,往往从以集体利益至上,逐渐转变为以自我需求为主、以职业的稳定和高薪资为首选。在这种情况下,经济收入较好且相对稳定的诸如金融行业和企业管理行业异军突起,而在校大学生对教师、医生等职业的选择倾向较几年前不容乐观。这一点从“95后”大学生填报高考志愿时就可见一斑。也就是说,“95后”大学生的职业评价标准具有较强的务实化色彩,往往将个人发展和经济利益作为主导评价标准。

2.职业目标不够长远

科学的职业目标应该是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相结合,近期目标为长远目标服务[3]。“95后”大学生还在校园,目光不免局限,一些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不甚了解,加之心理上不成熟,使得他们在制定职业目标的时候缺乏全局思考和长远规划,只注重短期利益和现实需要。此外,一些大学生在当初选择专业时欠考虑,没有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入校后缺乏学习动力,在择业时本着“干一行爱一行”的态度,一旦工作中出现挫折,便会放弃并重新选择,职业目标变动太大,这些都是职业目标短视问题的表现。

3.职业期望理想化

职业期望又称职业意向,是劳动者希望自己从事某项职业的态度倾向,它直接影响人们的职业生涯。“95后”大学生往往对职场了解甚少,职业期望不免脱离实际。首先,他们理想中的职业是高薪的。随着经济发展、改革深入和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一些大学生理所应当地认为个人薪资也应水涨船高。其次,他们看中职业的对口和定。因为对口且稳定的工作不仅很容易胜任,而且风险较低,没有后顾之忧,这往往与一些“95后”大学生追求安逸、不愿吃苦的心理是分不开的。最后,他们希望在工作中顺风顺水、稳步升迁。与追求职业的对口和稳定一样,在校大学生往往没有考虑到今后工作的困难和挫折,他们将整个职业生涯的过程想得太过理想化。这样的心态不利于“95后”大学生今后在岗位上的发展。

二、“95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方面的合理因素

“95后”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虽存在一定不足,但是不可否认其中也有合理的、积极的方面,只要对其进行正确引导,改变不合理因素,就势必可以促进“95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培育。

1.价值取向多元化

大学生职业价值取向表现为大学生对待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态度。随着社会职业的精细化,大学生的职业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在追求高薪、稳定为主流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看中职业的创造性、发展前景或个性的发挥。大学生们不再过于追求某一职业,如“公务员热”开始降温,除了从政、经商、做学问等外,更多的大学生选择做自由职业人或自主创业。在校大学生不仅会学习本专业知识,还会学习更多的东西,追求能力的多元化。合理利用价值取向的多元化,能促进大学生更好地择业就业。

2.选择手段多样化

伴随着大众传媒和网络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大学生择业手段日益多样。与以往的组织分配、专业对口等要求不同,当今大学生择业范围更广,自主择业机会更多。同时,国家相关政策方针出台,使得大学生的选择权越来越大,并得到良好的保障。当今大学生可以利用电脑、手机等高科技手段把握最新信息,从而进行多样的选择。“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更是大力推进了大学生职业选择手段的多样化。

3.择业自主性增强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深入发展,当今大学生更愿将“小我”从“大我”中分离出来,关注自我、寻求自身价值的实现,已逐渐内化为大学生自我意识的一部分。在择业时,他们会更多地考虑未来发展、兴趣爱好等个人因素。同时,由于“95后”大学生本就崇尚自由与个性,他们渴望摆脱社会和家庭的约束,致力于展现魅力、实现自我,因此,他们更多地遵循自己的想法做出职业选择,受老师和家长的影响越来越小,自主性增强。另一方面,很多大学生从入校起就为职业生涯作了初步规划,主动将求职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纳入学习计划,以求在今后工作中更好地发展。

三、“95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培育路径

1.社会环境对“95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有重要意义

作为一种社会亚文化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必然要受到社会主流价值导向的影响和折射,因此,树立一个健康积极的主流社会价值导向对大学生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首先,政府作为社会系统的组织和管理者,应积极运用各种手段,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和大学生感兴趣的科技媒介,大力倡导全民共识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95后”大学生将个人理想与社会需要相结合,防止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被功利化所淹没。同时,要建立公正的就业市场,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为大学生建立公平竞争的职业价值观创造条件。并且,完善大学生择业就业的相关政策,积极鼓励“95后”大学生走向社会需要的工作岗位,实现自身利益和社会利益的有机结合。

2.发挥家庭教育对“95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作用

家庭是大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每个家庭的经济状况、社会地位、父母的教育方式及价值取向等都深深影响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形成。“95后”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家庭教育对个人的影响越来越大。家长要积极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子女到有需要的地方实现个人价值。同时,当代大学生一直处于巨大的就业压力下,因此父母要密切关注子女的就业心理健康,帮助让他们自我调节、自我愉悦、自我认可,以更好地进行职业规划和职业选择。

3.高校要多方面重视对“95后”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

高校是大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桥梁,在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培育中承担重要角色。首先,高校应加强专业教育,优化学生知识结构。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复合型人才,同时,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树立科学的职业目标。其次,充分发挥就业指导课的作用。就业指导课程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专业和行业,引导大学生积极地认识自我,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因此,充分利用就业指导课加强对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提高就业指导课的质量,迫在眉睫。再次,高校应大力开展实践活动,丰富校园文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当今社会,各行各业不仅对大学生提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还更看重人才的各方面能力。校@实践活动的开展,校园文化的积极构建,都能够给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提供广阔的平台。同时,校园文化具有鲜明的导向作用,积极和谐的校园文化可以潜移默化地促进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形成。最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职业价值观教育中。高校应当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统领大学生就业理念,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培养创新型人才,以社会主义荣辱观防范就业道德风险[5]。高校教师和辅导员要引导学生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职业荣辱观,正确认识自我,科学分析就业形势,认清自己的责任与使命,树立积极的职业价值观。

参考文献:

[1]薛利峰.试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体系的基本结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168(12):111-113.

[2]李欢欢.我国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现状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2015,31(6):262-263.

[3]张继廷.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路径[J].思想教育研究,2010,184(9):47-49.

[4]魏金明,陈沙麦.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现状分析及引导措施[J].福建农大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3):93-96.

[5]陈薇,赵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就业指导的路径探索[J].滁州学院学报,2013,15(4):75-77.

基金项目:安徽中医药大学人文社科一般项目(2017rwyb 014)。

上一篇:用“生活”的活水浸润语文教学 下一篇:高校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的协同创新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