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谈北京古建之美

时间:2022-06-28 11:25:07

马未都谈北京古建之美

太庙曾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奠祖先的地方,在这宏伟的建筑中有哪些中国之最?北京昔日的城墙又是如何壮观?北京的47个门对政治和经济产生过怎样的影响?BTV青年频道《书香北京》特别节目――太庙国学讲坛,邀著名文化学者马未都讲解北京古建之美。

太庙的体积比太和殿还要大

既然是太庙国学讲坛,那北京的古建之美就从太庙讲起,马未都指出,太庙的建筑中有很多中国之最,“我们可能会认为中国最大的宫廷建筑一定是故宫的太和殿。我可以跟大家说一个简单的数据,太庙面阔11间,跟故宫最大的建筑太和殿面阔是一样的,但是进深,太庙是6间,太和殿是5间。比占地面积,太和殿占地2377平方米,太庙是2240平方米,比太和殿略小。但是太庙比太和殿要高5米5,太和殿的高度大约是27米,太庙的高度约32米5,这5米5使太庙的体量感就增加很多。比体积,太庙要比太和殿大8600立方米,非常大,所以你进去以后会觉得自己非常渺小。你越渺小,越会对祖先和神灵敬畏。中国人有祭奠祖先的习俗,最后形成一种文化传统。我们在夏代的时候就祭祖,当时也盖房子,叫世室。到了商代改名叫重屋,到了周代就叫明堂,秦汉以后就叫太庙。‘太’这个字非常重要,跟皇家直接沾着的都叫太,比如说太师、太傅、太保、太上皇,凡是跟‘太’相接的词汇都是一个至高无上的词汇。今天的太庙,中国体量第一的古代宫廷建筑,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奠先祖的地方。有四个字可以高度概括这件事,叫敬天法祖,这是太庙或者说是过去统治者的核心价值。”

巨大的楠木大柱,三年才能运到北京

太庙里面的楠木大柱,是中国现存最高最粗的楠木大柱。马未都说:“我目视,直径能超过一米。几百年以来,那种形成的幽暗的包浆美不胜收。北京是不产楠木的,这个楠木怎么能够从遥远的云贵川运到这儿呢,非常的困难,超出我们的想象。我们今天主要的运输手段是铁路,其次是公路,还有飞机,那时候这些东西全都没有,就是靠水。把几十米高、直径超过一米的大树从云贵川的深山老林中伐下来一直运到北京,要运至少三年,这三年,运工河工要跟这些木头相依为命。运木头非常非常的危险,这么大的木头一定是丰水期、雨季才能运,一到旱季一搁浅,就等着,跟木头一块生存,等水涨起来了再运,一点一点地运过来。明代的文献记载,在四川伐一棵这样的楠木只需2两银子,运到北京合600两银子,当时的运费是300倍,很多人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但中国人就是有这样的毅力,把这些东西运到这儿,为的就是敬无法祖,把最好的楠木毫无瑕疵地运到这里,支撑皇家的太庙。”

庑殿顶:中国建筑的最高等级

太庙从建筑等级上讲是最高等级,马未都讲解遭:“两层房檐,专业术语叫重檐,屋顶叫庑殿顶。庑殿顶是中国建筑的最高等级,一共有五条脊,中间有一条房脊,然后四条斜脊下来。所有顶上的这个面都是呈弧形的,带着一种说不出来的优美,我们今天即便搭这种人字顶也都是直的,直接就下来了,不肯给你这道弧线。这一道弧线反映了我们民族内心的那种微妙的变化,下雨的时候可以看到屋顶滴水的状态,雨水都会有一个缓冲再下来。天安门是歇山顶,重檐歇山,上面有一块直的山墙,下来以后再撇出去,等级就降一格。中国所有的事情都是有等级的,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重檐,翻檐……古人设置了无数的等级,你要明白,一看就知道哪儿皇上能进,哪儿皇上连进都不进,或者你该进哪个屋,不该进哪个屋。”

北京宫城四门皇城四门

马未都说:过去北京是一个非常严谨设置等级的城市,“第一层叫宫城,百姓根本进不来,宫城外头还有一层能为这个宫城服务,所以这一层叫皇城,皇城外头再有一层,老百姓就可以生活了,这一层叫内城,再往南就是外城,外城也叫外郭,周代就定成的礼制,叫内城外郭,李白的诗:青山横北郭,自水绕东城,先说郭后说城,外城和内城是不一样的。我们的宫城就是紫禁城,紫代表高尚,禁表示皇家禁地。它有四个门,我们今天还能看到午门,正门,南边;北边神武门,原来叫玄武门,康熙年间避康熙皇帝的讳改成了神武门;东边东华门,西边西华门。皇城也有四个门:天安门,地安门,西安门,东安门,可惜就剩了个天安门。西安门、东安门早早地就给拆了,地安门原来叫北安门,后来叫地安门,现在是个地名,没门了,生我那年的前一个月给拆了。再往外,就是我们的内城,内城的漂亮和完美,有机会一定要到先农坛北京建筑博物馆看那个沙盘,去看看当时的北京,那是全中国最好看的沙盘。”

北京内城九门外城七门

北京又叫四九城,四九城就是四个城墙九个城门,“南面三个,东西各两个,北边两个,南面是正阳门,左边崇文门,右边宣武门;东面朝阳门,朝着太阳,万事俱备;西边阜城门,物阜民丰;然后东直门、西直门;转过来德胜门、安定门。九个城门,我现在只能从两个地方看到了,一个是当时的照片,还有模型。第二就是拼命从记忆里回忆它。拆得最晚的是西直门那个城门,1967年、1968年修地铁,最后给拆了,那是中国非常非常罕见的方瓮城。过去我们的城门设计得非常好,两道城门,进来有个瓮城,关上门,你想干吗都干不或。如果有机会去平遥还能看到那种小的瓮城,你站到底下就会感觉在这儿说话要小心,由于上面有弓箭手,你跟他犯刺儿他能一箭把你射死,可以说为了这个城市的安全。九个城门,今天还剩下一个德胜门。”北京的外城还有七个城门,“最正面永定门,希望国家永远安定。还有左安门、右安门、广渠门、广安门、东便门、西便门,一共七个门。对过去古老的北京产生过巨大的政治和经济作用的门有47个,我们现在只剩下了一对半,一个正阳门,就是所谓前门楼子和它的箭楼,还有德胜门,永定门是我们复盖的。”

曾经的大明门 大清门 中华门

北京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门,在中轴线上,“改朝换代的时候没有任何人敢动它,这个门明朝的时候叫大明门,在今天的正阳门到天安门之间,清朝入关以后把这个门保留好,就改了一个字,叫大清门。门是一个国家国都的象征,中华民国的时候要把这个门改名叫中华门,代表我们中华民族。当时还有一个小故事,说这匾额是石头的,表示江山永固,把这个石头匾额花大力气弄下来,想把它翻过来,刻上中华门,结果翻过来一看,背面是大明门,清朝已经翻过一个个了,只好连夜去赶制一个木匾写上中华门。我们今天只能从照片上看到这中华门了,非常可惜。”

北京的城墙20米宽,四辆卡车并排行驶

让马未都感到惋惜的是北京的城墙,“北京城墙上有多宽呢?四辆卡车并排行驶,20米宽,当时梁思成先生说这上面可以改成人民的公园,上面可以散步、打牌、下棋,干什么都可以。可惜我们今天就只好回忆了。城墙恢复不了,就剩下东便门一点,叫城墙遗址公园,那是当时四九城包括外城中最不重要的位置,因为那个地方叫便门。过去供应北京的所有的认为不重要的事都从这儿走,比如拉粪的车、拉煤的车都从这儿走,大门不让进。拉煤的要进来,冬天要取暖,煤太脏了,怎么办?等着。那时候一等少则等三天,多则等三个星期、半个月。没招儿的,就在城墙底下搭窝棚,等着排队进城。这窝棚越搭越大,由临时建筑变成了永久建筑,所以那个地方就把后城墙堵在里头。前些年城市改造,说把这些棚户区全拆了吧,一拆一看,咱还剩点城墙,以为都拆光了,没想到东便门这最不重要的地儿留下这么一点残垣断壁。我们就在那儿修了一个叫城墙遗址公园,政府投了很多钱,又跟老百姓征集了很多砖,修修补补,把城墙那一段展现给大家,让我们还有机会去怀念古老的北京。如果我们接照当年梁思成先生的方案把老北京完整地保留下来,今天在全世界范围内,这是一个价值连城的城市,其文化价值不可估量,”

东单、东四的地名都和北京的牌楼有关

过去北京到处可见的是牌楼,有很多地名也和牌楼有关。马未都说:“我们北京过去到处都是牌楼,最重要的牌楼,第一,东西长安街有两个牌楼,东单全名叫东单牌楼,东四叫东四牌楼,西单叫西单牌楼,西四叫西四牌楼。单牌楼就一个。四牌楼,四个十字路口,四个方向,一个方向―个。前门的五牌楼,尺度是巨大的,漂亮。我们民族有好多建筑,功能是要表彰古人,表彰古代的有价值的人文的行为。牌楼有多重要呢?你今天去加拿大、去英国、去美国、去澳大利亚、去世界著名的唐人街,它一定树―个牌楼,全世界的人都认为牌楼就是中国文化。我们北京过去睥楼多了,我没统计过,几百个总是有的。今天看到的,绝大部分不在原地或者说是复建的,首都博物馆大堂里就树着一个牌楼,那牌楼是移过来的。”

上一篇:宝玑三大工艺鉴赏 下一篇:镂空腕表的艺术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