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吸引外国投资比较研究

时间:2022-06-28 10:54:06

中印吸引外国投资比较研究

步入任何一家沃尔玛,你可能不会因货架上琳琅满目的产自于我国的商品而吃惊:从鞋子到服装,从玩具到电器产品无所不是来自我国。但这种无处不见的“中国制造”的标签却掩盖了这样一个重要事实:这些商品中几乎没有几件是我国本土企业的产品。实际上,要想找出哪怕是仅仅一家依靠自身力量把企业产品推向国际市场从而在全球范围内运作的我国本土企业并非是一件易事。这是因为我国出口型加工业的繁荣在很大程度上是外商直接投资的一个创造,而外商直接投资有效地替代了我国本土企业发展。虽然在过去的20年里,我国经济已经腾飞,但没有几家本土企业能够跟上这一步伐,造成我国私有制经济成分中未能拥有一家能够与大的跨国企业相媲美的世界级一流企业。

我国和印度是世界未来的主要力量。可是印度吸引的外资根本无法与我国相提并论。“印度发展速度”,一词暗示印度经济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其人口增长速度的说法,可能将会成为历史。当然,就国民生产总值以及其他重要数据而言,印度仍然无法与我国同日而语。印度主要依赖有机增长,能够更充分利用其资源,并选取了一条比我国靠外商直接投资的模式更具持续性的道路。“印度能否超越中国?”从而也不再是一个让人感到可笑的问题。如若事实能够最终证实印度的做法是比较明智的选择,这对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以及政策专家如何从整体角度考虑经济发展,都将会产生重大影响。

印度走的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发展道路,而我国采取的却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模式。这折射出两国政治体制的鲜明对比:民主体制的印度及非西方民主体制的中国。我国的发展反映出其历史上意识形态上的不同。在对外改革方面,我国的胆子比较大,步子也放得比较开,但却对本土私有企业的发展设置法律上和管理体制上的限制。实际上,仅仅在4年前,我国本土企业才争取到与外资企业自20世纪八十年代初便已开始享有的同等宪法保护。据国际金融公司的一份资料显示,九十年代末期,20多种行业,包括一些非常重要的和营利最多的经济部门,譬如银行、电信、高速公路、铁路等,仍然将本土私有企业拒之门外。当然,对私有企业设置这些限制,其目的并非在于防止我国企业同外资企业竞争,而是为了保护国有企业免受本土私有企业的冲击。在过去的二十几年里,虽然我国政府已经在改革机构膨胀效率低下的国有企业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仍然不愿意放弃其对那些最大的行业(比如中国电信)的控制。同时,与之相对应的,我国政府一直采取严厉的措施保护这些行业免受竞争的威胁。

对于后殖民时期民主的印度而言,以牺牲本土企业的发展而使外国投资者获取巨额利润的做法是行不通的。十年前印度安龙公司与Maharashtra省协商建立一个价值29亿美元的发电厂,激发了争议。最终虽然项目进行了,但是这是在经过对外商投资及其在印度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针锋相对的长达几年的辩论之后才进行的。当我国在为本土企业的发展设置重重障碍时,印度却采取措施为自己本土企业的发展创造舒适的发展环境。在过去的十年里,新德里已经放弃其对经济进行微观管理的做法。虽然印度的私有化进程极其缓慢,但是印度政府已经放弃对长途电话服务的垄断;逐步降低一些费率;政府机构也得到精简;一些部门已经对私人投资及海外投资开放。

印度企业家和自由企业因此而繁荣发展。远东经济评论最近对亚洲知名企业进行了调查,该问卷调查涉及到10余个国家的2500多名企业总裁及专业人士。受调查人就企业的整体领导管理表现按照1~7分的标准给予评定。结果显示,印度企业所获的平均分遥遥领先于该地区任何一个国家,包括我国在内。实际上,我国只有两家企业获取了相当于可以名列印度前十名企业的分值。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所有的印度企业都是私有企业,而大部分的我国企业却有相当显著的国家成分。

如果说印度已经在一些微观方面超过了我国,但是为什么印度的优越性还没有从数据上显示出来?为什么两国的GDP差距以及其他重要指标间的差距还是如此之大?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印度的改革发展历史。印度的经济改革起步于1991年,比我国的改革开放落后了10余年。除了经济改革起步晚外,印度的国民储蓄率也仅仅是我国的一半,而且,印度接受的外商直接投资额也比我国少90%。除此之外,印度的民主体制时常受到其国内种族及宗教冲突的冲击,印巴之间就克什米尔也时常发生冲突等。而我国享受了约二十年的平静,能够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

印度的年经济增长率已经达到我国的80%,并且我国官方提供的数据是否精确也值得进一步探讨。印度得以赶超我国的速度,主要在于其能够有效地利用资金,而我国却无效率,大部分的资金被分配给国营企业。而且,我国不均衡的资源分配很可能将会拖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后腿。

20世纪九十年代初,当我国的经济以两位数的速度向前发展时,政府将大部分的资金投资于国有企业。由于这些投资中的大部分并非是商业上行得通的,给银行造成了大量的不良贷款,总额可能高达银行资产的50%。在某一时刻,这些不良贷款需要被消化吸收,要么被勾销(由存款人承担成本),要么由政府重新注资,也即将资金从其他更有生产力的用途挪用给银行。这些作法可能会严重限制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印度的银行虽然可能不是诚信金融的典范,但是其并没有犯类似我国的大规模错误。据最近安永管理咨询公司所做的一份调查显示,截至2001年,约15%的印度银行资产为不良资产。这一点表明了印度的经济建立于一个更稳固的基础之上。

真正的问题并非在于今天的我国和印度处于什么样的地位,而是在于明天的地位。答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两国如何有效地利用资源。在这一点上,印度正做着更佳的工作。但是,印度是否走在一条比我国更光明的发展道路上?许多年之后,我们才会知道答案。然而,印度采取的自下而上的方式可能真的更加明智。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些证据来源于我国自身。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成功,部分要归因于历史给其提供的机遇:一支庞大而富裕的海外侨胞。20世纪九十年代,我国所吸引的外资中有一半以上来自于我国的海外华人。但是,这些资金也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一个无法预料的后果。来自于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数十亿资金使得政府不可避免地从政治上推迟其困难重重的内部改革。举例来说,由于外商正在收购经营不善的国有企业的财产,这使得我国政府不得不放慢其私有化的脚步。可是直到最近,印度海外侨胞对印度的投资额还不到印度所获取外商直接投资额的10%。随着印度政府打开大门欢迎海外侨胞,毫无疑问,这将会使得印度海外侨胞对印度的投资额呈上升趋势。虽然印度的海外侨胞不可能像我国的海外华人那样以资金的方式对印度注资,但是印度的海外侨胞拥有相当的知识资本,这种投资可能将会具有更高的价值。

总之,我国和印度采取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发展战略。整体上来说目前印度还处在竞争的下风,但是在某些关键领域,印度做得更好。这些成功可能会使得印度赶上并且超过我国。如果这将成为现实,它不仅表明发展本土企业对于经济长期发展的重要性,而且还会显示我国所采取的依靠外商直接投资的局限性。

上一篇:外资并购与本国产业保护 下一篇:外商直接投资是否引起我国国际收支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