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短跑运动员赛前过度紧张的成因初探

时间:2022-06-28 08:59:30

优秀短跑运动员赛前过度紧张的成因初探

[摘要]根据短跑运动项目的特点,对于短跑运动员要有很强的心理素质,短跑运动员能否在现场比赛中发挥出日常训练最佳效果,取决于比赛前的身体状态和心理状态。本文通过研究过度紧张的表现形式并找出其产生原因,提供运动员赛前紧张的调控方法,使优秀的短跑运动员在比赛中克服紧张的不利情绪,处于良好的比赛状态,最终全身心地投入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

[关键词]短跑运动员 赛前 生理性过度紧张 心理性过度紧张

[中图分类号]G804.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5-0212-01

一、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数理统计法。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赛前过度紧张的表现形式。随着比赛时间的临近,大多的优秀短跑运动员就会出现一些过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并且伴有距赛前数日就寝食难安、情绪紧张不稳定、幻想比赛等状况。赛前几小时至赛前的准备热身活动,运动员紧张表现更为明显,会出现心率加快、出冷汗、手脚冰凉、喉咙干渴、尿频、动作失调等情况。运动员变得极度兴奋、答非所问,对教练员的指导听不进去。

(二)关于赛前过度紧张的种类。大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叫作人的心理状态。专家研究得出结论,人体主要分为两种机能:身体机能和心理机能,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既有身体机能也有心理机能。所以赛前过度紧张的原因主要分为两大类型,即生理性过度紧张和心理性过度紧张。生理性紧张反应又包括生理性反应和躯体行为反应,常见表现为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出冷汗、喉咙干渴、尿频、失眠、食欲不振等;肌肉颤动、僵硬则属于躯体行为反应。心理性过度紧张主要表现为恐惧、焦虑、慌乱、注意力分散、认知、感觉等出现误差。

(三)产生赛前过度紧张的原因

1.生理性过度紧张的原因:在激烈紧张的运动竞赛中,运动员不光承受身体上的考验,还要经受心理上的不断刺激,因刺激强度不断变化中,导致大脑皮层兴奋性居高不下,最终导致比赛发挥失常;由于过度紧张,比赛的超强刺激,导致主动肌、对抗肌、协同肌之间失去应有的协调配合,如比赛前运动员技术动作变形、技术动作运用不合理等,造成比赛成绩不理想。

2. 产生心理性过度紧张的具体原因

(1)自身原因。运动中产生心理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来自运动员本身的压力,也称为主观心理因素。这种压力对运动员心理起着决定性作用,对运动员来说战胜自我内心的压力要比克服外界所施加的压力困难得多。对比赛的顾虑太多、对对手的恐惧、对自己的状态没有信心、对本身失误的恐惧、怀疑自己的能力等消极情绪,使自己无法摆脱内心的困扰,从而导致运动员赛前情绪异常、紧张、休息不佳、无法正常参加训练。

(2)客观原因。也称为外环境,主要是来自运动员所参加比赛的外在环境。例如:比赛的场地、器材、气候条件、观众、比赛对手等客观条件。介绍运动员等讯息便会不由自主地产生过度紧张。上述的所有条件或者其中几个条件构成了影响运动员参赛的客观因素,对比赛成绩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应当引起我们更多的重视。

(3)外界压力。由于领导、教练、社会舆论压力等而产生的副作用影响运动员的情绪,分散其比赛注意力,所引起的过度心理紧张而导致比赛最终失常、失败,也是一个很值得重视和注意的重要环节。

三、结论

(一)赛前过度紧张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的表现有呼吸系统反应、循环系统反应、心肺功能反应、神经系统反应、消化系统反应等,和躯体行为反应的表现形式类似,伴有其他的如恐惧和焦虑等心理反应。

(二)赛前过度紧张的根源主要分为生理性过度紧张和心理性过度紧张。

(三)赛前过度紧张的产生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生理因素引起的紧张;另一方面则由于心理因素引起的紧张。

四、建议

(一)运动员应进行自我调整和心理放松训练,充分重视心理调整,适度地进行大赛方面的训练,要多参加比赛。使用心理暗示来调整自己的心态,这会起到良好的放松效果。比赛时不想比赛的结果,多想比赛的各个环节和过程。

(二)在平时训练中要适应各种突发状况,增强适应能力。多为运动员提供参加国际大赛的锻炼机会,在比赛中训练以赛代练是提高运动员心理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掌握赛前心理变化规律,知晓心理变化的因素,是做好心理准备的前提条件。常采用放松法、语言激励法、转移注意力、自我暗示与调控、表象重现法及个人习惯法。

(四)在平时训练中加强心理训练的内容,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增强抗干扰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打好运动员的赛前心理准备基础。

【参考文献】

[1]运动生理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6.

[2]运动心理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6.

[3]王春业,冯树勇.对紧张情结的认识及克服过度紧张情结的有效方法,田径指南1998,(5).

[4]田径运动员大赛前的训练及其参赛能力的培养.田径指南.中国田径协会,1999(4).

上一篇:华谊兄弟创业板道路之财务分析 下一篇:浅析改革后的CET4仍然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