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达海 产业繁荣 生态宜居的长江第一新港城

时间:2022-06-28 04:58:52

通江达海 产业繁荣 生态宜居的长江第一新港城

1:市委书记杨冬生(左三),市委副书记、市长徐进(左四),市委副书记吕晓莉(左二)在临港开发区调研工作。

2: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临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兰开驰(左三),市政协副主席、临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王邦兴(左二),临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纪工委书记、监察审计局局长童叔刚(左四)深入企业调研。

南丝绸之路重地、三江六岸良好口岸的区位支撑、多优势资源的富集,孕育着美丽的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宜宾市委、市政府立足宜宾独特的沿江综合资源优势,抢抓国家西部大开发和成渝经济区建设,四川省建设长江上游沿江经济带和川南经济区的重大历史机遇,作出了一项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战略决策――建设发展四川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经省政府批准,四川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于2009年12月18日正式成立。

――独特的区位优势:四川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是四川首个以“临港”命名的省级开发区,位于宜宾市中心城区东部,距宜宾中心城区4公里、机场10公里,规划区面积193平方公里,涵盖宜宾市沿江工业集中区和港口群;核心区面积99.2平方公里,起步区面积25.9平方公里,辖白沙湾街道和沙坪镇。四川第一大港――宜宾港于2010年12月29日开港试运营,宜南快速通道全线通车,内宜高速、宜水高速、乐宜高速、宜泸渝沿江高速、内昆铁路、成贵铁路、宜宾机场等骨干交通基础设施与之“合纵连横”,是四川通江达海的桥头堡和长江上游川滇黔结合部综合交通枢纽。

――统筹的发展思路:四川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借势成渝、联动川南、辐射滇黔,实施“特区”政策、优质服务,依托宜宾港强大的集疏运功能,发挥生产成本低、产业配套好、辐射带动强等综合优势,以港兴业、以园促城、以城带乡、城乡互动,“港、园、城”一体发展,集工业区、港口区、物流区、商贸区、保税区、城镇生活区于一体,一区多园,整体崛起,走城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统筹发展之路。构建以临港产业与战略新兴产业双轮驱动,“一个中心、两类基地、六大产业”为支撑,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竞争力强的现代新型产业体系,打造成渝、川南经济发展新的重要承载地,建设通江达海、产业繁荣、生态宜居的长江第一新港城。

――科学的运行机制:四川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坚持以体制创新走出“小政府、大服务”的新路子,以产业创新实现“小区域、大效益”的新突破,区党工委、管委会是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按照“经济特区”和“大部制”模式,统一领导和管理区内的党务、经济、行政和社会事业等工作,下设11个职能部门和4个垂直管理部门,代管一街一镇,代行市级部门的规划权、审批权、管理权和开发权,实行一级行政、一级财政,单列管理、封闭运行和“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按照“政府主导、国有控股、市场运作、特许经营”方式,建立开发投资集团,实行政资分开,实现良性资本运作。

――奋进的发展目标:按照“两年强基,三年突破,五年跨越,十年腾飞”的总体目标,规划到2015年,全区工业用地全部开发,水、公、铁、空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体系和“一轴、一核、两带、多组团”的空间架构初步形成,全区规模以上企业数量突破50家,总产值突破50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突破45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亿元,宜宾港年集装箱吞吐量达10万标箱以上,新增城镇就业20万人次以上,城市建成区力争达到20平方公里,建设成为川滇黔结合部区域发展环境优、增长速度快、产业集聚度高、核心竞争力强的现代化综合经济区和城市新区,打造为特色鲜明、西部一流的部级经济开发区。

――丰硕的发展成果:作为宜宾市倾力打造的经济发展“新引擎”和“港、园、城”一体发展、城乡统筹发展的示范区,全区上下大力发扬“白加黑”、“五加二”的工作精神,集全区之智,行超常之举,改革创新,攻坚克难,临港开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宜宾港提前半年开港试运营,公用型保税仓库、出口监管仓库投入运行,轻工博览城、临港物流中心等一大批产业园区项目启动建设,国内目前唯一的白酒现货交易平台――四川联合酒类交易所开业运营,省科技厅等6部门命名临港开发区为“四川省首批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上一篇:对农村教师流失的思考 下一篇:对现代高层建筑设计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