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全麻苏醒期护理管理

时间:2022-06-28 01:19:42

小儿全麻苏醒期护理管理

1资料与方法

选择2013年3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60例手术患儿,男48例,女12例;年龄2岁~10岁,平均年龄6.7岁;手术类型包括:疝、多指切除、包皮环切、创伤清创术及普通腹部手术。麻醉前常规禁食禁水,术前麻醉用药,采用氯胺酮基础麻醉联合七氟醚吸入全麻。

2结果

本组60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苏醒期发生并发症30例,发生率为50%,其中发生苏醒期躁动、哭闹28例占46.7%,喉痉挛1例占1.7%,呕吐1例占1.7%。经过处理,30例患儿均安全度过麻醉苏醒期,生命体征稳定。

3并发症原因分析与处理

3.1苏醒期躁动苏醒期躁动原因较多,影响较大,处理方案也较多。一般采用镇静、镇痛处理,目前最好的处理措施推荐采用右美托咪定静脉持续输注[1],右美托咪定具有良好的镇痛、镇静作用,且不影响自主呼吸。

3.2苏醒期精神症状表现为苏醒期狂躁、、精神错乱等。多见于氯胺酮麻醉后,它可导致意识和感觉分离。建议采用复合麻醉,避免单独应用氯胺酮,给予苯二氮类药物有预防作用。

3.3喉痉挛常见于儿童,表现为吸气性呼吸困难,可伴有高调的吸气性哮鸣音,是一种严重的麻醉并发症。多发生在全麻Ⅰ~Ⅱ期,诱发因素包括:低氧血症、高CO2血症,口腔分泌物刺激,浅麻醉下手术操作等。轻、中度喉痉挛经停止刺激或加压给氧,一般都能缓解,重度须进行气管插管[2]。

4护理管理

4.1术前护理术前护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术前访视及交流,术前进行宣教,解答患儿及家长关于手术麻醉的疑问,减轻紧张及恐惧感,维护患儿的心理。②了解患儿的病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详细询问患儿过敏史、哮喘病史,近期有无感冒史及牙齿松动情况,如发现问题立即报告主管医生做相应处理后再择期手术。③加强麻醉前禁食禁饮的知情交代,常规术前禁水2h,禁奶4h~6h,禁食8h[3]。详细解释术前禁食禁饮的重要性,麻醉前保持胃呈排空状态,可有效减少围术期呕吐误吸的风险,保证患儿围术期安全。

4.2术后护理①一般护理:患儿苏醒期是手术后一个危险时间段,可能出现各种意外情况,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血氧及呼吸情况,并及时记录。如果发现患儿出现紫绀或血氧饱和度低于95%,通知医生并立即吸氧,避免因低氧导致意外发生。②呼吸道护理:患儿苏醒期常出现分泌物过多的情况,轻者出现痰鸣音或鼾音,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需立即吸痰。将患儿肩下垫一薄枕,取头侧位或后仰位,便于分泌物及时流出,保证呼吸道通畅。③保暖处理:小儿体温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受环境、麻醉因素的影响较大,容易出现低体温,年龄越小,越容易造成低体温。因此,手术室室温建议控制在24~26℃,对于新生儿建议采用电热毛毯保温,防止术后肺炎等并发症发生[4]。

4.3并发症护理苏醒期躁动在全麻苏醒期最常见,除了药物处理外,一般在患儿进入恢复室后用棉制约束带约束好四肢,专人负责陪伴,防止坠床。约束带松紧度要适宜,需内有衬垫,避免引起患儿血液循环障碍,密切观察其呼吸、心率及血氧变化。喉痉挛:立即去除气道刺激因素,吸氧,必要时面罩加压通气;严重时采用加深麻醉终止喉痉挛或进行气管插管。呕吐与误吸:术前常规的禁食禁饮能有效减少围术期呕吐误吸发生率,如果发生呕吐,应将患儿取头低脚高右侧卧位,迅速清除口腔分泌物及呕吐物,防止误吸,面罩吸氧。

5讨论

小儿不是成人的缩影,在各个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在进行小儿全麻时一定要有针对性地采用个体化用药方案,避免物过量,导致苏醒延迟。手术麻醉结束后应送入恢复室进行密切观察,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对已出现的并发症应积极处理,保障安全,待患儿苏醒或意识恢复到一定程度后可以转出恢复室送回病房,与病房护士进行交接工作。因小儿的特殊性,在全麻苏醒期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患儿的生命体征在数分钟内变化较大,如不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患儿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或死亡[5]。医护人员须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专业的临床护理经验,对小儿围术期进行严密精心地护理,对出现的各种并发症,要立即处理并及时报告医生,确保围术期安全。本组60例患儿,苏醒期发生并发症30例,经过及时有效的处理及良好的围术期护理,使患儿成功度过了危险期。护理人员在麻醉苏醒期对患儿病情严密观察及精心护理,保障了手术质量和围术期安全,有效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使患儿安全顺利地渡过围术期。

作者:袁秋玲 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校医院

上一篇:空中急救护理管理探索 下一篇:新生儿院内感染护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