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做\说\写”四结合,让中年级作文教学更轻松

时间:2022-06-27 11:30:05

“读\做\说\写”四结合,让中年级作文教学更轻松

目前,语文教学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仍然是作文教学。虽说教师都很注重,即使是对待一年级学生,教师在对其看图写话的引导也颇下功夫,又是比喻修辞的运用,又是四字词语的增彩,巴不得让学生从一开始便能谋篇布局,笔下生辉。殊不知,就是这样的“揠苗助长”,功利性的教学,让作文教学陷入了一个怪圈。教师说难――学生对作文没有兴趣;学生说难――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家长说难――水平不够指导不了。人人谈“作文”色变,就是这样一只拦路虎,硬性地把学生挡在语文素养的门外。其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待学生习作曾十九次提到“体验”,那何不让“体验教学”成为作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呢?个人认为,在新课程指导下的作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习作中享受到体验的愉悦、对话的激情、生活的乐趣、交流的开心、写作的快乐、积累的尽情……而如果落实“做、说、写、读”四结合,就会让中年级作文教学更轻松。

一、拓展阅读面,积累材料

读书是知识积累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作文内容的重要来

源。学生通过读书,可以间接地看到许多平时生活中未曾见到的事物,学到许多不曾学过的知识,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认识,陶冶了他们的感情,丰富了他们的语言,这些都是作文中必不可少的准备。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中年级学生“应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为40万字”。明确提出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阅读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情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师应该在学生的阅读和写作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以读带写,阅读积累。

二、采用情境教学,启发兴趣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是最鲜活最丰富多彩的“教科书”,是学生赖以养成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客体。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是为了便于他们观察情境,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教师要结合作文教学,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或者通过图画或照片再现生活情境,提供信息交流的自由场,引导学生进入生活领域去寻找作文的材料,拨动学生感情的琴弦,让学生产生作文的欲望与激情,学会用自己的小手去自由描绘五彩缤纷的生活画面。记得在“感恩”这个话题作文的指导时,我先让学生去做一件让家长感动的事,可以是“帮父母洗一次脚”,可以是“帮父母排除烦恼”,可以是“准备丰盛的晚餐”……让学生站在家长的角度换位思考,做一件事然后在班上交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描绘生活。

三、调动表达欲望,以说促写

中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表达能力,但并不太强,所以这时语文教师应该在启发作文兴趣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开口,让“其口其心”达到交流的目的。首先让学生自由说话。教师一开始的练习要面向全体,不拘一格,要求人人都参与,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开始阶段,内容应该多样化,只要学生敢开口,一则小笑话,一篇小故事,一桩趣事,都可以,这样就可让学生产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进行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学生已经敢说了,教师就应该帮助学生选择话题。教师有意识地选择一些话题,让学生看到题目之后,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这个题目的想法以及自己想到了什么,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在动笔之前心中已有一个大概的印象,到写的时候就不会无从下笔。

四、多加练笔,熟能生巧

长期以来,一直困扰学生写作的大问题是他们无话可写,无材可选。每每要他们写作时,往往是内容空洞,流水账式的记录,极少有作文的愿望。这固然和学生的生活不够充实丰富有关,更主要的是小学中年级学生平时对周围事物不留心,也不动脑去想去观察,许多值得写的内容从眼皮底下溜了过去。要使学生有内容可写,教师要注意丰富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时刻做个有心人,把所见、所思、所感用日记、周记的形式写下来,这就是取之不尽的作文材料。首先,语文教师在布置作文的时候首先作文题目宜小不宜大,尽可能让学生容易把握。对于作文的命题,叶圣陶先生早有定论,他曾说:“凡是圣明的国文老师,他出的题目应当不超过学生的经验范围,应当站在学生的立脚点上替学生设想,什么材料是学生的经验范围内,是学生所能写的、所要写的,经过选择才能定下来,才能让学生把握住,写好作文。”其次,作文应该题目贴近生活,充满儿童情趣。再次,命题的形式要尽可能开放,让学生有多一些选择。现在比较提倡多出一些半命题和完全给学生自己命题的作文。让学生自己参与命题,给学生作文的自,写他们自己想写的东西,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有真实性可言。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我们也不妨说只有激发学生兴趣自己动笔写作的教学才是真正的作文教学。让我们行动起来,读、做、说、写,让学生的习作走向个性化、多元化、自由化、生活化,让中年级学生热爱作文、渴望作文,体验到作文的情趣,享受到作文的快乐。同时也解放教师,让中年级的习作教学更轻松。

上一篇:“旋转”转出别样精彩 下一篇:品味悲剧,咀嚼残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