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生学习数学后不会解题的原因及对策

时间:2022-06-27 10:02:51

浅议初中生学习数学后不会解题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中学生“上课的时候能理解,就是课后不会解题”。这是目前初中数学教与学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本文在对中学生学习数学普遍存在“能听懂课,不会解题”原因的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教学方法和对策。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不会解题,方法对策

初中数学是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它是学习其它理科学科的基础。因此,要学好数学,听懂数学课是前提,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解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是根本,所有这些,最终都要求学生掌握数学解题方法,会解数学题。

但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听到学生反映:“上课的时候能理解,就是课后不会解题”。这是目前初中数学教与学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下面结合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体会。

1.存在的原因分析

1.1 老师方面。

学生“能听懂课,不会解题”的原因主要反映在老师的备、教、辅、改、考各个环节。具体来说:

1.1.1 不了解学生具体情况。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能听懂课,不会解题”的原因,首先是在老师的备课上。老师在备课过程中,没有仔细思考和认真研究分析,没有联系学生实际,只是凭空想象按照自己的思路、想法备课,忽略了备学生。

1.1.2 教师不能因材施教。

在上课时还存在一些问题,有的老师在上课、解题时好像讲得头头是道,可是没有想到学生却听得头晕脑涨,听也听不懂,结果只是老师懂、会解题,一旦学生自己动手就不知道从何处着手了。有时听课就像听“天书”,老师只是“表演”,“唱独角戏”,不站在学生的角度,只拿自己的观点去解释和理解问题。讲解例题时分析不到位,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1.2 学生方面。

学生方面的原因主要反映在预习、听课、作业、复习各个环节。具体来说有下列情况:

1.2.1 课前不预习。预习是听好课的前提。有的同学课前没有预习的良好习惯,结果直接影响了听课,没有听懂课,不会解题也就成为必然。

1.2.2 听课时精力不集中。听课是学生学习的关键环节,教材和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主要来源。既不预习又不认真听课就失去了解数学题的基础。而且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时期,比较好动,有的学生上课不集中精神,听到一半就开小差,以致到课后大脑一片空白,什么都不记得,导致做作业的时候什么都不懂。

1.2.3 作业时没有认真。老师在讲课时,有的学生只是表面上的接受,而没有仔细思考,认真领会;课堂练习的时间太少,做作业急于完成任务,没有认识到做好作业对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学生在做作业、解题时,往往只满足于问题的答案,对于推理、计算的严密性、解法的简捷性和合理性不够重视,把作业当成负担。没有认识到作业是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的必要,这也是学生“能听懂课,不会解题”的原因之一。

1.2.4 不懂装懂。有的学生的懂只是懂得了解题的每一步,是在老师讲解下的懂,自己想不到的地方,老师讲课时有提示,有诱导,能想起来,认为自己懂了。同样的问题,没有老师的提示,就不能想起来,说明学生的“懂”不是真“懂”,爱面子,不愿说不懂;看老师的面子,不敢说不懂。

1.2.5 对老师的依赖性太强。有的同学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老师有很强的依赖性,课本、资料上的习题从不主动解答,等待老师讲解,对自己不负责任,学习上的消极情绪严重。有一位学生说:“我就是这样的,上课不记笔记,老师讲课时只管听,且听得头头是道,课后却找不着方向,没有把知识变成自己的,时间稍久就忘记得一干二净。”

2.应对策略

2.1 改变教育理念。

从思想上认识到中学是学生打基础的时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潜能,帮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他们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上加以改进,引导学生走出解题的困境。第二,改变观念,耐心帮助那些数学天分稍差的学生学好数学,因材施教。在教学方法上可采取谈话式、探究式、讲练结合、个案教学及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数学学习,学生提出的疑问,及时给予答疑解惑,并加以肯定和鼓励。第三,老师教学的难点是教会那些学了还是不懂的学生!要适当降低要求,选一些他们自己能独立解答的题目,让他们也有能体验成功喜悦的机会,俗话说: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亲口尝一尝。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积极主动地参与、思考、探索。用自己的爱心、细心和耐心树立他们的信心,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2 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水平。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要以自身丰富的知识、修养、素养打动学生,为人师表。所以,老师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师德修养,用自己的爱心关心体贴学生;用自己的细心观察研究学生;用自己的知识启迪学生;用自己的素养影响打动学生;用自己的耐心引导督促学生。加强责任心,真正让自己从事的工作成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2.3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他们像蜜蜂“采蜜式”的学习,博采百家之花而酿一己之蜜,经过消化咀嚼,使知识积少成多。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其实数理化、尤其是数学,学起来挺有意思的。当终于会自己独立地用几种方法解同一道题,当一个问题终于恍然大悟时,真是很有成就感。要让学生体验到学数学的无穷快乐,并把所学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2.4 教会学生学习。

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教学不仅仅是要研究教学中“教”的规律,还要研究学生“学”的规律。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以教材为中介研究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规律,要注重学生主体的作用和学生的自主性,只有教会学生学习,学生的成绩才可能有所提高,才能让学生终身受益。要培养学生的“悟性”,学生自己不会思考不会去“悟”,怎能学会解题呢?解题关键,当然是思路,但是基础知识都不懂,怎么思?要充分发挥例题、习题的功能,利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来教会学生解题。对学生而言,学习要经历“懂”、“会”、“悟”这三个层次,即理解、模仿、领悟。对教师而言,要促进学生向高一层次方向发展。

总之,希望有更多的教师加入探讨这个问题。每解决一个问题,你就有一份收获,你就有一个进步,你也会有一个好心情,你就会发现学数学原来是一件很愉快的事。

参考文献

[1] 石国峰.《浅谈初中数学解题的原则》《当代教育教学理论研究》,2010.06.

[2] 文诗山.《指导中学生数学解题的策略》《中国教育发展与创新》,2011.09.

上一篇:《人琴俱亡》课例 下一篇:实施有效实验 提高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