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叶的市民梦和老家土地

时间:2022-06-27 06:23:10

小叶的市民梦和老家土地

小叶帮我家打扫卫生3年多了。小叶老家在安徽安庆农村,来杭州十余年。她先生在杭州一家油漆厂打工,儿子在北方一所大学读书,租住在离我家不远的城中村。

小叶收入还算不错。他们两口子非常勤快,她自己一天替多户人家打扫卫生,每天给一户人家做晚餐,几乎天天晚上7点后才能回家。如此辛苦之下,一个月大概可有五六千元收入。她先生经常加班,不过现在收入似乎比她少一些。他们在城里的花费不多,租的是一个小间,一个月三四百元租金,儿子一个月生活费一千多元。应该说,他们是可以把大部分收入存起来的。

可是小叶不止一次流露出对未来生活的忧虑。她说,他们两口子都没有养老保障。儿子以后不可能回农村,可是在城里怎么结得起婚呢?他们家现在那些积蓄给儿子买房也不一定够。他们两口子现在还干得动,多挣点钱。可是以后干不动了,儿子要还购房贷款,只能自己管自己,他们怎么养老?

一天我问小叶老家房子。小叶很高兴告诉我,他们家在安庆乡下有一幢三开间房子,房前有空地,房后有竹园,算起来有两亩左右。他们家住在这块地上差不多有一百年了。

小叶不无担心地问我,他们家房子和地,与村里邻居一样,都没有证,不会有事吧。我连忙安慰小叶,对她说我们这边一些地方已在确权发证,他们那边应该也会这样做的,不会有事的。

小叶的故事,典型反映了当前城市发展的一个非常深刻的难题。农民工已经或正在融入城市,但城市却似乎并不欢迎他们。然而城市离不开他们,他们也难以返回老家。城市入住费用高昂,他们在老家却有着中国最宝贵的土地资源。沿海正在遭遇土地瓶颈制约,而他们老家农业发展,也在遭遇小农分散和低效率制约。如果把两者联系起来,显然将大大优化资源配置。

难点是杭州地价奇高,小叶他们家地价奇低,对此我曾提出土地银行的设想。我那天问小叶,是否愿意把他们家房子,连同那块地,换杭州一套居住面积40来平米房子。小叶毫不思索说愿意,而且是满怀期待的神色。他们迫切想在杭州有一套房,小一点又何妨呢?

小叶又说,他们家还有承包地,也可以拿出来。前几年嘉兴推进“两分两换”,即宅基地和承包地换住宅和社保,这应该是把农民的土地使用权,与城里的居住养老权结合起来的一种改革。这一改革当然需要完善,但基本思路可用。然而小叶老家在省外,这一改革不仅涉及两省,很可能还涉及中央政府,听说嘉兴“两分两换”就有权威人士不赞成。

改革开放这么多年,面对农民工向沿海集聚的汹涌浪潮,有关政策制订实施严重滞后。我们有那么多规划,就是没有人口集聚或分布规划。城是装人的,人主要应在沿海,沿海城市的数量、规模和人口增长,显然应快于全国,占全国比重显然应逐渐上升,然而现有规划体系对此语焉不详。

全世界人口都在向沿海集中。美国加州人口1900年占全美1.9%,2013年上升到12.1%。日本东京圈人口1955年占日本的17.1%,2012年上升到28%。近10年,美国加州和日本东京圈人口比重仍在上升。浙江在1859年,人口占全国比重高达7.1%。

沿海对于外地劳动力的巨大需求,就像外地人口向沿海集聚一样,是难以扭转的客观规律。小叶在我家打扫时,预约电话不断。杭州最近新增600辆出租车,应聘司机八成来自外地。中国进城农民的市民梦,和他们老家的那些土地,总不能就这么长期两头悬着吧。

(作者为浙江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所长)

上一篇:忽雷太极拳一路(十二) 下一篇:我给奶奶嗑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