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和制度的认同

时间:2022-06-27 04:46:36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和制度的认同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一种反映,是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悠久文化。坚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就是坚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的认同,坚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的认同。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认同;文化制度认同

在当前“微时代”下,意识形态的竞争日益显著,文化作为意识形态的主要方面,对一个国家的文化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化认同凝聚着民族的心,体现着这个国家的基本文化价值。中国文化认同意味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制度、理论的认同。

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的认同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这是一条为人民文化事业服务的道路,沿着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文化多样性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让文化情趣走进人民生活,走进人民心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让人民大众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益处,从内心真正认同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一)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就要把握文化的“魂”与“体”

李长春提出“要始终牢牢抓住文化的‘魂’,创新和用好各种文化的‘体’,使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做到形神兼备、强‘魂’健‘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体”就是丰富各种文化事业与文化创新作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魂”与“体”体现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内容是本质,形式是内容的反映。没有“魂”的指引,“体”就会迷失方向;没有“体”的表现,“魂”就会难以实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认同,既要从宏观把握文化的方向与性质,又要从微观落到实处。一方面,我们要通过承认中国道路,传播中国好故事,传递出中国特色文化精神。另一方面,我们要通过发掘各种文艺表现形式,展现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乐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魂”是可以通过“体”表现的,它不是空洞的,是富有内涵的文化精神。

(二)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就是加强文化体制改革

面对当前存在的思想观念弊端,只有通过改革创新,才能充分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对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作的重大战略部署“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中心环节,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同样,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继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都说明了文化体制改革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的重要地位。

文化体制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上的鲜活剂,它将带动文化发展活力,展现给世界中国文化新景象。改革文化体制,重点是改革文化理念,创新文化手段。这就要求我们对原有文化观念体制扬长避短,大胆推进文艺观念与内容形式的发展,提高对文化整体的创新意识。例如,要重视结合“微时代”的时代背景,结合人民群众当下的思想观念,推进文艺题材和风格的多样化,通过用高新技术展示文艺的吸引力,建设“微时代”的新型先进文化。

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的认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指的是法律对我国社会文化的规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精华部分。它既有体现物质生产生活的方面,又包括体现精神文明的方面。这部分的理论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有的,它是我们祖辈父辈们在改革开放的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既具有历史性,又具有开创性。这是我们国家与人民自信与自强的体现。

坚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的认同,这是值得我们自豪的。首先,我们要认同这个具有我国国情的文化制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建设的基石―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其次,要不断完善法律制度。文化制度的运行离不开法制的保障,更离不开法治的执行。要从社会各界了解中国特色文化的不同表现,使我国文化制度具有民族特色,时代特色。要让法律监督和民众监督,使文化制度落实实处。文化是大众的,不是个别人的,我们要让文化走进老百姓生活中去。再次,加强对我国文化机制体制改革,使其发展成顺应时代潮流的中国特色文化。我们要敢于创新,无论是领导层,还是社会层,都要敢于提出新想法,敢于落实新想法。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强社会媒体对社会大众的宣传。各机关、社会企业、学校要通过组织成员积极响应,给社会成员提供各种机会交流文化产业,让文化这个词变得不再是远离人民群众的一个词汇。

综上所述,坚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我们的文化道路与文化制度不是抄袭别国的文化发展,它是中国人民在实际生活中一步一步探索出来的文化发展思路,是促进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发展道路和制度。在今后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中国人民将会沿着一条核心道路,创造出更多的文化枝和叶,繁荣中国大文化,提高人民文化的物质和精神层次。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真正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过程,认同中国的特色文化,坚定文化建设的决心,我们将会创造出更多符合人民利益,加快生产力发展的中国特色文化成果。

作者简介:武巧菊,性别:女,籍贯:山西临汾,出生日期:1991年10月7日,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研究,单位:山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业:思想政治教育,2014级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赵实.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文化强国之路――文化体制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学习体会[J].求是,2014.

[2]冯颜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学习十精神之二.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上一篇:大学基础课程教学方法与思路浅析 下一篇:论述定向运动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