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变”时装周

时间:2022-06-27 04:06:13

青岛时装周已成为青岛经济转型升级的示范平台,不论是在工业创意,还是在自动化等领域,都可以感受到青岛工业设计水平的提高。

2015年4月28日,又一届中国(青岛)国际时装周(以下简称“青岛时装周”)落下了帷幕。

始自2001年,青岛时装周不知不觉间已经走过了15个年头。这个最初定位为“未来时装设计大师的摇篮”的展会,从最初的每年9月举办,“挪移”到现在每年的四五月份,也从最初时装周的单一展会,演变成后来的“三会合一”,以及如今的“四会合一”(青岛时装周、名牌产品展示周、工业设计周、中小企业中外采购洽谈会)。

从工业领域的3D打印到服装领域的定制流行,从“青岛制造”到“青岛创造”,从物联网、智慧城市到“工业4.0”。15年来,展会的形式在变,内容在丰富,潮流也在不断更新。

定制席卷服装业

对于国内服装业而言,时下的潮流似乎不再只是流行哪一种颜色、哪一种款式,定制成了最大的潮流。

随着这几年外交着装的流行,人们认识到了“例外”这一品牌,国内也由此掀起了一阵定制潮。如今,定制方兴未艾,几乎席卷了整个服装业。

时装周作为时装业流行的风向标,人们在这里似乎更可以一窥端倪。

过去,定制主要是在西装、旗袍等领域,现在则扩展到了衬衫、内衣等领域,飞入了寻常百姓家。在本届青岛时装周上,记者就看到了专注于西装定制的“希努尔”男装和定制内衣的“红妮”品牌。

作为从青岛走出来的内衣品牌,红妮是青岛时装周的常客,几乎每年都来参展。但作为一个老面孔,近几年力推内衣定制的红妮,此次展会也带来了高端定制的“恒尼内衣”新品,并获颁“最具发展潜力时装品牌”。

如果就近10年内衣的发展趋势而言,2005年以前,是以棉、毛、丝、麻等天然纤维为主导;2005年到2009年,流行的是竹、莫代尔、天丝、人棉等再生纤维;从2010年到2014年,发热腈纶(色拉姆、依克丝)、空调纤维、凉爽玉、蚕蛹蛋白、抗菌银等差别化纤维兴起;而2015年之后,代表环保、健康、安全的天然纤维则重新回归,又一次流行。

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和认识,红妮集团与青岛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从海藻中提取海藻纤维,在今年4月份研发出了海藻纤维内衣,并计划在5月份上市。

据青岛红妮品牌管理公司总经理张小磊介绍,海藻纤维有阻燃功能,一件加入了海藻纤维的内衣可以比一般衣服延迟燃烧15秒以上。而除了强大的天然吸湿透气功能,海藻纤维含量在30%的面料,就已经达到了国家的抗菌测试标准。这无疑又为其高端内衣定制,增添了不小的竞争筹码。

事实上,近年来,依靠移动互联,红妮在内衣定制上已经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定制模式,并逐步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致力打造“全球首家商务内衣定制专家”。

红妮做的是高端内衣定制,希努尔男装则专注于西装的高端定制。

青岛国际会展中心2号馆的希努尔男装,早已是国内知名男装品牌,更享有一定的国际知名度,英国的查尔斯王子和足球明星贝克汉姆都曾是它们的定制客户。

但在青岛时装周上,刚刚在CHIC2015上海展会上大放异彩的希努尔,却是一张新面孔。对于首次来到青岛时装周,希努尔男装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玉剑向记者介绍:“这次主办方极力邀请我们前来,更重要的是,我们看到了青岛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人们的消费水平也很高,企业本身也在推广定制、团购等业务,希望能借助展会让青岛的消费者更加认识希努尔。”

据悉,早在十几年前,希努尔男装就推出了个人定制业务,由此积累了大量的客户、数据信息和技术经验,并在顾客服务、量体技术、版型工程、制作工艺等方面,奠定了高级定制的坚实基础。

所以,在我国服装业不断遭受国外快时尚品牌冲击、电商分流、行业深度调整,从而引发大量企业不断转向高级定制的今天,希努尔男装就已经快人一步,走在了我国男装“智能定制”时代的前列。

陈玉剑就说,定制是―种生活方式,企业也都知道定制是一个趋势,但很多企业所谓的定制只是打着这一旗号赚钱,并不是真正的定制。因为定制前期的投入很大,而且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

据记者了解,希努尔高级定制的最大优势在于,它们拥有一个由有着50多年服装设计、量体和工程学研究经验的罗格・道格拉斯领衔的设计和制作团队。当然,一件好的西装还离不开它的面料和工艺。展会现场摆放的一件高达3万元的西装上衣,就是全手工缝制的,据说缝了3300多针。

“现在,国内还没有一个服装品牌在高端定制上做得很成功,并成为能在世界上推广的大品牌,能做得很大很强。”在陈玉剑看来,国内高端定制的道路,显然还很长。

绿色铸造的未来

自青岛时装周扩容为“三会合一”或“四会合一”以来,它所承载的内容和意义也变得更加宽广。它不再只是一个时装的平台,一个推介时装品牌和促进时装业发展的展会,更成为城市工业制造和创造成果的展示平台。

“智造,让生活更美好”,这样的主题也正契合着其多元化拓展的理念。

时代在变,而科技无疑是重要的推动力。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以及从“青岛制造”到“青岛创造”,都离不开科技和创新的驱动。透过这几年展会对物联网、智慧城市和3D打印等不同主题和行业成果的展示,我们亦可以看到“青岛创造”,乃至“中国创造”的冰山一角。

生活离不开制造,但制造也开始注重绿色。当下,我国经济已进入结构转型关键期和经济下行压力的“新常态”阶段,国外发达国家也正在逐步复兴制造业,社会对“工业4.0”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企业对于绿色制造的趋势也越来越认可。

在本届展会的青岛名牌产品展示周展厅,华通机械展示了“绿色铸造”。所谓的绿色铸造,就是以产品生命周期中的3R即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为行为准则,从产品由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周期中,实现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资源效率最高。

今年4月,青岛市机械工业总公司旗下的华通机电国际有限公司(QME)就设立了我国铸造行业首个孵化器一青岛绿色铸造国际孵化器,培育具有德国铸造“基因”的高科技、绿色、新型企业。

当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走上了绿色铸造的道路。也正如QME总裁于彦奇就中国铸造企业如何转型绿色铸造所提出的观点:“绿色”转型对于每个铸造企业而言都是未来发展所必须经历的阶段,绿色铸造是我国铸造的未来。

此外,在会展中心1号馆的青岛产业新高地创意园展区,展示了青岛集时尚创意、工业设计、品牌展示、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创业投资等6大主体功能和生产、商务、生活、物业等4类配套服务为一体、产业链高度聚合运营的产业发展新高地的整体规划建设方案,体现了青岛传统产业由“智能制造”向“智慧创造”创新发展的进程。

据悉,此次名牌产品展示周,展出了120余家品牌企业的1000余种产品;工业设计周集中展示了400多件国际、国内和,青岛市工业设计大赛获奖作品;在首届中小企业中外采购洽谈会上,契合“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需求,加大了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采购商的邀请力度。到会的16家外商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就占了六成。

放大的叠加效应

据官方统计,本届展会共接待观众8万多人次,现场交易额和订单累计1.92亿元,达成采购意向7亿多元,展会规模和展示效果均为历届最高。

展会年年办,让每一届展会都办出新意,无疑是困难的。但不可否认的是,这几年不论是时装,还是品牌推介,都亮点频出。

最差的时候,青岛时装周只剩下几场走秀,被人看成“鸡肋”。随着定位重新清晰化,它成为助推本土品牌和本土设计师成长的平台,并逐步带动了青岛服装纺织产业的重新崛起。

最初举办时装周的时候,青岛连一家女装品牌都不曾有,如今它的女装品牌不仅超过50多个,更带动青岛的服装产业集群成为继机械装备、食品和石化之后的第四大产业集群。

2009年以后,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加快实施定向招商、促进产业调整振兴,青岛时装周又创新了“三会合一”、“四会合一”的形式,增设了青岛名牌产品展示周、青岛产学研洽谈会、青岛市中小企业“专精特新”成果展等新板块,放大了展会的叠加效应。

正如青岛市经信委企业指导处处长冯伟所言:青岛时装周已成为青岛经济转型升级的示范平台,不论是在工业创意,还是在自动化等领域,都可以感受到青岛工业设计水平的提高。如今的“四会合一”更是借助时装周不断扩大的影响力,带动着这个城市其他行业和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上一篇:赵文:将TED“搬”到青岛 下一篇:数学开放性问题教学热的冷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