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森田疗法”、“瓦伦达心态”指导拔尖学生克服考试焦虑心理

时间:2022-06-27 03:20:50

运用“森田疗法”、“瓦伦达心态”指导拔尖学生克服考试焦虑心理

【摘 要】分析拔尖学生考试中产生焦虑心理的原因,提出运用“森田疗法”、“瓦伦达心态”指导拔尖学生克服考试焦虑心理。

【关键词】“森田疗法” “瓦伦达心态” 拔尖学生 考试焦虑心理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3B-0123-02

“森田疗法”是由日本慈惠医科大学森田正马教授于1920年创立的适用于神经质症的特殊疗法,简单来说是一种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心理治疗方法,就是你不要去在乎自己过度的紧张、焦虑状态,坦然地接受它,不要与之对抗,在顺其自然的行为中做好当下的事情。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瓦伦达心态”。瓦伦达是美国一个著名的高空走钢索的表演者,他在一次重大的表演中不幸失足身亡。他在上场前总是不停地说,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败。而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他总想着走钢丝这件事本身,而不去管这件事可能带来的一切。人们就把专注于事情本身、不患得患失的心态叫作“瓦伦达心态”。

拔尖学生因为平时成绩优秀而得到众人的关注,但在关键性考试时有些学生发挥超常,屡创新高;有些学生发挥失常,痛苦遗憾。高端的竞争有运气成分,但高端较量,当水平相当的时候,发挥失常的原因往往是心里出现焦虑心理。学生太想考好,太想成功,当在考场的时候,脑子里考试做题以外的信息太多了。他们在乎考试所带来的结果,在乎现在和未来的一切,而忽略了考试本身,结果反而达不到预定的设想成绩,离目标越来越远。解决这一心理问题的方法是:想就是想,而不是去否定,顺其自然,承受感觉,专注当下具体的问题,做好此时此刻的这一步骤,焦虑自然消除。本文分析拔尖学生考试产生焦虑心理的四种原因,提出运用“森田疗法”、“瓦伦达心态”指导拔尖学生克服考试焦虑心理。

一、考试焦虑心理产生的原因之一:担忧未来,想控制不可控的东西

在考试中最常见的是,学生看到别人做题比自己快心里就着急,担心考不过别人;老想着数学一科要考类似140分这样具体的分数,上不了就心灰意冷;想到将来上不了心仪的大学就心烦意乱,产生焦虑心理。未来的事情都是不可控制的,一个人的思维不在现在,不在现实,想控制不可控的东西,他才会无助无力,状态萎靡,拔尖学生只要有这样的思维,就会产生不安。他们看问题喜欢看整体,而不是看目前的这一步,思维概括,不具体,不接纳现实,担忧未来,后悔过去,情绪就会出现,焦虑就会产生,影响了考试水平的正常发挥,所以要使这种想法打住。

瓦伦达以生命为代价向世人昭示要专注当下的原则,不遵循这样的原则就注定失败。因此,拔尖学生在考试中必须关注当下,把目标具体到每道题,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停留在每一步骤,完善每一个步骤。要认识到很多关于未来的想法不管近或远现实并没有真实地发生,无法控制未来只能控制当下。别人做题做得快正确率不一定高,不如按此刻的速度做对题;老想着数学考140分不如解决眼前这道题的这个步骤,拿能拿的分;想着将来上不了心仪的大学不如做好此时的训练。焦虑情绪的平复是有过程的,拔尖学生要学会及时调整自己。承受感觉,为所当为,做好此时此刻的这一步骤是克服焦虑心理的成功方法。

二、考试焦虑心理产生的原因之二:制造矛盾,逃避感觉

实际上,很多拔尖学生往往自我定位太高,给自己压力,不停在制造内在自我的矛盾,分散精力,自我折磨。比如考试时不检查不放心,在一道题上纠缠不清,检查来检查去,同时又懊恼做不完题,处在矛盾状态。比如在跟别人比较时,比得过就有优越感,盲目膨胀,比不过就贬低自己,打击自己。做题做得快时紧张冒汗,做题做得慢时耗脑费力,不管太快太慢都难受,处在矛盾中,于是就否定自己,逃避感觉,痛苦不已。

要明白考试是处理人和题的关系,而非人和人的关系。有优越感其实是这道题自己做出而别人没做出,有低劣感其实是这道题别人做出而自己没做出,仅此而已。有了优越感容易膨胀,看不清题;低劣感又会带来紧张慌乱。学习的状态是需要理性状态的,娱乐、唱歌要触发感觉,而学习是有意识不去触发感觉。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过高不过低要求自己就不会有情绪,人在情绪中看到的东西是狭隘的,自然出现焦虑。

如何解决?拔尖学生必须学会带着感觉、承受感觉去做具体的事,为所当为,解决此时此刻问题。不在一道题上纠缠不清,掌握时间与分数的关系,在一定时间拿一定的分数,这是投资与收益的问题。平时做题要有针对性,做题做错的,这段时间有针对性地去解决。其实任务完成,不舒服的感觉是必然的,不管难题易题,不要去考虑什么状态是舒服的,什么状态是不舒服的,必须想到当前这一步任务如何去完成。做任何事都是促进自己更好发展,存在不舒服的感觉就去面对、承受,处理好自己的感觉,消除内在自我矛盾,这样注意力就会转移到题目本身,专注当下能解决的步骤,专注当下能拿的分,焦虑心理自然调整过来。

三、考试焦虑心理产生的原因之三:寻找成功的单一条件

很多拔尖学生认为只要我努力了,就会考出好成绩。我们常常看到很多人付出很多,结果却很惨烈,其实努力只是构成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有些尖子生成绩忽高忽低,呈现波峰波谷的状态,高考前最后一次的热身考就刻意去制造波谷状态,以待高考出现波峰成绩。要知道每一次的考试成绩都会有变化,波动是正常的,现在好不等于高考好,现在次次考第一不等于高考第一。结果需要很多条件,比如种花,要浇水、施肥、除虫等,如果只浇水行吗?浇水只是满足开花的单一条件。我们知道成绩80%是靠情商,而我们的教育常常只注意表面,如多做题,如果总是做题,那是单一条件。高考成绩好是各种能力的综合体现,需要由多种条件构成,努力做题仅仅是满足高考成绩好的一个单一条件,还需要很多条件,只有当条件满足时才会有相应的结果,才会有我们期待的超水平发挥的现象。

拔尖学生对强刺激才有感觉,他们成长中有勤奋钻研的好习惯,顺从不逆反,很平和,但不是每个人都具有这个素质。那么怎么办?当下临场的问题需要去应对,不存在付出就会有结果。这时就需要回顾以前的做法,分析自身的原因、成功的条件,然后去训练提高满足这些条件,比如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抗干扰能力、心态、体力,等等。对于拔尖学生来说要明白什么东西最重要?自我成长、自我发展最重要。这样就不会只看到获得高分的单一条件,就不会目光短浅,急功近利,紧盯成绩。心胸宽广,素质全面,积极平和,训练有素的拔尖学生就会在高端竞争中脱颖而出。

四、考试焦虑心理产生的原因之四:设置理想状态,自我打击

许多拔尖学生的思维是有误区的,会给自己设置一个错的前提、一个理想状态,喜欢自我打击。比如,因为昨天晚上睡不着,头昏难受,所以考试分数肯定不好,要考好就必须有一个很好的状态。睡不着,发烧,肚子疼,肯定会考不好,这是观念上的消极暗示,是在打击自己。他们常常从结果来证明自己没有满足这个理想状态,把注意力放在理想状态上。再如,部分学生认为语文考试老是时间不够,作文要够一个小时才能考出水平。可是在考试时怎么会有足够的时间?这种心理明显又是想去控制不可控的东西。比如有些学生做阅读理解时脑子里会出现音乐,觉得音乐很烦,这回肯定考不好了。脑子里出现音乐这是存在的感觉,这回肯定考不好了是消极暗示,他们制造了消极条件,自我折磨,消耗能力,不是解决此时此刻的问题,结果就真的应验了考不好。

解决的办法就是去掉理想化,积极暗示自己,运用“森田疗法”,“不关注症状,带着症状去做应该做的事情”。高考什么情绪、状态、感觉都可能存在,睡不着、发烧、拉肚子,不管什么感觉,承受这个感觉;什么环境都可能碰到,下雨、炎热、周边嘈杂,这个时候碰到一切都是正常,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带着不舒服的感觉去考试,不与之对抗,专注当下,同样可以考出好成绩;语文作文写作只有40分钟也可以拿高分,在既有的时间里抓审题,想办法提高速度;伴随着音乐声去做题,沉迷到题目里去,周围的噪音变成了负诱导,就是听音乐做题,音乐都听不到了。一边听歌一边做题,同理可以一边承受情绪一边做题,每一个题在每一个当下处理好,拿能拿的分。拔尖学生学习排除干扰,调动正能量,就能体会到乐观对考试的价值,感悟到积极思维的巨大力量,在消极中看到积极。这是思维深层次的问题。经过辅导,拔尖学生能领悟到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应该乐观地去应对,不管什么状态都可以考出好的成绩。

成功来源于好心态,乐观是学习好的一个重要条件。对于拔尖学生,根据问题做出选择,学会很好地激励自己,关注当下而不是关注未来,应对步骤而不是应对结果。考试焦虑是正常的,带着这种不舒服的感觉去做积极的、建设性的、具体的事情,承受感觉,为所当为,焦虑自然而然消除,考试就能正常甚至超水平发挥。

【参考文献】

[1]施旺红.战胜自己――顺其自然的”森田疗法”[M].北京: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9

[2]高良武久.森田心理疗法实践――顺应自然的人生学[M].成都: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郑 雪(1976- ),硕士,广西柳州人,柳州高级中学年级党支部书记,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

(责编 江月阳)

上一篇:高中生阅读名著能力的提高策略 下一篇:MERS可防可控别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