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文瀚老师应用当归拈痛汤在皮肤病中的应用经验

时间:2022-06-27 12:39:24

师文瀚老师应用当归拈痛汤在皮肤病中的应用经验

关键词名医经验当归拈痛汤皮肤病

师文瀚老先生从医近60年,精勤不倦,见解独到,临症经验丰富,在甘肃天水地区享有盛誉,是甘肃省第一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当归拈痛汤出自张元素《医学启源》卷下,是易水学派中较有影响的一个方剂。清代医家张璐在《张氏医通》中盛赞该方为“此湿热肿痛之圣方”。后世医家多将该方用于风湿热痹及湿热脚气初起的治疗。该方由羌活、防风、升麻、葛根、当归、白术、苍术、人参、黄芩、知母、茵陈、猪苓、泽泻、甘草等药物组成。该方条下云:“治湿热发病,肢节烦痛,肩背沉重,胸膈不利,遍身痛,下注于胫,肿痛不可忍。经云:湿淫于内,治以苦温。羌活苦辛,透关利节而胜湿;防风甘辛,温散经络中留湿,故以为君。水性润下,升麻、葛根苦辛平,味之薄者,阴中之阳,引而上行,以苦发之也。白术苦甘温,和中除湿;苍术体轻浮,气力雄壮,能去皮肤腠理之湿,故以为臣。血壅而不流则痛,当归身辛温以散之,是气血各有所归。人参、甘草甘温,补脾养正气,使苦药不能伤胃”。《医学发明》中指出,该方主治湿热相搏之肢节烦痛,脚腿生疮,脓水不绝,肩背沉重,脚气肿痛,脉滑数等。做为甘肃省第一批名老中医的师文瀚老先生将“当归拈痛汤”化裁,应用于皮肤病证的治疗,经多年的临床应用,疗效显著,屡用屡验,现分述如下。

脓疱疮

脓疱疮又称天疱疮、黄水疮,是一种常见的化脓性皮肤病,多发于夏秋季节。皮损主要表现为脓疱,有传染性。常在托儿所、幼儿园、家庭中传播流行。《外科大成》中说:“天疱疮,初起白色燎浆水泡,小如芡实,大如棋子,延及遍身,疼痛难忍。由肺受暑热,秽气伏结而成”。因夏秋季节,感受暑湿热毒,导致气机不畅,疏泄障碍,熏蒸皮肤而成;若小儿,机体虚弱,皮肤娇嫩,汗多湿重,暑邪湿毒侵袭,则更易发生,并且缠绵难愈。

患者,女,8岁。2006年8月15日初诊。其母代诉:头顶部流脓,有脓痂1个月余。1个月前,先在左耳部流脓,以后逐渐蔓延到整个头顶部,曾在某医院西医皮肤科治疗,口服西药片剂,肌注青霉素等无效。查:患儿整个头部有脓痂,且流出黄色水液。以当归拈痛汤加减:当归4.5g,羌活4.5g,防风4.5g,升麻3g,猪苓4.5g,泽泻4g,茵陈4.5g,黄芩4.5g,苍术3g,白术3g,苦参9g,知母4.5g,白鲜皮9g,薏苡仁6g,蝉蜕4.5g,甘草2g。3剂,水煎饭后分服,3次/日。3剂后,患儿头顶部脓液明显减少。连服10剂后,患儿头顶部痂皮干燥脱落,长出新嫩皮。后服3剂,患儿痊愈。

湿疹

湿疹是指皮损多种,形态各异,有瘙痒、糜烂、流汁、结痂等症状的皮肤疾患。一般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类。本病具有多形性损害、对称性分布、自觉瘙痒、反复发作、易演变成慢性等特点。男女老幼皆可发病,多因先天禀赋敏感者多见,无明显季节性,但冬季多复发。急性者多泛发全身,慢性者多固定在某些部位,亚急性介于两者之间,《医宗金鉴》中说:“遍身生疮,形如栗米,瘙痒无度,搔破时,津脂水,浸淫成片”。发于耳部的称旋耳疮,发于手部称莴疮;发于头部的称风;发于脐部的称脐疮;发于阴囊部的称肾囊风;发于下肢弯曲部的称四弯风。多由于禀赋不耐,风、湿、热阻于肌肤所致。急性者以湿热为主;亚急性者多于脾虚不运,湿邪留恋有关;慢性者因病久伤血,血虚生风生燥,肌肤失去濡养而成;发于小腿伴有青筋暴露着,常与气血运行失常,湿热蕴阻所致。

患者,男,28岁。2006年4月3日初诊。半个月来下身、双及阴囊部均出现糜烂之红色丘疹,流黄色液体,部分出现脓痂,尤以及阴囊底部为甚。诊断为阴囊湿疹,以当归拈痛汤加减:当归9g,羌活9g,防风9g,升麻4.5g,猪苓9g,泽泻9g,茵陈9g,黄芩9g,苍术6g,白术9g,苦参15g,白鲜皮15g,黄柏9g,薏仁9g,乌蛇15g,蛇床子9g,甘草3g。3剂,水煎分3次服。再诊时,自述瘙痒及流黄色液体明显减少。又进3剂,瘙痒及流黄色液体症状已停,开始结痂。连服上方12剂,痊愈。

隐疹

每因皮肤出现鲜红色或苍白色风团,时隐时现故名。可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发生局限性风团,小如芝麻,大似豆瓣,多呈鲜红色,数目常随搔抓的刺激而扩大,增多,有的融合成环状、地图状等多种形态。

患者,女,62岁。2009年10月8日初诊。1周来,自觉全身瘙痒难忍,搔抓后即表皮发出大片淡红色风团,更甚则融合成片,经服扑尔敏、息斯敏等脱敏药物,只能缓解一时。经追问,之前未曾服用任何药物,以及接触易致敏的任何物品。以当归拈痛汤加减:当归9g,羌活9g,防风9g,升麻6g,猪苓9g,泽泻9g,茵陈9g,黄芩9g,苍术6g,苦参15g,白鲜皮15g,乌蛇15g,蛇床子9g,蝉蜕9g,甘草3g,3剂,水煎分3次口服,并嘱患者勿食鱼虾、鸡蛋等物。3剂即告痊愈。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以沿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和神经痛为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神经痛为本病的重要特征,中医称为”缠腰火龙”、“缠腰火丹”,俗称”蜘蛛疮”。其主要特点为簇集水泡,沿一侧周围神经作群集带状分布,伴有明显神经痛。初次感染表现为水痘,以后病毒可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免疫功能减弱可诱发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可再度活动,生长繁殖,沿周围神经波及皮肤,发生带状皮疹初起为皮肤发红,随之出现簇集成群的绿豆大小丘疹,1~2天后迅速演变成为水泡,水泡沿神经近端发展排列呈带状,数天后,疱壁松弛,疱液混浊,而后逐渐吸收,干痼。愈后遗留暂时性的红斑或色素沉着。好发部位肋间神经及三叉神经可支配的皮肤区域。皮疹特点潮红斑的基础上出现群集的丘疹、水疱,粟粒至绿豆大小,疱液清亮,严重时可呈血性,或坏死溃疡。三叉神经眼支支配区域的带状疱疹单侧面的额部、头皮红斑水疱,眼周可明显肿胀,结膜潮红充血,在结膜乃至角膜上出现水疱,可发生溃疡性角膜炎,愈后形成角膜云翳而影响视力,严重时可致失明。疼痛可发生在皮疹出现前,表现为感觉过敏,轻触诱发疼痛。疼痛常持续至皮疹完全消退后,有时可持续数月之久。带状疱疹患者一般可获得对该病毒的终生免疫。

患者,女,45岁。2009年1月28日初诊。患者最初眉楞及眼眶周围皮肤瘙痒,局部疼痛,之后出现水疱样改变,肿胀,导致眼睑不能睁开,疼痛难忍,夜间难以入睡。经某院西药治疗1周,效果甚微。观其舌脉,舌尖红嫩,苔薄黄,脉滑数。给予当归拈痛汤加减:当归12g,羌活9g,防风9g,升麻6g,猪苓9g,泽泻9g,茵陈12g,苍术6g,黄芩9g,白鲜皮15g,蝉蜕9g,蛇床子9g,甘草3g。共服9剂后,患者局部痛疼、肿胀完全消退,水疱干燥结痂。

讨论

皮肤病的原因虽然复杂,但最基本的原因多为风、湿、火(热)所至。其机理多为风、湿、水邪侵袭人体,与湿热相搏,内失舒疏达,郁于肌肤腠理之间而成,痒自风来,止痒必先疏风。故方用羌活、防风开发腠理,透解在表的风邪;《医学启源》:“当归拈痛汤”;治湿热为病,肢节烦痛,肩背沉重,胸膈不利,变身疼,下注于胫,肿痛不可忍。经云:湿淫于内,治以苦温。羌活苦辛,透利关节而胜湿;防风甘辛,葛根、升麻助其升阳透疹。湿热相搏而致水液渗溢,故以茵陈、泽泻、猪苓渗利湿热;黄柏、黄芩、知母、苦参苦寒,清热燥湿。而湿之成。多由脾虚不运所致。故以党参、白术、苍术健脾化湿;湿热日久,多伤及血分,故以当归和血补血,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有疏风清热,除湿消肿的功效。该方对湿热相搏的肩背四肢作痛,全身性疮疡溃烂,流脓液,全身瘙痒,脚气,以及西医诊断为皮下感染,脂溢性皮炎及脱发、银屑病、风湿性关节炎、皮下脂肪瘤、囊肿,凡具备皮肤表面有丘疹、潮红、瘙痒、疼痛,有水液渗出者,均可应用本方论治。所以,多年来在皮肤病的治疗中,以老师经验为基础,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临床疗效非常满意。在此推荐临床皮肤科医生值得学习、辨证使用。

参考文献

1高建忠.当归拈痛汤湿热疼肿之圣方.中国中医药报,2011,3(16):4.

上一篇:乳宁颗粒治疗乳腺增生病106例临床体会 下一篇:通腑泄热法治疗卧床患者及老年性便秘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