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银行在香港并购扩张

时间:2022-06-27 11:21:59

中资银行在香港并购扩张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内地银行开始国际化扩张,而香港往往是第一桥头堡。面对中资银行的激烈竞争,香港银行业人士认为,只要做好部署,积极发展内地业务,可以与中资银行互赢互利,共同推进金融市场繁荣。

香港大银行利润有所下降

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香港银行业运行良好,其中信贷增加9.6%,存款增加9.3%,贷存比率达67.1%。这得益于去年香港银行提高风险管理,令资产质量保持良好;即使去年相当波动的情况下,银行仍保持稳健,资本及流动资金充裕,盈利进一步改善。

其中,三大银行集团汇丰控股有限公司、中国银行和渣打银行在香港本地的分行继续在香港银行业占主导地位,在香港银行系统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在去年6月底达到了46%。由于零售存款基础大、品牌知名度高、网点众多,它们有能力继续保持在香港市场的领先地位。但是,惠誉国际评级认为,因为竞争加剧令它们的盈利能力受到挑战,将迫使其进入风险更高的市场。

谈到汇丰,今年2月份,高盛、瑞信、德银、野村、美银美林等五大投行曾对汇丰控股去年的业绩进行预测。其中,预测利润增幅最高的是瑞信,该行认为,汇丰去年的税前利润可达253亿美元,同比上升15.53%;高盛第二,预测增幅13.39%;之后依次是德银、野村和美银美林。

不过,待3月5日汇丰业绩出炉,五大投行的预测无一命中。截至去年底,汇丰的税前利润仅有206亿美元,同比下跌6%。造成汇丰业绩下跌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就是汇丰的特别项目支出激增,高达57亿美元,而2011年,汇丰的特别项目支出仅有22亿美元。仔细查看报告会发现,汇丰向美国和英国金融监管当局支付的和解金为19亿美元,为赔偿英国客户额外拨备的准备金14亿美元,还有其他一些零碎且又必须的支出约24亿美元。

3月6日,渣打银行也了2012年的年报,这家发钞行2012年的税前利润为69亿美元,高于2011年的68亿美元,不过,却低于分析师普遍预期的70亿美元。渣打的特别项目支出急增,由于被控违反了美国针对伊朗和其他三个国家的金融制裁规定,渣打被美国监管部门处以6.67亿美元的罚金,这几乎抹掉了渣打在亚洲地区所有的利润增幅。

需注意的是,今年中银国际反倒给予香港银行板块中立的首次评级,他们认为,2013年尽管由于香港政府的调控措施,楼市可能持续低迷,但香港贷款需求仍有望进一步增长,预计2013年香港贷款总额增长8.2%,与2012年增速基本持平;香港存款增长8~9%,与过去四年中的平均增速基本一致。鉴于存贷款增长基本平衡,中银国际认为未来融资环境将保持稳定。

中资银行

在港私有化或并购扩张

近几年,中资银行在香港市场增长非常迅猛,已对汇丰集团的统治地位形成了挑战,有实力的中资银行正继续扩大香港业务,将之作为获得美元、港元融资的海外平台。

中信证券国际证券研究部金融服务业执行董事陈昔典指出,中资银行由于可利用内地总行的客户基础,在批发银行业务上基本不愁客户,加上人民币业务的发展,内地银行亦相对具有优势。但中资银行要拓展零售银行业务,就必须要有较大的分行网络,若透过每年增加数家分行的自然增长模式,发展速度会较慢。

有分析员预期,中资银行将继续藉其母行的内地优势,以及在港进行并购,进一步扩张香港的业务。举例说,内地银行收购香港同业,得到的是一班经验丰富的国际金融专才,以及走向国际的机会;同时,收购者亦可享跨境流动资本增加的优势;此外,香港的商业银行对企业客户有透彻的了解,收购香港银行连带的内部资料及商界脉络都是无价之宝。

其实,早在2008年招行就这样做了。2008年5月14日,招行批准收购永隆银行,收购价为193亿港元,该项收购于当年9月30日完成。永隆银行是一家在香港注册成立的持牌银行,提供各类个人及商业银行的相关产品和服务,同时兼营保险、证券等业务。

招商银行总行副行长、永隆银行常务董事兼行政总裁朱琦表示,自招行收购永隆至今四年多时间,并购所产生的协同效应正在加速显现,永隆银行各项业务保持了平稳发展态势。自2009年以来,永隆银行总资产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7.7%,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5.3%,均超过香港银行业平均水平。截至2012年9月末,永隆银行总资产1739亿港元,净利润15.21亿港元,资本充足率13.52%,不良贷款率0.25%。

2009年,中国建设银行获的全资子公司“建行亚洲”与美国国际集团(AIG)已就收购美国国际信贷(香港)有限公司(AIGF)的全部股份达成最终协议,并购金额7000万美元。数据显示,建行亚洲2012年的税前利润约17.55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约一倍;整体资产增长40%至2613亿元,其中人民币资产占整体比例为41%,达到860亿元;人民币业务的利润贡献为43.8%。而2012年该行人民币整体存款达1000亿元;不良贷款“双降”,比率为0.26%,低于香港同业平均水平;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则达3370亿元,占香港整体的15%。

除了收购合并,中资银行在港还实施私有化。2008年中信集团私有化中信国金,2010年,工商银行公布私有化工银亚洲。随着中资银行的在港扩张,截至2012年6月底,中资银行所占香港银行业的资产比例,从2009年底的9%升至约15%。

根据惠誉国际评级提供的数据,永亨银行有限公司、大新银行有限公司、创兴银行有限公司这三家香港本地的小银行对竞争压力最为敏感,去年6月底,这三家银行的市场占有率已经从2009年底的2.7%降至2.4%。

人民币离岸业务带来发展机遇

虽然中资银行参与到香港银行业的竞争中,但不代表香港本土银行就没有还手之力。有消息传出,香港监管局欲打造本地私人银行中心,这对本土银行绝对是个发展机遇。

受2008年金融风暴的冲击,香港私人银行业务呈现萎缩状态。据悉,目前有41家国际私人银行进入香港。不过,金管局由2012年开始修订银行的发牌条件,删除必须持有客户总存款不少于30亿港元、总资产不少于40亿港元的机构才能发牌的要求。金管局还表示,不再强制私人银行实施分隔投资业务与一般银行业务;以及允许私人银行可采用“投资组合为本”的方法为客户进行适合性评估,而无需按每宗交易将客户的风险承担水平与产品风险水平配对。金管局首次定义了私人银行的客户标准:“拥有至少300万美元(或者其他等值货币)的包括证券、存款及存款证类的可投资产;或至少100万美元(或者其他等值货币)由银行管理的可投资资产”。

香港处于亚太区中心及背靠中国内地,且在时区上与美欧金融市场形成承上启下的关系,无疑利于吸引世界各地的私人资产来港运作。而内地富人数量的迅速增加,也是香港发展私人银行中心的最重要动力。据全球知名财富研究中心Wealth-X最新预测,中国个人资产达到5000万美元的超高净值人士总数,预计会在2013年增长9%,达到12250人,他们的净值总和也将增长8%,达到1.7万亿美元。

除了私人银行业务,离岸人民币业务给香港银行带来了机会,如果香港各家银行的各项内地相关业务要想持续实现大幅盈利,坚持不懈的风险监控和有效的成本管理将是关键。

今年1月28日,15家香港银行向注册在深圳前海的15家企业发放了20亿元人民币贷款。这个规模有些微不足道,引来众多目光的原因在于,它标志着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的正式开启。去年12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实施了《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管理暂行办法》,随后相关细则也迅速出台。

作为最具规模和最有效率的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香港目前拥有超过6000亿元的人民币存款及存款证,是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资金池。同时,其境外人民币债券年发行额超过1000亿元,是离岸人民币贸易结算的重要枢纽。2012年,经香港银行处理的人民币贸易结算交易逾2.6万亿元人民币,占内地以人民币结算的跨境贸易总额的九成以上。只要香港银行抓住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机遇,不愁没有作为。

上一篇:全媒体下的企业形象塑造 下一篇:劳务派遣工作的思考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