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氮量对冬小麦旗叶和籽粒POD活性的影响

时间:2022-06-27 10:30:07

施氮量对冬小麦旗叶和籽粒POD活性的影响

[摘 要]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种植逐渐走向科学化。本文中主要介绍了施氮量对冬小麦旗叶和籽粒POD活性的影响。

[关键词] 氮肥 用量 影响

[中图分类号] S51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3-0044-01

一、材料与方法

1. 试验时间与地点

试验于2012年5月在安丘市景芝镇试验田进行。

2. 供试材料

济麦22号。

3.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法处理。小区全长62M,宽24M。小麦:种植密度13万/亩,小麦施肥设置N1、N2、N3、N44个处理,施氮量分别为0,150,210,270kg/hm2。各处理均施有机肥3000kg/亩、P2O5 8kg/亩、K2O 7kg/亩,在耕地前将部肥料均匀撒施于地表,然后耕翻于地下。

4. 试验方法

4.1 测定项目及方法

取样:在小麦开花期选择同一天开花、生长基本一致且无病虫害的小麦植株,进行挂牌标记 ,从挂牌后第0天开始取样,分别于第7、11、14、18、25日8:00每小区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标记植株小麦旗叶,所有样品及时放入冰盒中带回实验室,洗净叶片表面的尘土和污物,用吸水纸小心擦干表面水分,液氮中低温冷冻处理然后放入超低温冰箱以备使用。开花后第0、6、14、20、24日采用同样方法获取籽粒,充分干燥,研磨成粉,放入试样袋。

测定方法:取旗叶0.5g、籽粒0.25g,制作比色的提取液,用于POD的测定。过氧化物酶(POD)测定采用比色法。

4.2 数据分析:数据、图表处理在Exce12003下进行。

二、结果与分析

1. 不同的施氮处理对冬小麦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过氧化物酶活性(U/g FW.min)=ΔA470×Vt/(W×Vs×0.01×t)式中:ΔA470为反应时间内吸光度的变化;Vt为提取液总体积(ml);W为样品鲜重(g);Vs为测定时取用酶液体积(ml);t为反应时间(min)。

过氧化物酶(POD)是植物膜脂过氧化过程中重要的保护酶之一,是植物体内消除过氧化物、降低活性氧伤害的一种关键酶,对保护膜结构的稳定性至关重要。在同一施氮量下,POD活性表现为开花后14天达到最高,开花后期POD有所下降,整体呈单峰曲线;施氮量由0kg/hm2增加270kg/h,旗叶POD值显著增加;说明施肥量的增加了POD活性,导致旗叶清除过氧化物的能力增强,减缓旗叶衰老;同一施氮量下,POD值于开花后14天达到最高,活性最高。

2. 不同的施氮处理对冬小麦籽粒POD活性的影响

籽粒POD活性整体比旗叶的要低,同一施氮水平下基本是与开花后14天POD活性达到最高(N4水平下例外),整体呈现单峰曲线;施氮量在0-210kg/hm2是随着施氮量的增加POD活性也随之增加,当施氮量达到270kg/hm2,POD的活性受到抑制,开花后14天之前POD活性都比N3处理水平要低,花后17天出现回升。施氮量在一定区间内(0―210kg/hm2)是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籽粒POD的活性也随之增加,延缓了籽粒的衰老。而在超过一定限度(达到270kg/hm2),呈现不增反降的趋势,籽粒的衰老速度加快。这说明N对POD的促进作用是在一定的施氮区间内,超过这个区间(0―210kg/hm2),对POD的活性有抑制性作用。

三、结论与讨论

正常情况下,植物细胞的叶绿体在光合作用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活性氧,对细胞产生一定的伤害,但由于细胞内存在活性氧清除酶系统而使活性氧得以清除。叶片在衰老过程中出现活性氧的毒害作用,活性氧的增多导致膜脂过氧化,从而产生MDA,对生物膜造成伤害。活性氧清除酶系统中的抗氧化酶(SOD、POD、CAT)等,能有效阻止体内活性氧如超氧物阴离子自由基(O)、过氧化氢(H2O2)、羟基自由基(-OH)、单线态氧(O)等的数量增加,防止膜脂的过氧化作用,延缓植物的衰老,使植物维持正常的生长和发育,有利于叶片向籽粒及植物各器官提供较多的有机同化产物。

POD是极为重要的保护酶,在植物体内具有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本试验结果表明,小麦施氮量在0-210kg/hm2水平下,随着施氮量增加,旗叶POD活性增强,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上升,减轻了膜脂过氧化程度,减缓了旗叶衰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灌浆速率和增加粒重。在210270kg/hm2下增施氮肥能旗叶POD活性增强对POD的影响较为显著。施氮在0-210kg/hm2水平下,籽粒POD、活性增强,减缓了籽粒的衰老,增加粒重。210-270kg/hm2水平下,籽粒POD活性下降以POD活性下降较为明显。本实验表明,在本地区常规田间管理条件下,210-270kg/hm2的施氮水平对冬小麦旗叶和籽粒的抗衰老效果比较好,产量达到较高水平。

上一篇:黄颡鱼养殖的几点体会 下一篇:核桃早、优、丰栽培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