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豚之死的警示

时间:2022-06-27 09:48:05

2012年11月至12月间的44天,我国由农业部、中科院水生所和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组织了对长江流域江豚的科考,这也是继2006年中、美、日等六国科学家对长江流域白鳍豚联合科考后的首次大规模科考。科考船于11月11日从武汉出发经宜昌直达长江出海口,再从上海返回武汉。

2006年白鳍豚科考宣布“长江精灵”白鳍豚已经功能性灭绝。此次科考以声学考察结果为例,考察船在宜昌至上海的单程航行中总共发现91头次江豚,而2006年科考在同样的航程中发现了177头次,比2006年的发现减少一半。有专家估计,长江现存的江豚只剩下千头左右。白鳍豚和长江江豚是仅有的生存于长江中的两种珍稀鲸类哺乳动物。只可惜,前者已经灭绝,后者正在步白鳍豚后尘,可能每年以5%~10%的速度下降。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员、科考队总指挥王丁说:“这一判断目前已初步得到证实,如果没有好的保护措施,15年内可能在野外很难再见江豚。”

江豚为何频频死亡?是由于自然环境的变迁、水位下降、水质恶化、江湖淤积、食饵减少等给江豚的繁殖与生长带来了威胁;又由于航运发展,江豚自然栖息地破碎化、退化甚至丧失,不少江豚死在长江内繁忙穿梭船只的螺旋桨下。世界自然基金会项目官员张新桥博士忧心忡忡地说:江豚是一个有2500万年历史的非常古老的物种,数量的急剧下降,趋向灭亡,反映了长江生态系统的恶化已经无法支撑这一物种的生存,而这也就预示着终将有一天,长江也无法支撑人类自身的生存。

按达尔文的“进化论”,任何生物种类在地球环境中都必须是“适者生存”。在没有人类以前,生物如能适应自然环境就能生存繁衍,否则就灭亡,地史上有过的奥陶纪末、泥盆纪后期、二叠纪末、三叠纪晚期和白垩纪末,以及始新世初的生物灭绝即是。

自从有了人类以后,就有了人为经济活动干预自然环境,导致有些生物种类的灭绝。有关研究表明,自18世纪以来,人类活动使当代生物种类灭绝速率与其背景灭绝的比值超出了古生代与中生代之交的生物大灭绝事件的相应比值;近代物种丧失速度比自然灭绝速度快1000倍,因而有人推测又一次生物大灭绝事件即将发生。像长江流域的白鳍豚已经灭绝,江豚面临灭绝应是又一次生物大灭绝事件的先声,至于是否会波及人类而走向灭绝不得而知。英国剑桥大学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思想家和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的霍金,在2010年接受一家网站采访时提出了一个“地球终结说”,其时间表是“2012年地球面临毁灭;2050年人类移民火星;2100年人类进入外太空,新人种出现;2600年 地球变成炽热的‘火球’”。

霍金所谓的地球“终结说”并不是针对地球寿命而谈的什么学术问题,而是作为一个科学家对人类如今的生存方式所表达出的担忧。霍金说“人类对于地球的掠夺日盛,资源正在一点点耗尽才是毁灭地球的真正灾难。”确实自人类在地球上出现以来,特别是现代,一方面是从来没有停止对地球资源的无节制开发而促进了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的日新月异;另一方面是二氧化碳和其他工业废弃物的大量排放,地球越来越热,臭氧层空洞扩大,海平面上升等等问题正日益恶化。而与此相对的是,大自然严厉地报复人类:“N年不遇”的极端气象灾害越来越频繁,土地和水资源短缺、能源需求提高、人口快速增长、淡水危机、疾病增多、战争威胁、粮荒等现象也越来越严重。所有的这一切,人类如不能在这条道路上悬崖勒马,虽然地球不会终结,它至少还要存在45亿年,但人类将早晚有一天,会遭遇到大自然更严重甚至是灭绝性的报复,那么霍金所说也就不是危言耸听了。

上一篇:国土资源形势与问题解析 下一篇:珠宝玉石怎样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