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株潭城市群国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形势与对策

时间:2022-06-25 03:09:25

长株潭城市群国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形势与对策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经济发展和区域竞争力的重要要素,是国土规划的基本依据。国土资源环境承载力分为资源承载力和环境承载力两个方面。其中,“资源”主要包括淡水、土地、矿产、地质等重要自然资源。“环境”主要是指自然生态环境。资源承载力是指:“评价区域自身天然具有的、不可流动的资源科学可供利用规模,对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最大保障程度”。环境承载力是指:“评价区域内自然生态环境对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产生的负生态效应所能容纳或者自然消解的最大限度”。

长株潭国土资源环境的基本特征

长株潭城市群地处东面九岭山―罗霄山脉和西面雪峰山之间的丘陵盆地河谷地带,其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区内地貌类型多样,地质构造相对稳定,具有典型的江南自然环境特色,盆地与丘陵交错,城镇与乡村交织,湘江等河流穿行而过,形成了城市群良好的生态本底。

由于其处于我国中南部地区,位于湖南省东北部,是我国京广经济带、泛珠三角经济区、长江经济带的结合部,区位和交通条件优越,目前城市群已基本形成由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相结合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

城市群内水、土、生物资源等储量较为丰富,拥有湘江干流及其众多支流,水资源总量达231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5.40%,耕地总面积64.53万公顷,约占全省的15.6%;生物物种资源丰富,经济树种、粮食作物、蔬菜、水产资源等种类繁多,且利用价值较高。区内矿产资源虽储量不丰,但种类多,分布面广,黑色金属矿产在全省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境内已探明的矿产达40余种。

长株潭资源环境利用取得的主要成效

改革开放以来,长株潭城市群工业化、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其国土资源开发与国土利用的空间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

长株潭城市群国土功能日趋清晰,经济集约发展程度不断提高,城乡发展逐渐协调,已初步形成以三市市区为核心、重要交通干线为骨架、周边大小城镇为节点、广大农村为依托的“井字型”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格局。

近年来,以城市群为载体,交通、电力、水利、能源等综合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初步形成了长株潭城市群的国土空间支撑体系。尤其是区域交通设施的规模和布局发生了深刻变化,逐步树立了综合交通理念,突出了网络化,对国土开发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2010年,城市群铁路、公路、机场等交通用地达5.69万公顷。

此外,长株潭三市对保护生态、美化环境已逐步形成共识,均将生态建设列入“十一五”、“十二五”发展规划,国土生态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2010年,长株潭城市群林地总面积达150.61万公顷,近三年累计完成人工造林26686公顷。

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核心区空间开发与布局规划、核心区建设管治规划、生态绿心地区总体规划、核心区土地利用规划等相继实施,有助于提高国土利用效率,促进国土开发由粗放、非理性向集约、理性的模式转变。

国土资源环境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国土资源环境的开发利用,一方面有力地支撑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另一方面也出现了一些必须高度重视和着力解决的突出问题。

首先是国土资源综合利用效益偏低,很长一段时期内,受经济结构与发展方式的制约,资源利用水平都偏低。经济增长粗放,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从而忽视了国土生态效益,由此造成现状国土空间结构不尽合理。城市建设空间和工矿建设空间单位面积的产出较低,国土空间利用效率不高。2010年,长株潭城市群每公顷土地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89万元,低于长三角城市群6790万元/公顷、珠三角城市群5837万元/公顷的产出水平。

其次,由于历史上缺乏对城市及整个区域空间开发时序的统筹安排,城市群内各中心城市为了获得更多发展空间,通过开发区建设等方式在其不断设置新的组团,与城市本身连成一片,建设用地空间持续扩张,局部城市用地空间布局较混乱,

此外,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工业三废排放量逐年递增,由农用化肥、农药及城市生活垃圾等造成的土壤污染问题日益加剧,株洲清水塘、湘潭岳塘竹埠港、长沙七宝山等重点工矿区的重金属污染尤为严重。工业化带来的水污染问题形势严峻,已威胁到城镇居民饮水安全。

国土资源保障对策

首先要落实节约优先战略。严格保护耕地,加强地质勘查,并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高市场化配置程度,完善国土资源宏观调控机制,大力推进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其次,需要以建设“两型社会”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和着力点,以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为基本途径,以结构调整、自主创新、节能环保、民生改善和制度建设为着力点,加快经济转变由不合理不协调向协调发展转变,经济增长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资源利用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城乡发展由二元结构向一体化发展。

第三是加强规划引导,合理拓展发展空间,优化三市总体布局。长株潭城市群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传统的行政区划概念束缚了城市化快速发展,同时也不利于城市群的协调发展。要站在更高层次对长株潭城市群总体规划进行提升和凝练,从保护环境和生态建设的角度划定禁止开发建设的区域,合理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此外,还有必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附加值高、资源利用率高的产业,将资源在三大产业中间进行合理分配,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使各产业产出值达到最大。强化资源保护,加强环境保护力度,改善资源环境承载力;并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实行全过程、全方位污染控制政策。

(作者系高级工程师,湖南省国土资源规划院基础研究部副主任)

上一篇:长株潭试点国土规划编制 下一篇:华中矿业的“一站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