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智力评估

时间:2022-06-27 09:32:56

亲历智力评估

豆妈记录:亲历智力评估 8个月

今天是忙碌且忐忑的一天。

因为豆子满8个月了,离上次儿保(儿童保健)已有两个月时间,我们决定带他去医院体检一下。选择了省妇幼保健院,大,权威,经验丰富。就是在那里,我们遭遇了心灵的考验。

先是常规量体重身高头围什么的,别的不赘言,直奔主题:

头围48cm!这意味着什么呢?很大,很大的脑袋,比别人都大,比体重的超标还厉害。医生检查了豆子的囟门,发现闭合不好,还很宽。估计宽得还有点厉害,反正比同龄孩子都宽。医生说:“保险起见,你们还是去做个智力评估吧,排除一下脑水肿。”我的神,听起来怎么这么吓人?迅速在脑子里回忆了一下豆子的种种行为指征,先让自己明确我儿是智力正常的,评估只是为了排除意外状况。是啊,囟门老不闭合,还出现微微内陷总不是个事儿啊。医生开完单子,已经是中午了,让下午再来做评估。

中午我们回大外婆家稍事休息。路上仿佛漫不经心地聊天,说这些测评怎么可能准确,一点点大的小孩儿懂什么,精神好点分就高点,不配合的难道还能测个弱智出来?但是,我心里很清楚,我是认真学过一点心理学知识的,知道能够拿到医院里用的心理测验都经过了很严密的实验,收集大型常模,保证测验的效度和信度,都会考虑到测验当中孩子的年龄特征、情绪状态等影响因素。换句话说,是比较科学的。不过我还是那么跟豆子外婆有一搭没一搭地诋毁心理测评,外婆还解释说,那个测评肯定不能很准,我们也就是想看看到底是怎么做的。

轮到胖豆子了,医生把他放到床上,他就很配合地四仰八又,很放松的样子。医生拿起他的两个手做操,喊“一二三四,二二三四”,这是豆子常玩的项目,他咧嘴笑起来,我心里也跟着高兴了,仿佛证明他跟人交流的能力很好。

医生又把他翻过来俯卧,拿个很花哨的塑料球放在他前方,让他爬过去拿。豆子爬不动,医生就用手抵住他的胖脚板,给他向前的力,臭豆子很懒的,仍然不爬。年轻医生就质疑他的腿部力量了,说,好像有点软哦,她又开始叫那个年纪大的老师来看。李老师过来捏了两把,说没问题。我心想,怎么能这样推两下不动就下判断呢,豆子这么胖,肯定不爱动的,再说,动不动还得看状态呢。

接下来,豆子又开始面临那箱子道具的诱惑。我抱他坐在一张小圆桌前,医生依次拿出红色方积木、粉红塑料杯子、白勺子、小猫之类的玩意儿,一一勾引豆子,观察他反应。

我记得并理解的测验如下:

1 红色方块积木,若干块,看他能不能主动去抓,看他满手抓的能力,能多抓更好,最好一手抓一块,还呈现出想抓第三块的欲望。而豆子的表现是,抓一块扔一块儿,NND,我跟医生解释,他在家玩惯了这个,没啥新鲜感了。解释的时候我心里明白,白解释,而且这还是对测评的干扰。

2 一个彩色塑料球,里面装了小铃,滚动时可以响,看孩子能不能去抓,答,豆子能;然后,医生故意把球扔到桌子下面,观察他会不会去找,答,豆子会,他想从我腿上爬去下捡球。

3 一个杯子和一只小猫的头,先把两样东西都呈现给孩子看,然后医生把小猫扣在杯子里面了。豆子就伸手去掀杯子,小猫露出来了。医生再使坏,把小猫放在杯子里,看豆子怎么办,豆子也不是省油的灯,我无法验证他是对杯子有兴趣还是想拿小猫,反正他一把夺过杯子使劲儿晃,把小猫给晃出来了。

4 还是那个杯子,加了一把勺子,医生假装从杯子里舀水喝,还把勺子递到豆子嘴边请他喝。估计这个节目是想看豆子张嘴。然而豆子没被骗,他看出勺子是空的,冷眼看了一下,没张嘴。不知医生怎么判断这个得分。

5 一叠纸和蜡笔,医生用蜡笔在白纸上画线条,企图吸引豆子的视线,豆子不爱学习,热爱撕纸,所以他不理医生的蜡笔,抓起白纸就撕,丢人。但还好医生说撕纸也是好事。

……不记得了,已经写了大部分。

总的评分,豆子是中等,豆妈尽管非常明白此分数完全是参考,豆子若精神状态好肯定发挥更好,但同时也非常明白,豆子的动作发展、反应能力在同龄孩子中的确是中等。悲哀的是,豆妈受了十几年应试教育和精英教育的荼毒,看到中等的分数竟然有一丝丝的遗憾,我鄙视自己。

豆子,妈妈只要你健康,快乐,你已经很乖了,妈妈很满意。至于我自己的阴暗心理造成的遗憾,我会自己去处理。

心理师爸爸的分析:别用孩子满足自恋

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这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的一句名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期望过高了,很容易把孩子变成“非人”的工具,一个满足父母“白恋”的工具。

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这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的一句名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期望过高了,很容易会把自己的孩子变成一个“非人”的工具,一个满足父母“自恋”的工具。

父母为什么用孩子来满足自恋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有很多的父母因为自己的内在价值不高,因此会在无意识中用孩子来提高自我价值。一句话,就能够反映出很多父母的心理。当身边的人告诉某位妈妈说:你的孩子长得真好,很像你哦。这句话究竟是在夸奖孩子,还是夸奖大人呢?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只是结果就不是那样有趣了。

假如这位妈妈对这样的夸奖并不是很在意,那是孩子的幸福。而假如这位妈妈在自己内心中太缺乏肯定,太需要被别人认同了,就会因为这个夸奖而自我感觉良好,那孩子在某种意义上就已经开始成为满足妈妈自恋心理的工具。所以,会不会把孩子当做满足自恋心理的工具,取决于妈妈的内心自我。一个成年人对别人夸奖感觉良好,本来很正常,但把自己的价值与外在评价联系起来了,那是自我功能缺失的表现。也可以说,那样的成年人没有自我,哪怕他(她)已经50岁了。一个缺乏自我或自我不稳定的妈妈,绝对不可能养育出一个有自我,独立并自由的孩子的。

在小豆子的成长上,豆妈已经非常尽责了。她一直尝试着在做一个好妈妈。豆子先天的能力与遗传、基因有关系。豆子把测试当成了很好玩的事情,而豆妈内心的冲突、担心,只源于豆妈的害怕。豆妈是爱豆子的,但这样的爱有点残酷,甚至更多的是爱自己的成分,把因为自己和别人进行比较而产生的挫折感、失落扔到豆子身上。怪不得豆妈要鄙视自己了,因为当她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的时候,自然会对豆子有愧疚了。

可爱的豆子才不管这些,他是没有能力去体会豆妈内心的感受的。他一笑受之,很宽容。

豆妈的经历和体会,可以反映出很多妈妈的普遍心理。幸好,豆妈是一个学习型的妈妈,懂得自我觉察和反省。

当妈妈利用孩子满足自恋,她和孩子会夫去什么

有这样一句话: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已经变成家喻户晓的广告词,“奸诈”的广告商利用这句话鞭策妈妈们掏腰包为孩子买课程,买学习用品,让孩子学这个学那个。我们得承认,这些商人是很懂得心理学的,尤其琢磨透了一些内在价值感不高的妈妈们的心理。她们一看到别的孩子会在2岁背诵唐诗,而自己的孩子似乎没有这样的能力时,就会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对孩子威逼利

诱,希望让孩子为自己挣面子,然后可以给自己一个光环“我是完美的妈妈”。这就好像是我们幻想自己是完美的一样。完全不顾及孩子的感受。是否愿意,是否为此失去了童年应该有的欢乐时光。

在这样的时候,妈妈们陪进去的是金钱、时间、精力,是孩子原本可以无忧欢笑的童年时光。

父母们还会利用孩子对自己的爱,去剥夺孩子的利益。

很多妈妈说:孩子在3岁以内的时候很好,过了3岁开始就让自己很头疼。有些妈妈甚至说,孩子10个月内都很好,过了10个月,却总是会惹自己发火。当她们这么说的时候,同时又很自责,认为自己不是好妈妈。

每当听到这样的话,我都觉得好笑。不知她们可曾意识到,当她们抱怨孩子变“坏”时,孩子并没有变“坏”,只不过是不再顺从他们,开始有了自我意识而已。孩子的这些“反叛行为”,之所以让她们恼火,就因为她们在无意识中把孩子当成活玩具,希望这个玩具能满足自己想当“完美妈妈”的愿望。一旦这个玩具不能满足她们的这个愿望,就觉得自己做错了,由于害怕犯错,所以透过指责和训斥孩子,把错误栽到孩子头上,自己继续在内心中充当“完美妈妈”。

我曾看到一个3岁的孩子,因为打碎了一个碗,而被妈妈打了耳光,孩子流着鼻血哀求:妈妈,我再也不敢了。与其说这样的妈妈是在教育孩子,不如说是在发泄自己的愤怒而已。而妈妈的愤怒,是因为发现孩子不在自己的掌控中,不能像自己期待中那样去表现,失控感让她感觉很无力,因此要用武力再一次把控制感拿回来。这样做,会给那个3岁的孩子造成什么影响?如果她经常遭遇这样的对待,就会成为一个充满愤怒的讨好型的孩子。

好妈妈要字会自我觉察

怎样才能做到不利用孩子来满足自恋?答案是尊重,每个生命都值得尊重。这句话好像是空洞的大道理,是老生常谈,实则不然。所谓尊重,是把对方看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人来到世界都有自己的目的和生命历程,孩子也是这样,他并不是父母的附属物,他和我们一样,都是在生命路上的运动员,我们没权利去做他的裁判,更无需用他的行为来为自己的人生加分。

在我们的国家里,历来有母凭子贵的传统,妈妈们的价值体现在子女身上,所以,妈妈们基本上都在用孩子满足自己的自恋心理。当代的中国妈妈,虽然大多是职业女性,有自己的追求,但由于她们的妈妈们在她们小时候,常常为了证明自己价值,而按照自己的意愿强迫过她们,所以很容易把自己妈妈的想法和做法复制过来,用在孩子身上。至于全职妈妈,因为生活的重心就是老公和孩子,所以更容易出现这些问题。

亲爱的妈妈们:

你们自恋吗?

你有想过用孩子去满足自己与人攀比的愿望吗?

在你满足这样的愿望的时候,你在抵抗内心什么样的挫折呢?

你合因为自己的孩子没别人“好”而自责吗?

你会怀疑自己是好妈妈吗?

你想过做一个“完美的妈妈”吗?

请时刻觉察自己。当你对孩子心怀不满的时候,先审视一下自己的内心,不要让孩子成为满足自己或推卸责任的工具,要勇于承认自己内心的无力,懂得把自己和孩子分开。

上一篇:剖腹产恢复瑜伽 下一篇:家长正话反说有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