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教育改革 创新校园服务等

时间:2022-06-27 09:22:35

深化教育改革 创新校园服务等

长达二十余年的学校领导和后勤管理经验,让俞望桥主任教育现代化的核心理念有了更多的实践来验证。如何使基础教育领域内部资源不偏失,让教学设备政府采购真正成为“阳光工程”,这些在教育改革中至关重大的命题正受到政府和社会极大的关注。俞望桥主任独特的见解已经受到相关媒体的跟踪采访。

均衡配置教育资源

俞主任认为,现阶段基础教育发展,主要问题是存在着地区间、城乡学校间的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模式下,各级层层设置重点学校、示范学校、窗口学校,人为拉大了学校之间的差距,加剧了基础教育内部资源配置的失衡。按照党的十六大报告的精神,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中,布局调整和办学条件的均衡是基础,其中教师资源均衡是关键,而生源的均衡则是突破点。

以杭州市下城区在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中对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及共享的系列措施为例,其特点是合理化的布局调整,走集团化办学之路。下城区因地制宜调整中小学布局,实行各校嫁接、集团化办学、逐步缩小学校间差距,通过撤并、改建、新建学校,成立了11大教育集团,由原来基础较好的学校领衔,实行各校嫁接扩张形式。使优质资源得以共享,以达到均衡的目的,实现了教育的整体和谐。

为了确保对每所学校投入的均衡和稳定增长,杭州市下城区提出了“建设高水平教育强区”目标,把对教育的投入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坚持“一主、二辅、三多”,即以政府投入为主,依靠征收城乡教育费附加

在实现区域性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方面,下城区建立教师培训、合理流动机制,实现名师共享,提升教师素质。特别是下城区教育局卓有成效的工作,引领教育教学改革,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加快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了教育体制、形式、内容、信息化建设等方面诸多突破,各项工作走在全国教育改革前列。

打造阳光政府采购

教育改革,创新发展,服务校园,亮点频现。杭州市下城区教育后勤管理服务中心率先成立了政府采购教育分中心,为省、市、县(区)教育系统政府采购提供了可鉴经验。

为了政府采购成为“阳光下的工程”,俞主任认为,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不能忽视。观念转变、管理体制、规范运作、监督机制等诸多环节都需要多下功夫。

长期以来教育设备的采购运作很不规范,这其中有思想认识问题,也有程序复杂混乱,不正当合法采购的问题,极易产生腐败和不安定因素。如果预算编制流于形式,则会影响政府采购。从杭州市下城区各学校近两年教学设备采购的情况看,由于预算意识淡薄,大部分学校年初没有完整计划,中途不断追加采购项目,甚至有的学校随意增加设备技术要求,临到招标时随意变更,这给政府采购带来了极大困难。加上每次采购批量金额变化大,使得供应商疲于应付,势必导致采购质量不高。

政府采购的另一个问题是采购人员素质极待提高。因工作涉及面大,专业技术要求高,在采购中重价格,忽视物品内在质量的情况时有发生。另外,负责采购人员对政府采购程序、商务谈判、合同执行、项目验收等方面知识掌握不全,严重影响了采购的质量和效益。

针对采购种种状况。杭州市下城区政府和教育局领导高瞻远瞩。采取非常举措,理顺管理体制,统一机构设置。管理服务中心专门成立了政府采购教育分中心,具体负责采购活动。这是推行政府采购,节约财政经费,公正透明廉政,市场运作规范的教育改革的需要,更是“依法行政”在杭州市下城教育系统的创新采购方式。

近两年来,政府采购教育分中心按照政府采购法规定的公开招标、邀请招标、询价竞争性谈判等采购方法,规范操作,通过组织采购教学设备等大宗物品,每年节约资金12%以上,2005年节约200多万元,2006年达300多万元。

同时,杭州市下城区教育后勤管理服务中心在政府采购工作中,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和诚信服务原则。规范了教育系统物品采购的行为,促进了廉政建设,也节约了大量资金,方便了学校,受到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的好评,服务中心也被评为区政府采购先进集体。

杭州市下城区教育后勤管理服务中心不仅负责管理下城区教育局所属的校办企业教学设备的政府采购,同时负责管理教育房产、招商引资、企业安全生产等诸多工作。在新世纪教育现代化的改革中,“中心”必将朝着“高位运行,提升文化力,重心下移,夯实软实力;为增强教育发展竞争力而努力”的目标,为教育后勤保障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为历年来被教育行政部门评为满意单位的荣誉光环再添异彩。

构建和谐工商 建设诚信霍邱――访安徽省霍邱县工商局党组书记、局长王传明

钱 涛 张雪梅

近年来,安徽省霍邱县工商局进一步强化队伍建设,优化服务环境,尽展“红盾”风采。不断为霍邱经济保驾护航。2006年,霍邱县工商局先后被获得安徽省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先进集体、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先进集体;六安市消协目标管理一等奖、全市消协系统先进单位;霍邱县委县政府优质服务单位、文明单位、安全生产先进单位、人口与计划生育先进单位、综合治理工作先进集体、第二届创建文明行业活动先进集体等殊荣。近日,记者走访了霍邱县工商局局长王传明。

王传明是位军人出身的领导干部,多年的军营生活造就了他刚毅、成熟、稳健的性格,特别是他勇于开拓、工作务实的作风,深受县委书记孙仁的好评。

“三项举措”塑造新队伍

和谐社会,工商先行;队伍建设,以人为本。霍邱县工商局依托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培养了一大批业务骨干,建成了学习开拓型、主动服务型、信用规则型、数字效能型的新型工商。

王传明告诉记者,霍邱工商的队伍建设主要从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廉洁自律三方面入手。重点开展了“三加强”工作。一是加强政治思想教育,重点加强价值观、世界观、地位观、权力观、利益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等“七观”教育。二是加强班子建设。重点加强了局、所两级班子讲政治、讲学习、讲团结、讲民主、讲廉洁、讲规矩和讲实效的“七讲”教育,增强了班子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三是加强干部培训。利用周一、周五下午两个半天的学习时间,对公务员进行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培训,提高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各项工作技能。以《公务员法》和省局制定的“两个规程”作为全体职工学习、辅导和测试的重点,先后组织120名公务员参加了县人事部门举办的计算机中级职称培训,提高了业务素质。四是加强廉政建设。以惩防体系建设为抓手,进一步落实任务分工,建立副股级以上干部廉政档案,开展了警示教育和行风建设,增强了全体职工拒腐防变能力。最后是加强法制建设。积极开展

“五五”普法,增强干部队伍法制意识。2004年上半年,分4个工作片对全局342名干部职工进行了为期3天的法律、法规培训,对基层法制专管员、经检队长进行了两次重点培训,全面提升了依法行政的能力,全年核审一般程序案件483件,核审率达100%,未发生行政诉讼案件。

“工程”建设新农村

霍邱工商不断创新服务载体,丰富了服务内涵。

王传明回顾说,通过多种形式的创新服务,全面提升了服务水平。

实施了“助农工程”。一是实施“红盾护农”工程。进一步规范了农资经营户的“两票两帐一卡一书”制度。实现了维权网络向乡村主要街道延伸。首批设立了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联络站点73个,投诉监督站和红盾护农工作站各33个。一年来,共受理各类案件407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8.2万元。二是实施“品牌强农工程”。2006年以来,申请商标注册47件,其中,帮扶25家私营企业申请注册了“八公老土”、“皖鑫”等农副产品商标39件。三是积极发展“公司+农户”模式的订单农业。全年签订农业订单合同6300份,推荐省级“守重”企业11家、市级6农。四是进一步规范农村经纪人队伍。先后发展执照农民365户。农村经济合作组织8个,年成交百万元以上的经纪人大户2户。推荐1家经纪人参加省级诚信经纪人评选。五是开辟登记注册绿色通道,2006年新发展个体工商户1552户,私营企业134户。六是实施“市场兴农”工程。建好为农服务平台。先后投入20余万元改善部分农贸市场设施。规范了全县各大农贸市场农民自产自销区,免除了农村小商贩、农民销售自产农副产品的各项费用和工商登记。七是实施“执法安农”工程,加大农资市场巡查和农资商品抽查、种子留样备查力度,设立红盾护农站。全年共查处各类农资违法案件51件,罚没款23.2万元。八是实施爱心工程。向对口扶贫村送去化肥、种子、农药等生产资料价值5000元,慰问金1000元,科技书100本,提供致富信息20条。并为19名农村残疾人免费办理了营业执照。

市场准入窗口化,推进登记提速工程。大监管、大登记、一站式服务、并联审批、一审一核、跟踪回访、网上发照等10多项服务新举措,全面实现登记审批工作大提速。

霍邱工商的“信息高速公路”全面实现了“网上预约、网上发照、网上监管”的全程网络化服务,极大地提高办事效率。以往经营户办证、年审、收费要跑多个来回,如今工商人员轻点鼠标,一切信息尽在掌控之中。

上一篇:让沉睡的200万资金动起来等 下一篇:中国将成为全球 第三大消费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