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与数学亲密接触

时间:2022-06-27 08:53:04

小学数学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与数学亲密接触

摘 要 新课程改革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教育,又要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满足素质教育的各项要求。所以,小学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时应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及兴趣爱好着手进行,为学生创造切身体验的机会,意识到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本文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索,希望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有数学,从而爱上学习数学知识。

关键词 应用数学 生活情境教学 数学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7-0076-01

知识是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同时也是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的。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教师采取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让学生意识到之所以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能够解决生活中各项问题。教师课堂教学时要注重学科教学和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要善于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教学。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中有生活,生活中有数学,二者是密切联系的,并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让学生与数学“亲密接触”呢?

一、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

数学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事物,如:不学数学就不知道如何看时间;买东西花钱离不开数学知识等等。这样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向学生提问:你们都会哪些数学知识?你们一天的生活能不能离开数学?在学生的思考和议论中,他们会自己发现,生活中随时都在用数学,学数学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实施生活情境创建

1.创设生活情境引入教学

合理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所以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新课的模式就非常有效。如,在讲授“认识物体”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观察家里的各种家具、电器,初步感知各种物体的几何形状,然后再让学生触摸自己面前各种形状的学具,从视觉到触觉,感受物体的几何形状,导入新课。这种设置生活情境的导入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教学过程中创设生活情境

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肯定少不了有很多的乐趣,能够让学生产生各种思维想象。教学中教师则可以通过创设有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产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例如:在教导学生学十以内的加减法时,教师通过设计生活游戏,将算术卡片设置成信封,将一个个得数标在邮筒上,让学生扮演邮递员,把一封封“信”投递到对应的“邮筒”中。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个个兴趣高涨,俨然一副邮递员的样子。一堂课下来,枯燥的计算教学被设计成一个有趣的数字游戏,收到了很好的课堂效果。

3.教学过程中渗透应用数学的意识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慢慢养成的,从小学阶段就培养学生以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事物,通过对学生渗透应用数学的意识,学生才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到数学的魅力和重要性。事实上,在教授学生一些看起来比较容易的问题时如果不加以引申,学生可能意识不到生活中还有这么多的数学问题。反过来,课堂上学到的关于位置的数学内容也能帮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难题:比如拿到一张电影票,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很快就可以找到自己的座位等。

三、引导学生运用生活认识数学知识

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数学问题去与实际生活接触,并教导学生如果运用数学去看待问题。比如在教授学生学习有关于圆形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设施与生活相关的问题:“为什么下水井的盖子采用圆形而不用方形?”运用数学知识积累可以得到如下结论:由于圆的直径相等,所以当下水井的盖子翻起时永远不会掉下去。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加深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又能直观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四、教会学生利用数学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解决

教师在课堂上要将所要教导的知识与生活结合,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意义。比如,在学习了位置这一内容后,学生可以清楚地说出与自己邻座的前后左右的同学,自己家四周的建筑有什么;学习了分类之后,学生可以对自己的书包进行整理,对自己的生活用品和玩具M行分类……总之,竭尽所能地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学好数学。

参考文献:

[1]马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之探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02):143-144.

[2]吴一烽.小学数学教学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1):219+223.

[3]申福光.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之我见[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2,(03):119+141.

上一篇:浅谈科艺活动中材料的投放 下一篇:浅议小学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