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学培养五年制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时间:2022-06-27 02:33:06

主题教学培养五年制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摘 要:五年制高职学生是特殊的群体,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关键在于培养他们职业核心竞争力,本文在全面研究五年制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并提出构建多维度五年制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系,它包括学生的道德及心理素质、专业知识与技能、实践与创新能力、职业与社会适应能力等,并在该体系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学生 职业核心竞争力 对策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a)-0145-02

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持续低迷,我省五年制高职毕业生面临低端与高端劳动力市场的双重挤压。毕业生在严峻的就业压力面前,能否实现就业并有高质量的就业,对学生自身与学校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毕业生能否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取决于社会是否能够提供公平宽松的就业环境以外,最主要的就是依赖其在职场上有无职业核心竞争力。在不考虑社会与家庭因素下,五年制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是影响其高质量就业的先决条件。所以,研究五年制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体系的构建和培养,既能有助于毕业生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提高其软实力,做到有质量的就业,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打基础;又能突显学校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推动作用,提高学校的社会影响力。我们应充分发挥学校的资源和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构建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体系。

1 五年制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核心竞争力是经济学中的概念,是由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在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中提出的。职业核心竞争力就是优于他人,在某些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拥有他人无法超越的竞争条件。当一个人面对其他的职业竞争对手时,别人难以取代或模仿的能力。职业核心竞争力是个人的核心素质,概括起来主要包括积极向上的心态、自主学习的能力、崇高的人格魅力、扎实的创新素质和优秀的身心素质五个方面。五年制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是指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在学校、家庭、社会和自我的共同教育培养中形成的、有别于基本的学习与工作能力、别人不易模仿和复制的,对学生职业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的稳定的核心能力。培养职业核心竞争力,将为他们提供最广泛的就业机会和终身发展基础。目前我省五年制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与社会职业岗位的要求尚有一些距离。从用人单位调查来看,五年制高职毕业生在“与人合作精神和能力、与人交流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以及“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提高。

2 五年制高职毕业生职业核心竞争力体系的构建

五年制高职职业核心竞争力体系包括学生的道德及心理素质、专业知识与技能、实践与创新能力、职业与社会适应能力等。

2.1 道德及心理素质

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看重是否具体较高的专业素养,更看重的是否具体优良的道德素质与心理品质。由于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学历要求不断提高,于是相继出现了假学历、无故毁约、缺乏必要职业道德等问题,因此一些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留下了较差的评价,给五年制高职毕业生就业造成了困难。毕业生经过五年的学习和教育,已具备了主动学习的能力,由于他们年龄较小,人生观和世界观还没有完全成熟,他们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能力还有待加强,需要在校期间与工作岗位上不断地完善自我,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坚韧的意志,对待事务一丝不苟的精神,形成优良的心理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在工作中崇尚求真务实的精神,这样的毕业生才具备高尚职业道德品质,成为合格的劳动者,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2.2 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

五年制高职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影响他们就业的重要因素,所以他们在校学习时,就要不断地调动学习的能动性,主题教学模式是我校研究并在教学中实施的一种适应职业教育的教学新模式,主题教学模式是建立在“自助生成”教学理论的基础上,是我校结合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自主创立的,其理念是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主题,教师围绕主题组织和展开教学,通过“主题”这一条主线,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分组合作开展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为学生未来的就业、转岗、升学、留学等提供所需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目前五年制高职教育普遍存在着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欠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不习惯自己学习,习惯于老师“灌”,应该是学生做的,老师帮着做了,学生不领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结果老师争着当主人;课堂上要求学生跟着教师的讲课思路走,而不是老师跟着学生的学习情况组织教。采用主题教学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以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通过对主题的精心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对知识进行主动建构。职业学校的专业科目比较繁杂,而主题教学模式又较好的普适性,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在课余时间要尽量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自觉性,逐渐地丰富和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与专业结构,充分利用教师的答疑解惑作用,明确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通过不断的学习与练习,并生成专业技能。在教师的帮助下主动的建构知识,使学生的专业知识不断丰富,专业技能逐渐提升,专业知识结构不断完善,为学生顺利步入工作岗位打下理论与技能上的基础。

2.3 实践与创新能力

目前,随着岗位竞争越来越激烈与不断提高用人成本,社会对人才的规格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重视毕业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与工作中的创新能力,看中的是在工作中能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一些企业为了追求较高的经济效益,对新员工的培训工作往往舍不得花钱。这就逼着我们五年制高职毕业生在步入工作岗位前,具备必要的实践能力,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个必要的清醒的认识,在工作中能大胆的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毕业生应该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自身的才智,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来丰富自己的阅历,学会利用各种机会,尝试着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中去,在各种活动中多发现问题,多角度多维度思考问题,努力丰富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2.4 求职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

优等的求职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是五年制高职毕业生必备的,它关乎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以及是否适应岗位的要求,提高工作质量。所以毕业生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以及学校提供的就业信息,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丰富并提高自己的求职技巧与求职技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求职能力是在实践中锻炼出来的,将直接关系到毕业生是否顺利就业。社会适应能力的高低,关系到毕业生自己能否顺利的实现社会化,转变成职业人,五年制学生只有经过不断的打磨,有了很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才能很快的高效的进入工作角色,自己才能具备持久的核心竞争力。

3 五年制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体系

要提升五年制高职学生的职业核心竞争力要做到三个方面:第一是学校要面向社会,根据社会对人才的不同需求,合理整合学校办学资源,相应的调整专业结构,以适应培养人才的需要;第二是社会要提供给毕业生更多的就业岗位与社会实践的机会,提供更加公开透明的就业信息;第三是在校学生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利用已有的条件,努力培养自身的职业核心竞争力。通过上述三个方面形成三位一体的职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体系。

3.1 从学校的角度分析培养五年制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1)学校要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合理设置符合当地经济发展的专业群,探寻特色的人才培养方式。五年制高职学校所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否被社会所接纳,关系到学校发展,关系到学生的未来。首先,学校要研究用人市场的动态,根据市场需求来确定各类人才培养的目标,加快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其次,学校要根据各类专业的发展前景和专业的发展取向,适时的调整专业设置以及控制招生规模。最后,学校要研究更新人才培养方式,重视培养五年制高职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职业核心竞争力。学校还要主动地加强和社会的沟通与联系,使培养出来的人才更能适应社会的要求,全面提升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重视学生就业所需的核心技能的培养。在教学中采用主题教学模式,它可以很好地解决在学生身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通过对主题的精心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对知识进行主动建构。职业学校的专业科目比较繁杂,而主题教学模式又拥有较广的宽泛性,能够较好地解决当前的绝大多数课程的主体化问题,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

(2)利用校内外资源开展有意义的综合素质教育,打造社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学校要科学发展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就要以育人为本,全面提高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教会学生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要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使他们具备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各类教育资源,发挥校园文化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优势,用美的教育陶冶情操,用爱的教育使其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培养学生的艺术品味和人文素质,为社会培育优秀的复合型人才。

3.2 从社会的角度分析培养五制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社会对五年制高职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否认可,将直接影响到毕业生是否顺利的有质量的就业。所以社会对五年制高职毕业生的评价如何,需要具备什么样素质的人才,若能够将这些信息及时的反馈给学校,学校将根据这些信息有针对性的培养五年制高职学生的职业核心竞争力,对学校的人才培养将起到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为了降低人才的使用成本,用人单位可以走进学校,和五年制高职学校进行合作,形成“订向培养、冠名班”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为在校的学生提供更详实的信息去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使学生充满信心,充实自己,提高他们的职业核心竞争力。

3.3 从五年制高职学生的角度分析培养职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五年制高职毕业生职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需要学校与社会共同参与之外,关键的因素还是靠学生本人不断的学习,在长期的修炼中,不断地丰富专业知识与经验的过程中,也提升了自身的综合素养,充分利用各方面所提供的有利资源,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自己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形成自身所特有的职业竞争优势。

(1)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形成优良的心理品质。五年制高职学生能否成为被社会所接受有用之才,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是最起码的要求,它影响着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支配着个人思想与行为,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现代社会的竞争非常激烈,工作节奏加快,只有具备优良的心理素质,才能做到从容的面对工作中的各种压力与挑战,适应生活中各种挫折。这两种素质是学生在生活与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既有家庭的影响,也有社会的作用,还有学校的教育因素,是三者长期共同的作用的结果,学生只有主动的接受教育,以先进的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以积极主动的心态迎接各种挑战,才能在不断成长过程中具体这两种素质,一个人只有具备了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与过硬的心理素质,在工作中才能够有效地应对激烈的职业竞争的压力。

(2)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与娴熟的专业技能,努力丰富社会实践经验。五年制高职学生在校学习时最重要的任务是系统把握所学的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努力在各项专业技能比赛中检验自己,挑战自我的同时,将自己所学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有意识的服务社会,为以后从事相关的工作打下坚实的专业技能基础,五年制高职学生为了实现顺利就业,必须具备将专业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时,要学会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资源,积极主动的参加实践课和社会实践,提升自己将专业技能应用到社会实践中的能力。

(3)转变学习方式,培养终身学习能力,提高创新能力。现代社会的知识更新非常快,处在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这就要求五年制高职学生具有较强的终身学习能力,获得不断更新专业知识的能力,主题教学模式提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帮助者,要给学生终身学习的理念。学生要在不断的总结中学习,以获得所需的知识,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并不断地对这种方式进行丰富和完善,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五年制高职学生在遇到新生事物时要有独到的见解,在已有的知识与技能上进行大胆的改革创新,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只有具备了高水平的获取知识的能力与开拓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职业竞争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理想的工作岗位。

五年制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在学生就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职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与复杂的过程,需要学校、社会、学生个人共同努力,构建培养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的三位一体的体系,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毕业生具备一定的职业核心竞争力,从而在激烈的职业竞争中实现充分的就业。

参考文献

[1] 王志峰.金融危机形势下提升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11):117-120.

[2] 姚德超,晏月平.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体系的构建[J].教育评论,2009(1):75-77.

[3] 徐坤英.培养高校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J].市场广角,2009(1):47-48.

上一篇:重视文化建设 推动职业院校更好发展 下一篇:垃圾焚烧烟气中重金属排放特征与影响因素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