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教学观念培养创新意识

时间:2022-06-27 02:08:07

更新教学观念培养创新意识

摘要: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方法,利用教材,注重激疑,引导得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转变观念;改进教法;创新使用教材;情景激趣;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0179-01

《新课程标准》提出"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自己去探究、获取并深化知识。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学生萌发创新意识,形成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特别是小学语文新教材,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因此,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方法,结合语文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为学生的主动发展,培育创新人才成长的肥沃土壤。

1引疑激趣

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才的兴趣。即主要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心理动机。"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使学生沉浸在活跃的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潜心研究挖掘教学内容本身的内在乐趣,依据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引疑因素,激发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来体验探知的全过程,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有意思的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欲望,推动学习的进程。

1.1以情境激趣。

小学语文教材文质优美,具有丰富的感染力。在课堂教学中,这些课文可以通过朗读、录音、图片等创设特定的情境,去感染学生。通过一定的情感调控,架起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情感桥梁,引导学生沉浸在所描述的情感氛围之中,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主动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如《桂林山水》这篇课文中,描绘了一幅奇特、秀丽的山水画。教学时,教师可范读,让学生受到感染,然后要求学生小声读――自由读――欣赏的读,这样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从整体入手,让学生整体感知桂林山水的美,仿佛把学生带进这"甲天下"的美景中。

此外,还可以游戏激趣、巧设导语激趣、以活动激趣等方法,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而灵活运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火线",诱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1.2以悬念激趣。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以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的身份投入学习的思维活动中,以求不断获得新知识,迸发创新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巧设疑问,以悬念激起学生的兴趣,如教学《爬山虎的脚》一文,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提出:爬山虎是植物,怎么会有脚呢?它的脚又是怎么爬的呢?这样就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了悬念,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兴趣油然而生。

2从引导放

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问题产生疑问时,往往急于了解其中的奥妙,这是教师采用的最便捷、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将自己了解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令学生佩服并得到暂时的满足。但这样只会使学生产生依赖思想。若教师为了让学生"创新",不管不问,听之任之,那么就形成真正的"胡思乱想"。达不到真正的创新,而学生也会失去真正的兴趣。如教师引导学生探索掌握知识的方法,然后在掌握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去摸索,教师只是在必要时适当的引导,则不但会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灵活,还会让学生在探索中实现质疑的飞跃,以求创新精神的培养。我们可以在新课教学后,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维、想象,敢于质疑、释疑,提高自己善于获取知识的能力,使他们能够着手发现、认清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和新方法;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再次发现。如让学生对所学过的课文进行改写、续写等。当然,在刚训练时,教师要做一定的引导,如教学《穷人》时,可让学生展开想象对故事进行续写。有的课文也可让学生站在现实的角度上改写。在改写、续写的训练中,学生不但初步学会了对自己已有知识进行充分的理解、充实,而且正在养成敢于除旧、敢于布新、敢于用多种思维方式探讨所学知识的思维习惯。教学实践证明,从"引"着学生创新,到"放"手让学生创新,不失为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良方。

3联系实际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即"培养学生再次发现知识的探索精神培养重新组合知识的综合能力,培养前所未有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把语文教学与现实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创造性学习。在教学《小动物过冬》后,我让学生用本课学过的知识,根据不同的观察目标和任务,选择不同的方式观察某一动物,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因为只有在观察的基础上,才能使学生有新的发现。在语文教学中,同样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离不开想象,创新必须以想象为基础,只有丰富的想象,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好的发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联系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打破常规的训练。而所有的训练,都必须与现实实际联系起来,才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后,我以《我与小女孩比童年》为题,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童年进行说话练习,唤起了学生丰富的想象,改善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实现了认知能力的飞跃和突破,使学生的创新思维更符合现实生活。

4积极评价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快乐是一种情绪力量,是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而小学生们终是希望自己的知识技能得到表现,得到认可,得到他们的表扬。为了及时鼓励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活动作出评价,相互鉴赏活动成果,或者教师对学生的活动成果从个性发展、心理品质等方面做出全方位的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富有创新的活动成果给予重视激励。教师肯定的评价,对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创新信心,有着不可估量的力量。"你的理解是个创新","你有独特的见解","老师还没有想出来,你已经想出来了,真了不起!"……这一声声的赞扬像一股股暖流流入学生的心田,使学生不仅获得成功的喜悦与满足,还能无形中鼓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下一次的创新活动中。如此良性循环,学生的创新精神定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转变观念、改进教法、利用教材、注重激疑、引放得当、联系实际、进行人文性的评价等等,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使学生终生受益。

上一篇:创新作文离我们有多远 下一篇:浅谈当下职高政治教学的现状及其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