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年代”的规划精神

时间:2022-06-27 12:37:08

“奔腾年代”的规划精神

掌握过去的人掌握未来,历史是最好的时代导师。80年前的那个动荡年代,是怎样一种力量引领全球经济走出阴霾、走向新生?有人说是罗斯福新政,有人说是凯恩斯主义。而在笔者看来,罗斯福新政和凯恩斯主义仅仅是这股力量的表象,救赎全球经济的是蕴藏在理论革新和政策实践中的一种时代精神,而最能直观体现时代精神的媒介,往往是艺术,是电影。2003年上映的经典影片《奔腾年代》(Seabiscuit),就用一个真实故事的影像重塑,向世人展示了这种时代精神的精髓。当影片中三个在经济萧条中失去自我的男人和一匹被人忽视的矮马凭借着执著、坚韧和努力实现了自我超越、成就了无上辉煌,我们豁然明了,战胜大萧条的,是罗斯福新政和凯恩斯主义中类似的时代精神,敢于担当、有所作为、持之以恒的时代精神。

将视野从80年前拉回现在,同样的动荡年代,或者说同样的奔腾年代,走出发展困境、开启稳健复苏,我们需要的,同样是能够体现当下时代精神的引领性政策。对中国经济而言,着眼长期的引领性政策是全局性和行业性的“十二五”规划。在众多专项规划里,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2012年9月的《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下称《规划》)。令人振奋的是,从时代背景看,这个在“十二五”业已行进至二十分之七处才推出的《规划》,结合历史经验和最新演化,深层体现了走出危机阴霾、成就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四种时代精神。

其一,从经济增长背景看,《规划》体现出求真务实、有的放矢的时代精神。2011~2015年,全球经济的核心特征将是“普遍失速、长期低速”,而中国经济的核心特征将是“减速增长、转型发展”。根据IMF的最新预测,这五年中国经济的平均增速将为8.47%,其中2012年增速恐将“破8”,低于改革开放以来10.01%的历史平均增速,但与此同时,受增长引擎转换的作用,中国经济有望在后四年实现增速结构的逐年提升。如此背景之下,《规划》将“经济增长是金融发展的基础、金融深化是经济转型的助力”的辩证关系深刻融入到目标设定和政策设计之中,体现出对自我的清醒认识、对世界的动态观察、对时代的稳健把握。一方面,《规划》求真务实,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对2007年以来金融危机影响从美国向欧洲再向新兴市场分步扩散的演化逻辑予以高度重视,将指导思想的重要一环明确定位于“显著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并在中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趋势未变的基础上提出“保持金融总量平稳较快发展”;另一方面,《规划》有的放矢,将两个主要政策着力点定位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为中国经济新兴增长点和内生消费动力的培育提供了金融助力。

其二,从全球博弈背景看,《规划》体现出敢于亮剑、求同存异的时代精神。2011~2015年,全球经济在次贷危机和债务危机冲击后的低速增长使得可供各国分享的整体利益并不充足,而复苏差异性的普遍存在和持续扩大则进一步加大了利益竞争的个体激励。如此背景之下,如何理性参与国际竞争、应对博弈变化、防范保护主义、实现和平崛起、促进多方共赢,成为中国金融业迫切需要求解的时代命题。而字里行间、政策内外,《规划》表现得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夜郎自大。一方面,《规划》敢于亮剑,根据IMF的预测,2015年,中国GDP的全球占比有望从2011年的14.31%逐步提升至16.96%,基于中国经济实力壮大的底气,《规划》提出进一步“深化金融对外开放”,通过引导金融机构稳健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逐步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积极参与金融稳定理事会和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等国际组织的金融标准修订和制定工作,多管齐下,不断提升中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另一方面,《规划》求同存异,提出“深化多边金融和货币合作,引导和推动区域金融合作进程”,着力避免“以邻为壑”格局的重现,为全球博弈结构改善作出努力。

其三,从宏观调控背景看,《规划》体现出重心明确、内外兼顾的时代精神。2011~2015年,全球经济的低速增长促使全球货币政策基调从2009~2010年的“退出宽松”转向2011年以来的“重回宽松”,而2012年9月欧洲央行启动OMT以及美联储启动QE3之后,全球宽松货币V2.0时代正式到来。但值得注意的是,新兴市场国家虽然也已陆续加入宽松货币大军,但其在“十二五”时期面临的通胀压力普遍高于发达国家,根据IMF的最新预测,这五年新兴市场的平均通胀率就高达5.88%,明显高于3%的温和水平。如此背景之下,中国宏观调控不能盲目跟随欧美节奏,在牺牲独立性的同时丢失自我保护性。有鉴于此,一方面,《规划》重心明确,并没有像欧美货币当局那样走入货币政策目标极度异化的歧途,在政策着力点中明确指出“优化货币政策目标体系,更加突出和重视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的目标”;另一方面,《规划》内外兼顾,在增长失速和通胀抬头双重压力之下,在内部失衡和外部失衡的背景之下,鲜明提出了以“政策搭配”促内外均衡的应对策略,要求“进一步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健全金融监管机构之间以及与宏观调控部门之间在重大政策与法规问题上的协调机制”,为多重调控目标的同时实现提供了全局思路。

其四,从行业发展背景看,《规划》体现出顺势而为、审慎发展的时代精神。2011~2015年,全球金融业依旧处于次贷危机和债务危机的长期影响之下,不确定性广泛存在,全球范围内行业秩序、行业规范、行业道德的整顿、完善和重建还在稳步推进,行业潮流在变革、传承、回归的颠簸中滚动前行。如此背景之下,中国金融业的发展既要适应时代要求、又要超越时代变化,以开放姿态寻求稳健发展。有鉴于此,一方面,《规划》主张顺势而为,在金融危机并未改变综合化经营、市场化发展、微观力量崛起、创新稳健推进这四大行业趋势的大环境下,提出“继续积极稳妥推进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提高金融服务能力与水平”,“充分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引导和规范民间融资健康发展,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动态把握金融创新的界限,把防范风险贯穿金融创新全过程”。另一方面,《规划》追求审慎发展,既强调苦练内功,提出“完善银行业组织体系、促进证券业机构规范发展、鼓励保险业机构创新发展”以及“加快建设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的具体措施,也强调内控外防,提出“建立健全金融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加强金融监管能力建设,避免监管缺位和错位”。

总之,《规划》虽然言简意赅,但依旧深层体现了求真务实、有的放矢、敢于亮剑、求同存异、重心明确、内外兼顾、顺势而为、审慎发展的时代精神。这种时代精神于纲领性专项政策中的渗透,让我们有理由对《规划》实现预期目标充满信心。正如影片《奔腾年代》中最著名的一段台词,也是引用的狄更斯诗句所述:“我们不知道自己多高,直到有人叫我们起身;要是我们认真规划,我们将会矗立通天。”在危机引致的动荡年代,中国金融业被迫转变、毅然起身,而饱含时代精神的《规划》将有望引领中国金融业在“十二五”期末到达新的高度。?

上一篇:房地产市场的限购限贷政策不为过 下一篇:花开依旧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