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发展视角下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研究

时间:2022-06-26 11:18:11

专业发展视角下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研究

【摘要】高职院校的教师因其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其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职业素养紧密相连。教师的专业能力受到社会各界以及教育主管部门的广泛关注,发展高职教师的专业能力,学习共同体是一种不错的再教育形式。本文首先对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内涵进行解读,深入剖析它们的特点和内在联系,找到问题产生的根源,最后提出相应的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专业发展 学习共同体 现状 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176-02

一、专业发展和学习共同体释义

高职院校的教师专业发展,包括了其专业知识的丰富和累积、职业教学技能的提高以及专业信念的强化;学习共同体是一个用于教师间进行教学交流,基于一定教育教学情境的学习平台和学习型组织。

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大致相同的问题,通过共同体来进行选题、交流、研究和合作。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学习共同体这个纽带,学习共同体因专业发展的需要而建立,两者的高度契合和紧密联系,加快了教师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精神不断深化和成熟的进程。

二、学习共同体功能作用的解读

高职教师可以通过学习共同体这个平台,把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拿出来和同仁进行交流。通过学习、讨论、分析、研讨等多种形式来实现互通,优势互补各取所需。利用共同体来整合教学资源,以合作的形式破解教学中的难题。由于共同体的学习内容是定向的、专业的、和实践紧密联系的,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作用不可小窥。

三、高职教师学习共同体存在的问题

首先,共同体的组织者只是着眼于组织的存在、参与的人数以及活动开展的频率,参加学习的教师也把它作为一般的再教育,而没有当做专业发展的聚集地和加油站。组织者和参与者没有达成应有的共识,形式流于一般,没有进一步优化,双方不能形成合力,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效果有限。

其次,共同体参与者的范围过于狭窄,影响了教育者和受教者的双向交流。学习共同体是为了专业发展而构建的,最终还是要为教学服务,也就是为学生服务。而这个平台的参加者基本都是教育者,学生基本被排除在外,也就听不见外界的声音,有时就是曲高和寡的自拉自唱,和外界的和声不在一个点子上。学术讨论、实践指导、教学经验、研究成果不能和学生的需求相衔接,一旦偏移,专业发展方向可能就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了。

再次,教师在获取新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的选择中纠结着。教师参加学习共同体一般都是为了深造的需要,力争在学习中接触到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对于实战型的经验兴趣不高。碍于同行竞争的压力和人脉关系,对于现实教学经验问题很少交流,就是进入了选题也很难对其进行评论、批判和反思,形成了学习交流的盲点。由于对于新知识的偏爱,对实践性知识的交流障碍,导致学习性和实践性都打了折扣。

最后,就是竞争和利益冲突引发的负动力。共同体的参与者都是教育界的同仁,有的就是一个单位的教师,他们之间在提升、晋职、发展上有着共同的利益关系,难免在需要合作时产生负面思维。在研究中,这个问题似乎还没有引起专业人士的重视,认为属于枝节问题,对全局影响有限。可是现实是,这种不良氛围一旦形成,共同体倡导的合作意识也就名存实亡了,专业发展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四、促进教师学习共同体发展的策略研究

1.组成学习合作型共同体的路径

学习共同体的设计思路要结合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根据所属专业的性质进行单元设置,树立终身学习、再教育的观念,将教师的学习愿景、发展需求体现在学习实践中,将自己的专业发展至于共同体的推动之下。把相近的,或者是不同的专业学习单元组成充分合作的共同体,强调教师间通过知识的共享、经验的交流,相互信任、相濡以沫、相互支持、共同发展。教师学习共同体应该鼓励和支持多样化的学习方法和合作形式,可以是理论研讨的、学术的、主题的,也可以是经验的、实践的、项目的、教学实际的。

2.建立专业教师新型的互助合作关系

教师学习共同体要培育教师之间友好相处、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他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支持,真正发挥其整体优势。把教育教学中碰到的热点问题、疑难问题、能引发教师共鸣的问题拿出来进行合作研究,利益共享、成果共享,共同实现专业发展。

3.以学生为本,建立共同体互动机制

教师学习共同体其实包括了诸多的要素,它的参与者不应只界定于教师这个范围,还应该包括院校管理者、社会的专家学者、学生,甚至是学生家长。但是,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处于中心地位的要素,理所当然地要被列入其中,成为重要的成员。学习共同体所要学习和研究的问题往往离不开学生的学习问题,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是学生的专业学习的源头,源之枯竭,何谈长流?师生合作学习会把共同体的学习氛围变得活跃热烈,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在互动中对撞、链接、融合、升华,构成了教育教学的参与人员的合作发展。

4.理论联系实际

在学习共同体中,教师间的学习交流更加侧重于专业知识的实践能力,也就是理论和实践结合能力。在学习中,理论知识得到丰富和发展是一方面,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更重要一方面。作为高职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理论联系实际更具现实意义。一是“从做中学”,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上升为理论,产生质的飞跃;二是构建实践团队,在教师学习共同体中实施行动学习法来发展教师的实践智慧。教师之间通过分享教育教学经验来分享彼此的实践成果,发挥各自的优势,激发创新的灵感。

高职教师学习共同体是专业的纵向交流,又是跨专业的横向合作,教师之间可以是对相同问题的深化研究,又可以是对不同问题的宏观探讨。同学科不同学科的教师在多种视角下对问题的剖析和破解丰富多彩,教师个体在其中积累了跨学科的知识感知和实践解题能力,为自己的专业发展积蓄能量。

参考文献:

[1]李洪波.终身学习与学习型组织的创建[J].继续教育研究,2005_(3).

[2]何绍芬.合作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J].继续教育研究,2011_(7).

作者简介:

吴荣(1966.3.3-),女,侗族,贵州省剑河县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高职教学管理与教学设计。

上一篇:老师在探究学习活动中的作用 下一篇:探析初中科学兴趣教学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