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转换经营机制后粮企经营思路的探讨

时间:2022-06-26 10:54:16

对转换经营机制后粮企经营思路的探讨

摘 要:转换国有粮食企业经营机制就是把国有粮食企业原来那种主要按国家指令性计划和政府部门行政指令被动经营的制度改为在国家宏观指导下,自觉按市场需要进行经营,粮食企业几经改革,新的经营机制已基本形成。

关键词:转换经营机制 粮企 经营

在旧的经营机制下的粮食企业享受着“包”“保”(农民的粮食粮库包收,收粮款银行包贷,企业亏损由国家财政负责)的“待遇”,使企业形成了“押宝”式经营模式:一是购销价格随潮流,别人收我也收,按储藏能力,集中收购,集中降水,集中储藏,集中销售。丰收了,无论价格高低突击甩库存,别人多挣我多挣,别人赔钱我也赔;二是缺乏事前控制,粗略的粮食成本,大概的库存数量,是造成国有粮食企业经营亏损的一个主要因素。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新型企业的建立要求企业克服企业原有机制条件下的经营模式的弊端,确立适应新形势下企业经营的新思路。

1.经营策略的选择

经营粮油的策略一是加快物流速度而获利,既边收、边降水、边销售,以量取胜;二是储藏增值获利,既以较好的储粮设施将粮食保质保量的储藏起来,待机高价销售,以“质”取胜。

选择哪种方式,应根据国际国内粮食供求关系,并参照上年和本年度的粮食生产、粮食库存、粮食出口情况而选择,总体思路应遵循供大于求时选择加快物流速度获利的方法。供小于求时,选择储藏增值获利的方法。但在阶段性具体实施时,还要采取有违于普遍规律性的灵活性的作法,将更有利可图,准确选择好经营策略是解决“押宝”式经营的前提。

2.事前控制

在经营策略确定的前提下,还要重点对粮食销售、粮食收购价格、入库数量、数量损耗、粮食烘干费用等与粮食成本有直接关系的费用要进行有效的事前控制。

2.1 控制收粮价格

2.1.1 确定企业法人意识的粮食价格 粮食收购是粮食经营的开始,确定适宜的粮食收购价格对粮食经营至关重要,我们将这一价格称为企业法人意识的粮食价格,它是由企业的智囊团根据粮食市场的销售价格,而确定的临时性的收购价,是买卖双方认可且盈利的价格,具有临时性和可变性的特点,根据购销两个市场的竞争状况而及时调整收粮价格,以确保所收的粮价与销价有一定的利润空间。确定适宜的收粮价格,既可避免购销差价过大收不到粮,又可避免价差过小数量虽多利润额少,甚至亏损问题的发生。确定适宜的收粮价格,为经营的盈利奠定了基础。

2.2.2不同质粮食价格的计算 确定了法人意识的粮食价格,通过购销经营,通常情况下就可以获得利润,要实现这一经营结果就需要对粮食成本有个客观的准确的计算,它应等于确定的干粮价格减水杂损耗折款与整理费用的和。目前,收粮执行的国家粮食质量、价格标准对水杂双扣的办法(如玉米水分超过标准0.5个百分点,扣价0.3%,扣量0.75%)是一种惩罚性的价格,农民不接受,在收粮实践中无法使用。因此,应使用一个在客观上合理,实践中易行,农民认可的收粮价格。

若确定的收粮(标准水)价为V1,粮食水分为M1%,数量为1,降水费用0.0009元/1%水・斤(经实测的煤、电、人工费),当水分降至M2%时应付粮款V2,水分由M1%降至M2%的数量为X。可列:(1-M1%)=X(1-M2%)

X=,1-X==,

V2=V1-[()V1+(M1-M2)0.0009] , 当确定的干粮价为0.5元/斤,M2%取14%时,V2=0.5-(M1-14)0.0067,V1在0.5基础上,每±0.01时、费用系数0.0067±0.00012。依此制成收购软件。

例:玉米销价0.545元/斤,确定的购价0.52元/斤,收购玉米水分27%应付款为何。

根据上式得V2=0.5+0.02-(27-14)(0.0067+2×0.00012)=0.4298元/斤,应付款0.4298元/斤,毛利为0.025元/斤(0.545-0.52),精确的计算为实现实实在在的利润提供了可靠性。

2.3控制库存减量

无论是经营策略的选择、还是收粮价格的确定、价格的计算都是经过客观分析后而进行的科学设计,能否实现设计的结果关键是管好实物库存,主要看粮食数量、质量是否与价款相符。粮食经营的大忌是库存减量,亏损的主要原因也是减量。同时粮食是一种特殊商品,质量不仅影响价格而且还影响数量,进而影响亏损,因此必须从三个方面入手加强量和质的管理,才能确保物有所值。

2.3.1 提高业务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技能 提高思想素质是不收人情粮,不克扣非熟人,不减量、有诚信、有粮源。提高业务技能是验质准确,价格公平。

2.3.2 实行货位核算 对一个小的储粮货位的粮食带金额的数量、质量指标与实际数量、质量指标要及时对照,验证法人意识的价格是否实现,可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致造成大的损失。避免历史上存在的品种核算、年度核算,法人段的核算和帐盈实亏问题的发生。

2.3.3 追究责任 从化验、检斤、监卸落实严格的责任,通过货位核算可以查清各岗位责任人的问题,追究其责任。这样才能保证质价量相统一,既质量、数量是金额反映的质和量,为设计的经营成果做了物质保证。

2.4 控制经营风险

2.4.1 零库存经营 风险是指“押宝”式经营,使库存大量的粮食不能及时出售,随着时间延长成本逐渐提高,包括贷款利息,储粮资材等费用。最后低价销售,导致亏损。从原有粮食企业(未减员前)多年来亏损的轨迹看,产粮区的粮食企业亏损额远比非产粮区粮食企业亏损额大得多;粮食企业搞粮食经营的亏损额远比粮食企业职工放假开工资亏损额大得多;库存量大的亏损额远比库存量小的亏损额大得多。因此,在经营时,要采取边收、边烘、边销售的方法。我县的县库多年来未出现过大量库存积压,无亏损;某地区一个刚刚成立三年的个体企业采取零库存的经营方法,实现利润500余万元。零库存经营,经营风险为零。

2.4.2 融资经营 当粮食销价、购价一定时,企业的盈亏、盈亏额的多少是由企业的财务费用、经营费用、管理费用三项费用决定,其中财务费用既贷款利息占有很大的比重,如我县2004年累计亏损1,063万元,而贷款利息2602万元;当年亏损417万元,贷款利息361万元,可见当企业亏损时,就是为他谋利,对此应采取的方法:一是代收。粮权是他人的,企业只挣代收费,风险是他人的;二是集资。当购销差价适宜时,由企业职工集资收粮,利益共享,共同承担风险;三是与客户互惠互利。由客户预付款,降低销售价格,让利于客户。

2.4.3 发挥优势 利用企业的设施设备为客户,代烘代储粮,黑龙江某个体企业,代烘粮年获利近60万元。

2.5 控制粮食成本

粮食的销价和购价是阶段性的社会公认的平均价格,不因个别粮食企业管理水平低费用高而被售粮方(农民)接受降低收粮价格,也不能因此而被购粮方(客户)接受提高销售价来获得社会的平均单位利润或增大单位利润。但企业却可以通过加强综合管理,采用科学管理方法控制每个作业环节的损失和浪费来降低粮食成本获得大于社会平均的单位利润;也可以通过此方法提高收购价格,降低销售价格,在单位利润不变的情况下增大收购量,以获得更多的利润总额。

管理是不需投资或少投资既可获得较大收益的一种方法,企业要获得利润,必须控制粮食成本。要减少费用支出,也必须在各作业环节的管理方法上做文章。

2.5.1 入库粮食不落地 对粮食的作业的全过程就是将其拿起来、再放下的过程,这一过程是由机械来完成的,势必造成粮食的破碎损失。实验的结论是,粮食落地再起地就可造成1%的减量,相当于每吨粮降价10元。粮食要增产1%,粮食经营者要获10元/吨利润谈何容易。为避免扒谷机起粮造成的损失,应将入库的粮食直接入仓,座囤或直接烘干。

2.5.2 入库粮食合理摆布 依据有利于储存、烘晒、销售各环节的作业,最大限度的减少重复搬倒和人力、物力消耗,确定粮食合理布局,降低费用。

2.5.3 间歇式供料,不间断生产 在粮食作业过程中,所使用的输送机远大于烘干机和灌装能力,要保证各设备都发挥最大效能,使输送机满负荷将粮食输送至储备料斗满停机,储料斗连续不断的供料给烘干机或灌装。这种由输送机满负荷的输粮至料斗满停机,至料斗空再运行的反复过程称间歇式供料;由储粮斗连续不断供料给烘干机或灌装的过程称不间断生产。其意义就是发挥设备的最大效能,节省电耗和机械磨损。

2.5.4 配备溜粮槽 用输送机远距离输粮时或回转作业时,在输送机与输送机、输送机与平板机之间用溜粮糟连接,延长输粮线路,无动力设备节省电耗。

可见,转换经营机制后的粮食企业,克服“压宝”经营模式,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降低粮食成本,企业发展的潜力是很大的。

上一篇:专项资金计划管理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下一篇:证券公司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管理的可行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