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妻我女》

时间:2022-06-26 10:28:59

片名:《我妻我女》

策划与编导:庄孔韶

拍摄者:傅鸣

拍摄时间:1997―1998年

制作时间:1998年(2005年新版)

影片长度:30分钟

内容简介:

影片选择一位摄影师的妻女关系为主线,介绍北京一个家庭独生女的日常生活经历。在摄拍摄过程中,难得地披露了这一家庭日常生活中鲜为人知(实际上这类家庭又是随处可见的)的故事,成为分析今日中国家庭、儿童、学校和社会教育过程中重要基础材料。

影片拍摄时间为1997年的秋末冬初,时值佳蕙在一所小学上二年级。影片展了小主人公佳蕙和她母亲的多个生活场景。(本期光盘中选取的片断是佳蕙隐瞒考试不及格一事被母亲长时间训斥的场面。)

在和摄影师的多年合作中,庄孔韶教授在选择中国家庭教育类型课题研究中邀请他的妻女参加拍摄,在其家庭居室内使用小型数码机,在外使用大型专业机,开始了长达半年的拍摄历程。由于摄影师家人对摄像机镜头早已熟悉,省去了普通人不适应镜头的漫长习惯期。这样,教育人类学(人类学一个较为成熟的分支学科)关注的文化传递与人性转换的两大理论鉴别主题成为这部电影考察今日中国家庭教育过程的基本出发点。

影片没有任何解说词,大量画面是从生活情境中择取出来的较为完整的教育话题,这也是在尽量让片中的人物同观众说话,强调影片对被观察对象、观众的分享及对相关教育主题的反思。那么,从大量情境对话中,我们如何看待不同社会中存在的大量相似的教育主题?沿着历史发展的脉络该如何考察中国人人性的转换过程?如何对不同文化下的文化传承方式做比较?文化中断和文化适应的过程,以及文化急遽涵化和认同多样化的当今,各个家庭应对方式和策略的选取何如?这是导致深度人类学考察的重要切入点,即约束性教育讨论的理论内涵在不同的地域与民族中间如何分疏和加以比较。

现代生活的社会化以及世界性急剧的文化涵化共存,导致家长们和独生子女家长们的教育理念与行为处在无所适从的自我定位的选择与应对状态之中。这种母爱(或父爱)的教育延伸不得不带着过分理性化又情绪化、道德化又功利化、远大又短浅的混合与矛盾状态。这也是我们在面对学校教育大规模浸入个体生活世界的今天,需要细心挖掘出的教育机制对多元化社会生活所带来的多重回馈。

上一篇:2007民用DV大“晒”台 下一篇:影像文化提升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