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初探

时间:2022-06-26 08:51:50

化学“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初探

摘 要: 新课改要求在化学教学中以人为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品质,开展“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化学教学模式是一种创新模式,它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探究活动密切联系起来,把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和科学内容的学习摆到同等重要的位置,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必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重教转向重学,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中学化学教学 自主学习 教学模式

一、“自主学习”的内涵

所谓“自主学习”指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以问题为引导,让学生自己设计与完成实验,并收集、分析、处理信息,亲身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从而获得兴趣、习惯和学习能力。学习不仅是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思维能力。把“自主学习”教学思想引入课堂教学中,目的是激活学生的思维,唤醒学生的潜能,加快学生的自主发展,让学生高质量地学习。在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阅读思考、发问讨论、独立练习,进行认真的研究与总结,逐步构建起一种新的课堂教学理论。

二、“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

化学课堂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化学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及应用过程,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身处情景之中。在各种疑惑的引导下,主动地搜寻、分析、处理各种信息,亲身体验发现新知识的成功喜悦,开发潜能,逐步养成“自主学习”化学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收集、分析、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鉴别概念真伪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帮助学生学会解释实验现象及自然界中的化学现象的方法,促使形成“自主学习”的化学课堂教学模式。

1.注重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

自主意识是指学生对自身在学习活动中的地位、责任、需要,以及心理状态的自我意识。学生的自主意识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在教师的启导和他人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来看,学生有自主探究和创造的潜能,自主性学习本身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以及求知欲,它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体性人格培养,通过掌握自主性学习的方法最终来获得对知识的掌握和问题的解决。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使学生对化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学好化学这门课,是摆在每一个化学教师面前的难题。“兴趣是入门的向导”、“兴趣乃是智力之母”。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调动有关器官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从而使学习成为学生的自觉要求。

3.创设问题情境,开启学生思维活动之门。

兴趣和问题是相辅相成的:兴趣引导发现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兴趣的一种重要方式。教师应紧密联系教学实际,深入钻研教材。将有思考价值的知识内容,设计为问题情境,以触发学生的学习兴奋点,体现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与学的关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学生的探索心理,开启学生的思维之门。

4.充分发挥实验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化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化学的灵魂。大胆探索实验的教学方法,改进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验可以验证原理,探索规律,培养兴趣,激发思维。实验教学中更应强调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积极主动地掌握实验操作、实验技能、实验方法等。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不仅是学习活动的教育者,更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在实验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验操作能力。

5.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掌握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

学生的认识过程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要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透彻、融会贯通、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教师就必须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授人以鱼,仅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可概括为两点:一是帮助学生形成化学学习常规,包括实验常规、听课常规、看书常规、作业常规。二是结合化学学科学习的特点指导学法,如观察与思考的联系、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形成点、线、面、网结构化的学习方法;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的分析推理的方法,用辩证唯物观去认识问题的方法等。

6.确定明确的自主学习目标。

(1)预习。在教师引导下,对新的学习内容先进行探究的教学阶段,是学生自学活动的开始。根据学科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定义,规律复杂等特点,如何预习应该是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在预习指导上,教师要指明前进的方向和路径,避免学生走弯路。提高学习效率,促进自主学习方法的掌握。

(2)自由讨论。讨论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多向交流,切磋琢磨,使学生对新的学习内容比较正确,系统,深刻认识的教学阶段。素质型课堂教学特别强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师可以从难点点拨、启发思维、举一反三、由此及彼、联系迁移、激将鼓励、因势利导等导学技艺上下工夫,为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搭桥铺路,争取实现由“教师”向“导师”的转化。

总之,教师在用好新教材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征途上,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在施教过程中必须指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真正参与教学过程和实践活动,从中获得感受、体验和内化,充分发挥“自主学习”化学教学模式的重要作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夏正盛.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章永生.教育心理学.河北出版社.

[3]张朝栋.略论非智力因素培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1999.

[4]关鸿羽白铭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与方法[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1.

[5]唐晓明.课程改革与教学革新[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6.

[6]邱化明.化学教学中自主能动性学习的实施策略[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3(1-2).

[7]李伯黍,燕国材.教育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59-277.

[8]孙使进.普通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 下一篇:实施问题式教学,培养创造性思维